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肉醃製食品吃多了的危害(鹹菜臘肉不能吃)
2023-05-01 20:58:38 2
央廣網北京12月12日消息 「上海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11日發布關於醃製食品食用風險提示稱,一入冬,各種蔬菜就變得難保存,鹹菜也應運而生,榨菜、酸菜、醃蘿蔔、雪裡蕻、橄欖菜……吃餛飩、稀飯、麵條時加一些,味道馬上就變豐富了。
還有些家庭會醃製臘肉、香腸、鹹魚等,能炒、能燉、還能直接切片涼拌,油而不膩、鹹香味美,極受歡迎。
但如今,很多人在吃醃製食品時,心裡都會有顧慮:「它們含有亞硝酸鹽,會致癌!」究竟事實如何?
(圖源自CFP)
亞硝酸鹽的真面目
亞硝酸鹽可以說是醃菜、醃肉類不好傳言的源頭。但你可知,即使不是加工、醃製食品,也是含有一定的亞硝酸鹽的。但亞硝酸鹽究竟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影響人體健康的?
1、亞硝酸鹽的前身:硝酸鹽
亞硝酸鹽的前身其實是硝酸鹽,而硝酸鹽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種無機鹽,在人們的日常食品與水源中均含有。尤其是蔬菜,像菠菜、芹菜、土豆、胡蘿蔔、豆類等,含量較高。
在還原菌的作用下,硝酸鹽可以被還原為亞硝酸鹽;在高溫蒸煮或者長期置於有氧環境下,硝酸鹽也會轉化成亞硝酸鹽。
2、亞硝酸鹽本身並不致癌
亞硝酸鹽本身並沒有致癌性,是全世界範圍內允許在食品中存在的防腐劑,只要在國家範圍標準內是沒有中毒風險的。
如果短時間誤食大量(0.2-0.5g)的亞硝酸鹽,容易引起急性中毒,造成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出現頭痛、頭暈、乏力、胸悶、氣短、心悸、噁心、嘔吐、腹瀉等。這時一定要儘快就診。
那既然亞硝酸鹽本身並不致癌,為何又與癌症有關?
3、亞硝酸鹽 胺類:致癌物
當亞硝酸鹽進入胃裡,遇到蛋白質的分解產物胺類,胃中的酸性環境會促使兩者發生反應,亞硝酸鹽就會轉變成有致癌性的亞硝胺。
而亞硝胺是包括胃癌、腸癌在內的多種癌症的罪魁禍首!且據13個國家的生態學數據分析:亞硝酸鹽的攝入量與胃癌的死亡率有顯著的相關性。
醃製食物不宜多吃還有三個原因
其實除了亞硝酸鹽,醃製類的食品並不推薦吃的理由還有以下幾個:
1、營養流失
醃製食品經過長時間的醃製保存,其中的營養物質大部分被破壞,尤其是醃製的蔬菜,其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有較大損失,維生素成分也幾乎喪失殆盡。
2、鹽過量
毫無疑問,醃製食品裡含有大量的鹽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應在6g以下,而我國國民本就有鹽攝入超標的問題,再加上這些醃製食品,可謂「雪上加霜」!
當攝入過多的鹽後,為了保持體液平衡,細胞外液就會隨之增多,血容量也會增加,血壓也就升高了,而高血壓又會進一步導致心血管疾病;
另外,過量的食鹽會加重腎臟負擔,若不能及時排出,會導致水腫並增加腎功能受損的風險!
3、其它有害化學物
醃製的肉會存在亞硝酸鹽的問題,而燻烤過的醃肉則有害物質更多。
燻烤過程中,動物肉的油脂會因為高溫滴下,落在炭火上會產生大量濃煙,這些濃煙中不乏一些有害物質,如多環芳香烴、煤焦油等有害化學物和強致癌物苯並芘。
多項實驗證明,長期吸入或食用含苯並芘較高的食物易誘發肺癌、肝癌、胃腸道癌症等。
而這些有害物質不僅存在於煙霧中,還會存在燻制肉的表面。經常食用後果可想而知!
醃製品,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都是日常必備的一類飲食,有時候都忍不住想吃。那怎麼吃可以幫助降低危害呢?接著來看。
循四步,減傷害,放心吃
1、注意醃製時間
一般在醃菜醃製後的7-15天裡,亞硝酸鹽的產量最大、合成量最多;而在21天後,其含量會明顯降低,此時食用相對安全。
如果是去商場購買,也要注意選擇正規的廠家。
2、控制量
成年人每次的食用量最好不要超過150g,50g左右為宜。一周內食用最好不要超過3次,不要連續食用。
3、搭配維生素C
維生素C可以有效阻斷亞硝胺的形成,儘可能避免身體吸收致癌物。因此,在吃了醃製品後,可以吃些獼猴桃、櫻桃、草莓、橙子等富含維C的食物。
4、合理烹飪
①清洗、浸泡
醃製品食用前都要進行清洗,去除浮塵和其他有害微生物;而適當浸泡一會兒能幫助稀釋亞硝酸鹽。
②搭配蔬菜
蔬菜中含有的纖維素,能促進排便,從而減少人體對有害物質的吸收。
③巧用香辛料
不管是蒸煮還是炒制,都可以放入大蒜、辣椒、生薑。
這些辛辣調料不僅可以幫助抑制胃中的硝酸鹽還原菌,降低硝酸鹽的含量;還能起到增強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從而加速有害物質的分解、排出。
但要注意的是:有高血壓、血脂異常、腎病的患者以及孕婦、兒童都應少吃甚至不吃臘肉、鹹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