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北方人難以下咽的南方美食(為什麼這些酸臭)
2023-05-21 03:53:31 1
關於「吃」,中國人向來不會缺少話題。關於美食的「南北之爭」也沒停過:甜鹹豆花、甜鹹粽子、綠豆湯是紅是綠、叫湯圓還是元宵……
前段時間一條微博,讓吃貨們就「南北之爭」再次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有人發現,螺螄粉、臭鱖魚、臭豆腐……這些帶有酸臭味的美食大多源自南方。
是不是南方人真的更喜歡「酸臭」食物呢?評論區的網友們有話要說!
不少北方人站出來:瞎說!身為北方人的我也喜歡吃!
也有不少口味清淡的南方小夥伴不服氣了。
還有資深吃貨才不管什麼南方北方,甚至在評論區開闢了一片「新天地」,提名其他「酸臭美食」。
但是,又有網友不高興了:誰說這些食物是「酸臭」的?我聞著明明就是香的啊!
說到這裡,不妨跟大家科普一下,這些食物裡的「酸臭/香」味到底是哪裡來的。
螺螄粉
螺螄粉源於廣西柳州,在當地人心目中重要到「不食螺螄粉,枉做柳州人」。對於柳州人來說,早茶、午餐、晚飯、宵夜吃螺螄粉都沒毛病。
螺螄粉那股濃鬱的味道,來自於裡面的醃製酸筍。它只不過是一碗加了很多配菜的米粉而已。而且,螺獅熬製而成的湯也會散發出一股獨特的味道……如果聞不慣那個味道,就會覺得螺螄粉是臭的。
有網友表示:沒有加酸筍的螺螄粉,是沒有靈魂的。
臭鱖魚
徽州菜的代表之一。傳說以前有個商人將鱖魚抹上鹽水防止變質,結果商人還沒來得及吃這魚就已經臭了。商人不忍心扔掉好端端的一條魚,就還是將它加點佐料吃下了,沒想到歪打正著,這魚臭了還照樣味道鮮美。於是,這個邪乎的方子就流傳下來了,使得似臭非臭的臭鱖魚成為了當地的一道美食。
臭鱖魚的製作過程中少不了微生物,而微生物會導致組胺的生成,這是臭鱖魚臭味的重要來源之一。如果組胺含量過高會導致食物中毒,因此臭鱖魚並不是越臭越好。研究表明,在口感、鮮味、風味等指標上,發酵6-8天為最佳。
同時,參與臭鱖魚發酵過程的細菌有很多,以乳酸菌為主,但也常常伴隨一些不利於人體的細菌,例如糞腸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蠟樣芽胞桿菌等,因此烹飪時需要格外注意燒熟煮透。
臭豆腐
臭豆腐是一種中國傳統特色小吃,各地的製作方式、食用方法各有差異。雖然被冠了個有些俗氣的名字,臭豆腐卻外陋內秀、平中見奇,是一種極具特色的中華傳統小吃。
要完全理解臭豆腐為什麼臭,需要複習一些初中化學的知識。
臭豆腐「聞著臭」是因為豆腐在發酵醃製和後發酵的過程中,所含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含的硫胺基酸也充分水解,產生一種叫硫化氫(H2S)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具有刺鼻的臭味。蛋白質分解後會產生胺基酸,而胺基酸又有鮮美的味道,所以臭豆腐會「吃著香」。
再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會有南方人更喜歡吃「酸臭」食物的這種說法?
氣候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 趙立超
美食文化學者分析,南方多雨潮溼,食物保存相對困難,更容易腐爛變質。而酸臭食物工藝的出現大大延長了食物的保存時間,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酸臭食物慢慢成為了當地的特色。
氣溫
還有一種說法:南方人天氣比較熱,許多人覺得不怎麼有胃口吃飯。所以就會弄些酸溜溜的菜來開胃,比如:涼拌青瓜、酸豆角、酸菜魚等,這些是很多南方人最常在桌子上見到的。尤其是夏天,酸的食物會更受歡迎。
不過,吃東西也像看書一樣,一千個讀(吃)者(貨)眼中就有一千個哈(酸)姆(甜)雷(苦)特(辣)……
不管怎樣,好吃就對了!不說了,去吃碗螺螄粉……
來源:中國日報(ID:chinadailywx),綜合新浪微博、中新網、騰牛健康網、生命時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