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臭豆腐做法(旗民後裔美食特別篇)
2023-05-16 03:52:27 1
最近有位仁兄,他在我的一篇關於臭豆腐的料理攻略裡面評論,希望我能介紹一下生臭豆腐,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臭豆腐是怎麼形成的。
臭豆腐是另一種豆腐做成的發酵食品,由於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特殊氣味,因此名之為臭豆腐。臭豆腐的理作是採開放式的自然發酵(即發酵槽密閉,也不接入種菌),其中發酵液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一般臭豆腐的發酵液是取莧菜的較老部份,
加入洗米水中,再加蛋(腐壞的蛋)及食鹽;配置完成的發酵液置於槽中,在溫室下發酵5至6個月,經消毒後,便可將豆腐片浸泡其中,所用之豆腐片必須水分含量低且結構堅實。
如此在室溫下過六個小時便可得到有一股特殊氣味,
且內部呈海綿狀結構的臭豆腐。而此發酵液可重複便用多次。
1.傳統製作臭豆腐之豆乾,是將黃豆浸水後磨漿煮沸,
分離豆漿與豆渣,在豆漿內加凝固劑,用布包成一個個團再於人才形模中,
壓成水份含量少的較 幹製品。
2.製作臭滷水的方法,傳統是用自然發酵法,
即是在水缸中投入一把稻草,再加幾塊魚肉或豬肉,
亦可加入莧菜根莖等,讓其自然發酵(首次發酵時較長)約四至五個月後,此臭滷水即可加入豆腐乾,由於細菌及黴菌的作用,
使豆腐中的蛋白質受到分解,於是產生蛋白質的分解物,
如(peptike)及胺(Amine)等特有的臭味。臭豆腐經過油炸後,
臭味減輕,組織鬆弛,成為具有特別風味的食品。
在家裡做?臭死人了。
你如果不怕鄰居抗議,或是你根本沒有十裡之內的鄰居,你可以考慮在家裡做。
所以製作場所一般都在郊區。
其實傳統人們製作臭滷水時,都是密封后埋入地底,半年以上才拆封,以取得較好、較穩定的發酵環境。現在科技進步,釀造臭滷水的環境應該控制的更精準了才對。
至於放入的材料,依葷、素配方不同,主要是洗淨的稻草(其實納豆也是利用稻草裡的菌發酵黃豆製成的,與臭豆腐淵源如何值得探究)加冷開水,配料如莧菜、芥菜、空心菜都有人使用,也有人加入一些中藥材。葷料近來手工豆腐商都儘量少用了,最常見的是鮮雞蛋及洗淨的魚蝦。好的臭滷水其實製作過程也是很嚴謹的,以免產生雜菌影響風味,並不會有長蛆的問題。當然我這裡是指顧信譽的好商家,並不包括化學臭豆腐。
另:很多人以為臭豆腐是要放在臭滷水中發酵很久才能製成,應該不會壞,這種想法其實是大錯特錯。
1.臭滷水是要經過長時間的發酵,而且腐蝕性蠻強的(屬略強鹼性)(稻草灰水是強鹼喔),所以一般都選用較硬的豆腐或豆腐乾去浸漬。但是浸漬臭豆腐的時間其實非常短。
2.浸漬時間依臭滷的濃度略做調整,大致上是10-35秒之間就要立即撈出。也就是說,如果應該浸15秒而手腳晚了2-3秒鐘,臭豆腐會從外層開始、化成不成型的乳狀,就必須因賣相不佳而作廢了。
3.臭豆腐的保鮮其實很重要,如果沒放冰箱,隔天就會發酸不能吃了。又因為賣生臭豆腐的商家是從不作冷藏的,所以買手工臭豆腐,最好一早就買,買回就放冰箱,還可以放個2天不會壞。如果下午才買的,最好當天吃完,頂多撐到隔天,再沒吃完就最好別再吃了。
3.以上純粹是就天然食材製作的臭豆腐而言,若是化學藥品浸泡的,恕我沒有經驗就不作評論了。
4.特別聲明:我並非臭豆腐商家,只是因為有人要我科普生臭豆腐我才特別科普的。同時我也覺得臭豆腐是好的飲食文化,其實應該有更多人加入研究才對,繼續隱而不宣、以訛傳訛,絕不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