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巖特色美食(今天你吃土了嗎)
2023-05-15 06:21:38 2
武鄉炒指
帶著黃土氣息的中華美食親切未改味道依舊
每年雙十一
各式各樣的優惠打折
「亂花漸欲迷人眼」
不少購物達人當天激情剁手
投入「買買買」的浪潮中
但卻不料
補完尾款 拿完快遞後
竟落得月底悲傷吃土的下場~
而在山西武鄉
真有「剁手 吃土」的一種美食
而且還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就是饈饈今天要介紹的主角
武鄉炒指,又名垣曲炒祺
在山西長治武鄉縣
人們把暴曬過的黃土
用鐵鍋炒熟
再把和好的面切成段
與黃土一起翻炒
一鍋香噴噴的炒指就出鍋了
這種僅僅用黃土就能炒熟的麵食
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而且吃它還有助於腸胃消化
已經得到了不少小夥伴的喜愛
關於武鄉炒指,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西晉末年,雜居內地的各少數民族多受地主豪強的壓迫,武鄉羯人石勒便招募起兵,反抗壓迫,自號大將軍。
羯人原是匈奴入塞的羌渠部後裔,慣遊牧善騎射,所以在行軍打仗時一天能走數百裡,在時戰況緊急時,沒有時間安鍋造飯,士兵就得挨餓。為方便士兵生活,便設法給士兵帶乾糧,起初是帶蒸、煮的麵食,有時帶在身上幾天吃不完,就腐爛、長毛變了質。
於是,石勒就想了個辦法,讓人們把面和好後,擀成厚厚的餅,然後切成手指大小的麵條塊兒,用水煮熟了再上火烤乾,這樣帶起來就方便多了。
後來,石勒手下的一個火頭軍試著用幹土磨成粉,用鐵鍋將幹土滾沸後再來炒這個麵條,炒出來居然很有特色,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吃起來也香脆可口,特別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食用,還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藥用價值,帶著這個食品,無論走多遠,只要常常吃一點,士兵就不會出現不服水土,嘔吐、腹瀉等不良症狀。
石勒做了皇帝後,就把這種麵食賜名為「皇土炒指」。此後「皇土炒指」成為了武鄉獨有的民間食品。後來人們省略了「皇土」二字,只稱「炒指」了。在抗日戰爭中,武鄉炒指也曾發揮重要作用,老百姓常常做好「炒指」送給八路軍戰士,成了八路軍的救命食物,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聽饈饈講了這麼多歷史故事
你是不是很好奇炒指的具體做法
別急 聽饈饈繼續為你介紹
《本草綱目》記載
「壁土拌炒,借土氣助脾。」
《易經》曰:「人為坤土」。
根據同氣相求的道理,
土可以益性。
但初次知道炒指是用土來翻炒的你
是不是滿腹疑團
土?乾淨嗎?能吃嗎?
其實不用擔心
武鄉炒指選土是非常講究滴
太行山一帶獨特的地理環境
使這裡的土幾乎沒有汙染
長年累月的紫外線照射
讓土質變得非常細膩
再加上在鐵鍋裡
200攝氏度的沸騰
經檢測 這樣的土中含有
鐵、鋅、鈣、鉀等
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哦?!
原來這是百分百的營養土呀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
這種美食並不算是吃土
只是用土炒
土充當一個傳熱的中間物質
原理和糖炒慄子、砂炒花生一個道理
準備好土後
便開始正式製作
第一步
準備大量的雞蛋,再融化鹽或糖,然後將雞蛋和鹽糖與麵粉均勻攪拌。
第二步
和成硬麵團,然後擀成厚厚的面片兒,再切成長條狀或者棋子狀。
第三步
下鍋咯~當土慢慢開始煮沸時,把準備好的炒指放入其中,先燜後翻,大約半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饞了呢
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
當故鄉還在原地時
你已踏上遠方的路
不妨帶上一份炒指
品味其中的黃土氣息
炒指味道依舊
故鄉也親切未改
圖片來源:《魅力山西》融媒體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