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糕點這種小吃很有本地特色(舌尖上的張家港)
2023-05-18 22:35:01 2
春日的江南,桃花開鱖魚肥,河豚欲上,慕名來到江邊小城張家港,來尋鮮舌尖上的美味。中國有句古話叫不時不食,那麼,張家港的四月一定是屬於味蕾的,而能品嘗一下有名的長江三鮮,就一定不虛此行了,河豚,刀魚,鰣魚,滿足了我對江鮮所有的想像,比黃金還貴的刀魚,魚中之王鰣魚,還有三鮮中,滋味與口感最特別的河豚,都讓我對這次的張家港尋鮮之旅充滿了嚮往。
張家港位於長江下遊南岸,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這裡的美食也頗負盛名,其中「長江三鮮」尤其引人垂青,所謂三鮮,就是指在中國長江下遊水域中出產的三種肉質鮮美的魚類--河豚、鰣魚和刀魚。
中國人常常喜歡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簡單的一句話就描述了江蘇的風景之美,江蘇人的性格是溫柔敦厚的,有著典型的江南特色,這樣性格製作出來的美食也講究的很,光是擺盤就讓人看著賞心悅目了。
中國傳統講究的不時不食,在這裡也很講究,根據季節變化製作多種時令小吃。如初一吃糕團,新春吃春卷,元宵節吃元宵、青團,立夏吃五香茶葉蛋,夏天吃綠豆糕,中秋吃月餅、南瓜燒糯米飯,九月蟹黃包,十月烘年糕,臘月是臘八粥、雞絲粥,而最重要的就是清明前後吃長江三鮮了。
鰣魚被譽為「長江三鮮之首」。鰣魚體扁而長,色白如銀,肉質鮮嫩。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一,每年5—6月由沿海上溯入江而得名,是名貴的淡水魚之一,被列為我國「鰣、甲(中華鱘)、鯧、黃」四大名魚之首。由於鰣魚鱗下富含脂肪,故烹調加工時不去鱗,帶鱗清蒸,保持真味,以增加魚體的清香。鰣魚營養價值極高,體內含有蛋白質、脂肪、鐵質、鈣、磷、核黃素等多種營養,幾乎居魚類之首,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大有益處。因此十分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小兒及產婦食用。最好的食用時間在清明節前夕,此時,它的刺變的不再像以前那麼硬,有點軟,即使咽下去也無妨。五千一斤的價格,我們十幾人的魚宴花了差不多兩萬,據說這是品江鮮正常的消費啦。鰣魚有魚的美味,亦有肉的質感,鰣魚的吃法奇特,鰣魚味美,吃時不用去鱗,並且宜蒸不宜煮。
河豚魚肉鮮美,被譽為長江河鮮美味之王。河豚魚又名氣泡魚,也叫氣泡魚、辣頭魚。河豚「立春出江中,盛於二月」,蘇東坡有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高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從這首詩裡面就可以看出河豚的上市時間,所東坡也在提醒大家不要錯過品嘗這美味的好時節,河豚,天生含有劇毒,被冠以最危險的美食之稱,蘇東坡就曾經拼死吃河豚,而張家港這裡的河豚新吃法,就是兩吃了,讓河豚的鮮美在味蕾輾轉中,發揮到極致。
再來說說長江三鮮的刀魚,刀魚被譽為開春第一鮮。每當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農諺曾經說:春潮迷霧出刀魚,刀魚是春季最早的時鮮魚。因體型狹長而薄,頗似尖刀而得名。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一,全身呈銀白色,晶瑩可愛,肉質細嫩,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但多細毛狀骨刺。因長江刀魚每年春天從大海遊入長江產卵前,需要囤積大量脂肪待途中消耗,這就使得長江刀魚味道特別味鮮、肉嫩,它的營養價值很高,肉質極細嫩鮮美。食用以清蒸為佳。刀魚肉質細嫩,腴而不膩,味道鮮美。前期刀魚雄性多,體大,脂肪多,到了後期雌性居多,體小,脂肪少。「清明」後,刀魚肉質就會變老,俗稱「老刀」。清明前的刀魚價格相當的貴,平均在1000一斤,而清明後的老刀就非常的便宜了,運氣好的話二三十塊錢就可以買上一斤了,不過吃起來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了。
和煦的春日,能在清明前夕,品嘗到久負盛名的長江三鮮,是我來張家界最大的收穫了。
【作者簡介】雁行江湖,旅行攝影師,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請與作者聯繫。
(317585025 J3175850525 微博:雁行江湖de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