秋季養生 霜降的時候吃什麼好?
2025-07-23 21:52:15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霜降宜進補食物,補充陽氣以消除嚴寒的侵襲。每逢霜降臨來,此時冷空氣逐漸活躍,氣溫下降步入深秋,天氣由涼轉寒。所以我們要多喝些能暖身體的湯水,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款適合霜降時喝的養生食譜!
霜降的由來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裡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養生食譜
1、清燉羊肉蘿蔔湯
材料:羊肉500克、料酒2勺、胡椒粉1勺、雞精1勺、蘿蔔1000克、蔥花10克、生薑10克、精鹽2勺
做法:
(1)將蘿蔔洗淨,削皮切成大小均等的塊狀。羊肉和羊骨髓洗淨切成塊。陳皮洗淨,姜洗淨拍破,小蔥洗淨切成蔥花。蘿蔔選擇水蘿蔔。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其中是芥子油和多種酶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慾幫助消化,能分解致癌的亞硝酸胺,具有防癌作用。
(2)把羊肉、陳皮和未去皮的生薑一起放入鍋內用大火燒開,出浮沫即可關火,用清水衝洗掉浮沫備用。
(3)洗乾淨焯好水的羊肉和生薑一併放進燉鍋中。
(4)白蘿蔔入鍋前,已經用沸水焯了一下,焯去蘿蔔的辛辣味。
(5)放進料酒,根據燉鍋的容量適量增加。一般2勺就夠了。注入純淨水,沒過羊肉和蘿蔔即可。
(6)燉好後盛出,放入兩勺精鹽調味,加進一勺雞精提鮮。一勺胡椒粉即可食用。
2、蟲草花烏雞清補湯
材料:烏雞半隻、冬蟲草15g、沙參15g、玉竹15g、淮山20g、枸杞15g、紅棗15g、鹽適量、姜3片
做法:
(1)湯料洗淨浸泡一下,紅棗去核,烏雞洗淨後斬塊並飛水。
(2)將烏雞塊,所有湯料和薑片放進鍋裡,倒入適量的清水(我放了7碗水);煲1.5-2小時。
(3)最後下少量鹽調味,一碗清潤滋補的雞湯就做好了。
3、歸參山藥豬腰
材料:當歸10克,黨參10克,山藥10克,豬腰500克,醬油、醋、薑絲、蒜末、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淨,放入鋁鍋內。
(2)將當歸、黨參、山藥裝入紗布袋內,紮緊口,放入鋁鍋內。
(3)在鋁鍋內加適量水,清燉至豬腰熟透,撈出豬腰,冷卻後,切成薄片,放在盤子裡。
(4)將醬油、醋、薑絲、蒜末、香油等與豬腰片拌勻即成。
5、白果蘿蔔粥
材料:白果6粒,白蘿蔔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
(1)蘿蔔洗淨切絲,放入熱水焯熟備用。
(2)先將白果洗淨與糯米同煮,待米開花時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鐘,拌入蘿蔔絲即可出鍋食之。
6、清蒸人參雞
材料:人參15克,母雞1隻,火腿10克,水發玉蘭片10克,水發香菇15克,精鹽、味精、蔥、生薑、雞湯各適量。
做法:
(1)將母雞宰殺後,退毛去淨內臟,放入開水鍋裡燙一下,用涼水洗淨;將火腿、玉蘭片、香菇,蔥、生薑均切片。
(2)將人參用開水泡開,上籠蒸30分鐘取出。
(3)將母雞洗淨,放在盆內,置入人參、火腿、玉蘭片、香菇、蔥、生薑、精鹽、料酒、味精,添入雞湯(淹沒過雞),上籠,在大火上蒸至爛熟。
(4)將蒸熟的雞放在大碗內,將人參切碎,與火腿、玉蘭片、香菇擺在雞肉上,將蒸雞的湯倒在勺裡,燒開,撇去沫子,調好口味,澆在雞肉上即成。
霜降養生的預防
1、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乾、唇乾、鼻幹、咽幹、舌幹少津、大便乾結、皮膚幹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防秋燥需要從飲食上加強調節。一是減少辛辣刺激物的攝入,秋天已經非常乾燥,身體本身就容易上火,所以對辛辣物的攝入要減少。二是儘量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自製的銀耳蓮子粥,薏米粥等也可以經常喝。
2、防秋乏
俗話說,「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乏,不少人有賴床的習慣。其實長時間睡眠容易導致體內細胞缺氧,往往不但越睡越困,有時還容易頭暈噁心,因此這個時節需要適當控制睡眠時間,再賴也不要超過10個小時喲。
想要防「秋乏」,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上一個小時左右,以助人體陰陽平衡和收斂神氣,利於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平時工作或學習時,還可以適當喝些綠茶、咖啡,綠茶在防「秋乏」的同時還可以起到防「秋燥」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胃腸道疾病的人群不適合飲用咖啡。
3、防秋鬱
晚秋時節,悽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鬱不樂。而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
情志調養總的原則就是使神氣收斂,思維平靜,以適應秋天的肅殺、陽氣收斂的特性。可以多聽一些較為歡快的音樂,換一些暖色調的服飾來調節心情。
秋天人的情緒容易抑鬱,因此要多到戶外運動。跑步跳繩是運動,養生操也是運動,中醫講究順應自然,在導引吐納中,注重動靜平衡,內外平衡。養生先養心,秋天適合早睡早起,而到了冬天,就要早睡晚起。
4、防感冒
換季天氣變化,感冒、咳嗽等疾病高發,日常應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門避免著涼。一些疾病患者,比如腸胃疾病、高血壓和腦血管硬化的患者需保持心情舒暢,適當減少外出。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民間就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
所以,要注意適時添衣,尤其是注意腳部保暖。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禦寒作用,避免感冒的發生。每晚泡腳時水要沒過腳面,水涼了可再加入熱水,使人對溫度能慢慢適應,不應一次倒入太燙的水,以免造成低溫燙傷。
秋令氣溫多變,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情況。因而,應多備幾件秋裝,如袷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
5、防賊風
秋天氣候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被中醫稱為賊風。受到賊風侵襲,往往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痺等。
霜降養生防賊風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才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總結: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諺語,霜降前後要多喝湯來滋補。上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幾款養生湯很適合在開始降霜的深秋時候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