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野生菌哪裡好吃(騰衝曲石苦竹筍)
2023-05-19 21:25:37 2
蘇軾有詩云「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細想這筆下的意境,竟發現有太多可挖掘觸碰的意象,而當下這個時節最顯著的當數這其中的「竹筍」。
竹筍,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味香質脆,食用和栽培歷史極為悠久。《詩經》中就有「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詩句,表明了食用竹筍已有2500年以至3000多年的歷史,故而史書上也留下很多與竹筍有關的典故。
竹筍通常選取竹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來食用,因竹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使得竹筍這道美食一年四季皆有,極易尋見。
據載,中國有竹二百五十餘種,大部分的幼芽可作為作筍食用,因其味性等不同又分為苦竹筍、甜竹筍、淡竹筍、冬筍、青筍等。一般而言,竹筍十天之內為筍,嫩而能食,而十天之後則成竹,特殊的生長周期使得竹筍成了講究時宜的美味。
印象中,竹筍吃了不少,但從未追溯過它的源頭,更不用說了解它的周邊,只知竹筍家族龐大,分支廣泛,並非三言兩語能輕易說清。但在嘗過眾多竹筍後,曲石的「苦竹筍」成功吸引了我,讓我忍不住搜索它的更多內涵,也好為入口後的第一絲疑慮解惑。
這該是我第一次嘗到「苦竹筍」,從火塘中取出剝去外皮便可直接食用,朋友說「竹殼最嫩的部分更是美味,快點嘗嘗」,遲疑一秒,果斷放入口中,初嚼,不知何味,只覺有淡淡的糊香味;再嚼,微苦,卻別是一番滋味;待剝到裡心,已不忍釋手,只想趕緊把這小東西犒勞給那垂涎已久的腸胃。
說起「苦竹筍」,可大有言辭。
苦竹筍,實為中藥名,又稱苦筍。為禾本科小喬木或灌木狀植物苦竹的嫩苗,5—6月筍期採收。具有清熱除煩,除溼,利水之功效。《食醫心鏡》載「理心煩悶,益氣力,止渴,主消渴,利水道,下氣,理風熱,腳氣,蒸煮食之」;《本草拾遺》中亦有「主不睡,去面目並舌上熱黃,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熱氣,健人」的記載。如此高的藥用價值也難怪它歷經千百年還在食客的桌上屹立不倒,永佔一席之地。
苦竹筍食法較多,適用於炒、燒、拌、熗,也可做配料或餡,亦可做成筍乾或罐頭。烹調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但食用前應先用開水焯過,以去除筍中的草酸。再者,近筍尖部的地方宜順切,下部宜橫切,這樣烹製時不但易熟爛,而且更易入味。若以鮮筍存放,不要剝殼,否則會失去筍內的清香味。
小小的一棵棵苦竹筍,通過不同的烹飪方法竟可為客人擺上一整桌的樣式,各是各味、千姿百態、各有千秋。如此,再精緻的美食也不如這地道的原生態美味。
竹一身正氣浩然,竹筍一縷清香。此刻,先賢的意境顯得格外明了,心中的疑慮也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文 字:謝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