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最新的美食記錄(安慶人不能不知道的美食)
2023-05-15 17:26:17 3
【安慶人心中的家鄉味】
大南門牛肉包子剛出鍋時,餡大、皮薄、兩面煎得金黃的它,一口咬下去,又辣又鮮、也香也燙的"大南門"味,直溢進心中。那,才叫個舒服!濃香四溢的大南門牛肉包子,再配上一碗熱騰騰的綠豆圓子湯,這是當地市民早點的典型代表。
大南門牛肉包子餡料以豆腐為主,牛肉絞成末融合其中,偷偷告訴你,牛肉的量其實更多一些哦!牛肉也是大南門定點宰殺的,那邊是回民區,牛肉是新鮮不注水的,吃著也不會感到膩。
大南門牛肉包子店,店鋪坐落於大南門路段清真寺北,那是看到周邊的環境——石板路、簡陋的門面,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後來得知,原來這家店已經開了幾十年了,經歷了兩代人的它,早已經成為安慶美食名片。果然人不可貌相,美食也是如此!
很多人對大南門牛肉包子的印象都是「包子肉多,實在,味道好」。畢竟,味道也是關於城市的一種記憶。大南門牛肉包子對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是安慶區別於其他城市的一種象徵,或者說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本土美食文化。
侉餅侉餅是古城安慶的一種民間食品,也叫大餅,也叫爐餅。安慶本地常說『侉餅』。這是一項古董級的老行當,起源於什麼年代無可考,人們說安慶方言是『侉餅腔』,說黃梅戲是『侉餅調』,可見『侉餅』的歷史久遠。
侉餅是由麵粉製作成的烘烤的一種食品,多數安慶人對「侉餅」都有感情。侉餅要包著油條吃,安慶人歇上十天八天就要買回一套,美滋滋地啃起來。喜歡吃辣的,可以在「侉餅」上抹上一些辣醬,趁著熱吃,外酥裡軟,香辣可口,就著一壺茶,那滋味簡直抵得上世間的美味。記住,一定要趁熱吃,冷了就沒這感覺了。
侉餅就著油條,是安慶人老少皆宜、婦幼喜食的大眾化傳統早點。侉餅外酥內軟、鹹香適中,油條色澤金黃、香脆可口,侉餅包油條,就成了安慶人愛吃的美味早點。
那侉餅是怎麼做出來的?
先發麵揉好擀好,兩長條一疊,切成長方形,當中撒點蔥、鹽;切好後用一個刷子蘸上點糖、油、鹽、胡椒等調好的水,在餅面上一刷,灑點芝麻,再貼在火爐壁上烤。
幾分鐘後,等到「侉餅」發黃時,就用一把大火鉗夾出來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火候,火大了,「侉餅」表面好了,但裡面的麵粉沒熟,發粘不能吃;火小了,烤的時間長,「侉餅」就幹,少了面子香脆、裡面酥軟的感覺。
作為食客,找到一家好吃的侉餅店就夠了。️️️
這家店看招牌就知道有名了吧!
這家店面位於迎江區雙蓮寺街與錫麟街交叉口東南50米。
江毛水餃看到它的名字,你是不是張口就讀jiang毛水餃?其實人家叫江(gan)毛水餃!別看它名為水餃,實際上是餛飩,是安慶地區沿江風味的特色傳統小吃。
據史料記載,清朝光緒年間,安慶桐城羅家嶺人江慶福以經營水餃為業,走街串巷叫賣。他製作的水餃配料精細,做工獨特,口味鮮美,因此蜚聲於安慶古城南的三步兩橋(今建設路)一帶。因為創始人江慶福頸上有一撮白毛,綽號「江毛」,世人便稱其製作的水餃為江毛水餃。
江毛水餃的餡料選用的是山區的黑毛豬後腿肉,以蝦仁、榨菜為配料,再加上純雞汁或者骨頭湯,吃起來皮薄、肉嫩,湯汁還十分鮮美。正所謂「狀如貓耳,餡如珍珠,皮薄如紙,湯鮮味醇。」要不,怎麼會被安徽省旅遊局列為「地方風味小吃」!
炒米對大多數「老安慶」來說,炒米是回憶裡必不可少又濃墨重彩的一部分,過年時家家戶戶支起鍋炒炒米的景象讓很多人至今仍津津樂道,回憶中團圓喜慶的氣氛呼之欲出。
炒米是安慶城裡城外春節必備的食品,在它的身上,聚集著濃濃的年味。在以前那艱難又貧苦的歲月裡,炒米不管怎麼吃,它都是飯而不是菜。後來生活條件好了,雞湯泡炒米逐漸流行起來,成為一道菜。在安慶很多飯店裡,都有雞湯泡炒米這道菜
老母雞湯泡炒米,可以說是安慶的招牌菜,來了安慶不吃一頓老母雞湯泡炒米,確是一大損失。
逢年過節,人們總喜歡殺只老母雞,燉個雞湯。在安慶,有雞湯必有炒米在旁。他們會用小勺將炒米盛入自己的湯碗裡,就著鮮美滾熱的老母雞湯,待炒米還沒有完全泡化時就開始品嘗。一碗吃罷,再添湯盛米,熱騰騰的的老母雞湯泡炒米往往會將飯桌上的氣氛引向高潮。
炒米與老母雞的融合,簡直是天作之合。老母雞可以自己買來在家燉,可想要配上正宗又好吃的炒米,還得認準:毛頭炒米——安慶市迎江區建新街21號。
你最喜歡哪種安慶美食?
在評論區互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