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美食領域創作者有哪些(文學界的美食家)
2023-04-28 22:00:39 2
老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作為一個資深吃貨的我,恨不得吃遍大江南北、國內國外的所有美食。一個資深的吃貨不一定是美食家,但一個真正的美食家一定是一個資深的吃貨,這是一個內涵與外延的關係。縱觀古今中外、上下千年,能對我國飲食文化作出巨大貢獻,還有著超高文學藝術成就的人,也就只有他了——超級「吃貨」蘇軾蘇東坡。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東坡先生就是一個大文學家、大書法家、大畫家嘛,怎麼還在餐飲協會掛了一個「美食家」的頭銜,沒聽說過。其實,論對一個吃貨的人生自我修養,平生我牆都不扶而只服蘇軾,如果深度了解他,說他是文學界的美食家,抑或是美食界的文學家一點都不為過。
蘇軾一生才華橫溢,年僅20歲就進士及第、名噪天下。在朝中為官時,因性格耿介敢於直言而得罪新黨,後又得罪舊黨,在黨爭不斷的宋朝,這樣的後果很嚴重,其結果就只有一個字「貶」。別人的人生是起起落落,蘇軾的人生卻是起起落落,還是落落,上到中央文化外交部長(禮部尚書),下到民間自衛隊副隊長(黃州團練副使),蘇軾從京城到地方不斷被貶謫,其貶謫之旅「打卡」全國眾多地域。如果把蘇軾一生的足跡標註在地圖上,你會驚奇地發現:他的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北至北京(密州),南至海南(儋州),西到四川,東至蓬萊(登州)。這行程啊,縱使號稱「旅行家」的徐霞客看了也會無語。可以說,蘇軾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而在被貶的壓抑歲月裡,也成就了一個超級「吃貨」,準確地說,一代超級美食家。竅以為,東坡先生最值得稱讚的不只是他在詩詞書畫方面的文學藝術成就,還有他積極向上,看淡一切,化悲憤為飯量的樂觀精神。他被貶到哪裡,就能吃到哪裡,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吃飽,偶爾再來點燒烤,沒有什麼是一頓吃解決不了的,實在不行就再吃一頓。
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受到彈劾,被捕入獄,幾個月後被貶謫到黃州(今湖北黃岡),做了「團練副史」這樣一個掛名小官,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其實質是流放。為了解決生計困難,他帶領家人在城東開墾出了一塊坡地,種田貼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宋代時豬肉比較便宜,有錢人不屑於吃,窮人也很少有人吃,主要還是不會吃。手頭並不寬裕的蘇軾時常買一大塊豬肉來解解饞。有一次蘇軾和友人下棋,豬肉燉在鍋中就搞忘記了,沒有管它任其在鍋中慢燉,結果歪打正著,這樣燉出的豬肉反而非常味美可口。蘇軾總結寫出了《豬肉頌》:「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於是,一道流傳千古的名菜「東坡肉」誕生了。在吃貨的眼裡,美食才是真愛,前途只是意外。也許,蘇軾這輩子唯一拿得起而放不下的就只有筷子了。
1094年,蘇軾被貶嶺南惠州。今天的嶺南地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高地,物產富饒、風景優美,經濟高度發達,而在一千多年前,這兒卻是蠻荒落後、瘴癘肆虐的落後地區,被貶到這個地區的人就沒有幾個能活著回去的。換成別人,多半是悲憤抑鬱而死,但東坡先生不是一般人,他化悲憤為食慾,傷心欲「嚼」邊吃荔枝邊寫下膾炙人口的「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詩句。居然看得比別人開,吃得比別人嗨,
1097年,蘇軾已是花甲之年的老人,再次被貶到比惠州還要荒涼幾十倍的「天涯海角」海南島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在海南,他發現生長在海邊礁石上的一種貝類——牡蠣在半熟時就著酒或者用火烤著吃,特別好吃,牡蠣就酒,越喝越有!於是呢,東坡先生把這一重大「科研發現」趕緊寫信告訴兒子,叮囑他千萬不要把這個秘密說給別人,「無令中朝大夫知,恐爭南徙,以分此味」,讀到此處讓人忍俊不禁。所以,真正撫平東坡內心傷痕的不只是時間,還有牡蠣、荔枝、東坡肉這些美食。
據說中國菜品當中,有66道菜都是因蘇軾而起,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東坡三味: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還有什麼東坡豆腐、東坡羹、東坡涼粉,不一而足。作為一個超級達人,美食只是他的跨界之作。在其他領域裡的成就更是無人企及。他會釀酒,會開藥方,在杭州開辦了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安樂坊」,親自坐診三年,為百姓治病療傷。在書法領域,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一不小心就寫出了號稱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的《寒食貼》。在繪畫方面,蘇軾擅長畫墨竹枯木,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其代表作《木石圖》收藏在上海博物館價值連城。他先後在14個城市做過地方官,主政一方就興修水利、解民疾苦,頗有政績。
作為文學家,蘇軾的成就猶如泰山、崑崙,讓人仰之彌高,不可平視。他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八大家中只有他在詩、詞、散文全面發展。在寫詩方面,他和黃庭堅並稱「蘇黃」;在作詞方面,他開創豪放派先河,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散文方面,他和歐陽修並稱「歐蘇」。蘇軾結髮妻子王弗27歲便香消玉殞,十年後的某一夜,蘇軾做夢夢見了王弗在窗前梳妝打扮,醒來之後,蘇軾含淚寫下了傳頌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思念弟弟,他寫下了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廬山,他悟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一至簡而又至深的哲學。在杭州,他寫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還有比這更美的城市宣傳廣告語嗎?在黃州,他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及《赤壁賦》等千古雄文,陰差陽錯成就了本非三國古戰場的黃州赤壁美名。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捲雲舒。」這句詞也許最能表達出蘇軾的人生心跡。他貶謫的一生是悲苦的,但他卻用當地的美食裝點了人生,他用能夠企及的食材,溫暖了生命中的苦難,他在悲劇的人生旅途上綻放出不一樣的煙火,也為今天中國人的餐桌,增添了幾道不尋常的美味。值得慶幸的是,透過千年的歷史長河,我們還能品嘗到蘇軾留傳給今人的一道道饕餮美食,品味著足以熨燙靈魂的一篇篇美文名句。
他看淡一切功名利祿的釋然,他跌進人生谷底的不屈不撓,他入世而又超凡脫俗的人生智慧,都足以讓我輩仰望一個千年,又一個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