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電影系列(香港美食中的武俠情)
2023-05-22 08:24:25 4
香港美食電影系列?新華社香港6月24日電 題:香港美食的「武俠情」——探訪「射鵰英雄宴」,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香港美食電影系列?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香港美食電影系列
新華社香港6月24日電 題:香港美食的「武俠情」——探訪「射鵰英雄宴」
新華社記者李濱彬 張雅詩
金庸武俠名著《射鵰英雄傳》中,黃蓉為洪七公烹製「二十四橋明月夜」「君子好逑湯」等美食,誘得洪七公對郭靖傾囊相授「降龍十八掌」。這些為人津津樂道的菜式能在現實中呈現嗎?在香港,當美食遇上武俠,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2018年6月的一天,記者來到香港中華廚藝學院,廚師和學員們正在烹製「射鵰英雄宴」。
「《射鵰英雄傳》中,洪七公是個出名的美食家,一生追求味蕾享受;女主角黃蓉聰明靈巧,廚藝了得,活活就是一位廚神,所以這部小說對美食的描寫較多,也為香港餐飲界所關注。」中華廚藝學院中式餐飲及營運課程經理劉惠平說。
現場幾位廚師和學員正烹製「二十四橋明月夜」,這是小說中黃蓉為洪七公精心烹製的一碟豆腐菜式。廚師先在全只幹火腿上挖出24個圓孔;再將豆腐削成24個小球並放入圓孔內,扎住火腿再蒸熟,讓火腿鮮味融入豆腐中,吃時火腿棄之不食。
另幾位廚師正在製作「君子好逑湯」,大家按照小說中的描寫,用菠菜打成湯,再放上釀入雀肉的去核櫻桃,映襯著鮮嫩的竹筍丁,紅白綠三色輝映。
在小說中,黃蓉對洪七公介紹,竹解心虛,乃是君子;蓮花又是花中君子,因此這竹筍丁兒和荷葉,說的是君子。《詩經》中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因此這湯叫「好逑湯」。
當天的「射鵰英雄宴」共八道菜式,以上兩道將《射鵰英雄傳》中所描述的做法原汁原味地呈現。其餘六道菜式靈感均取自小說,並加以變化而成,分別取名:「東西南北中神通」「矯若遊龍五珍膾」「七公荷香叫化雞」「歲寒三友聚一堂」「鴛鴦錦帕欲雙飛」「桃紅玉露蘭香卷」。
查傳倜是查良鏞(金庸)先生的兒子,也是一位美食愛好者和食評作者。據他回憶,父親當年是位報人,每晚回家都是凌晨兩、三點,經常吃冷泡飯,能夠寫出很多奇思妙想的美食主要得益於他讀了很多書,從傳統文化中吸取了很多精髓。
「比如『二十四橋明月夜』這道菜,一整隻火腿挖24個孔,放入24塊豆腐,雅俗共賞,火腿味濃、豆腐味淡、一葷一素、一濃一淡,兩極融入在一起,陰陽協調,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查傳倜說。
香港漫畫家李志清曾為《射鵰英雄傳》畫過插圖,也出版過《射鵰英雄傳》的漫畫,他的漫畫裡出現過「二十四橋明月夜」和「君子好逑湯」等美食。他表示,當時看到武俠小說中對食物的描寫,眼前立即出現了一幅色香味俱全的畫面。
「武俠小說的世界包羅萬象,描述美食主要是劇情所需。當然,作者的功力令美食也成為吸引讀者的元素。我的漫畫,主要從金庸小說而來,使之圖像化,正如畫其他畫種一樣,畫美食,要令觀者覺得垂涎三尺。」李志清說。
劉惠平介紹,「射鵰英雄宴」最早在上世紀70年代由鏞記酒家和美食家蔡瀾先生共同研髮菜單,目前香港共有四家機構做過「射鵰英雄宴」。中華廚藝學院團隊用了差不多一年時間籌備才烹製出「射鵰英雄宴」。
「矯若遊龍五珍膾」是中華廚藝學院研發的一道菜。中華廚藝學院總教導員陳啟漢說:「小說中洪七公很喜歡吃這道菜,但這道菜連黃蓉都不會做,因為只有在皇宮裡面才能吃得到。後來他再想吃的時候,就只能偷偷溜進皇宮裡,偷吃皇帝的菜。」
師傅們首先學習「膾」的烹調方法,然後再構思每一個細節。「我們去找一些有關宋朝飲食的書籍,了解他們當時流行哪些菜餚以及當中的烹調方法,然後跟著去做。」 陳啟漢說。
除了菜式本身,宴席的菜譜、擺位設計也引入了小說特色,比如座位按照南帝、北丐、東邪、西毒和中神通來擺放;菜譜設計成藍色的類似武林秘籍的小冊子;餐桌上放著學員設計的「降龍十八掌」招式紀念品。
2017年,中華廚藝學院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布魯塞爾經濟貿易辦事處邀請,首次將《射鵰英雄傳》這部武俠經典中出現的傳奇菜式在歐洲呈現,獲得賓客一致讚賞。
曾擔任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認為,香港把美食和文化共冶一爐,是香港一項頗具特色的創意產業。
從事餐飲業約40年的劉惠平感慨道,武俠和廚藝是相通的,學廚藝就像去少林寺學功夫,要練好基本功,提升廚藝和廚德。基本功紮實,才能創新烹調方法。香港人聰明地將各種外來文化融入到本地文化中,融合中西佳餚,成就了今天的國際美食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