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飯和普通的飯有什麼區別(你吃過農村燒柴做的大鍋飯嗎)
2023-05-07 11:40:49 2
作為一個60後,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小都是吃燒柴做的大鍋飯長大的,在南方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是以木柴乾草作為燃料,好像除此之外也沒什麼了。作為一個農村出生的娃,除了幫著父母耕田種土,就是上山砍柴「掐叢毛」「掐沙毛」(客家話),意思是去山上收集樹上落下來的幹的松針或者杉樹葉子,然後捆綁起來挑回家當柴火。有的人家裡是用來引火,而我們家太多了,每次燒火做飯或者燒洗澡水(用同一個鍋)都要不停地往灶烽裡添「虜雞」(一種草的諧音)不然又要重新劃火柴。
作為家中的老三,家中八個兄弟姐妹,哥哥成家姐姐嫁人後,有空閒的時候我就領著弟弟妹妹去上山收集柴火,於是我們家屋簷下總是堆滿了乾草和柴火,鄰居們都特別羨慕,我們也總是會把一些柴火送給腿腳不方便的鄰居老人家。
每次做飯的時候,阿爸阿媽都分工合作,一個炒菜一個燒火,配合得十分默契。到了冬天的時候,我們總是爭相擠到灶烽前烤火,一邊聞著大鍋中的飯菜香味,一邊享受柴火灶帶來的溫暖,那種感覺是最幸福的。
現在好多人都很懷念柴火飯,很多農莊也主打柴火灶做飯,這總能吸引不少人前往。可是,柴火灶做的飯真的比現在煤氣液化氣做的好吃嗎?
以前沒有電,更不可能有電器廚具,做飯時間長,點火還麻煩,額頭鼻子經常碰到灶烽前的黑色的灰(客家話叫火碳眉),有的時候還能聞到一股焦味,回過神來原來是頭髮被燒掉了一點。
其實,現代的天然氣灶可以調節溫度,受熱也均勻,而且還方便快捷,做出來的味道並不比柴火灶做出來的差,我想,人們懷念的並非柴火做出來的大鍋飯,而是懷念那時的人和那個時候無憂無慮的時光吧,那個時候自己還年少爸媽也都在,懷念的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覺。
「關注我獲取更多美食新技能,我是愛做美食的贛南客家人「趣味餘年」,喜歡我的作品歡迎分享關注評論 點讚收藏哦,感謝你的耐心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