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肉的害處(滷肉越吃越上癮)
2023-05-20 17:00:53 1
本期作者:曹瀟 趙力超 | 美編:陳敏樺 趙力超
夏天到了,天氣越來越燥熱,市面上推出了各種各樣的花式滷肉受到了一大波肉食 懶癌寶寶的青睞。(咳咳咳,說的就是你了,那個正在邊啃滷雞爪邊看推文的同學)
可是,當你在大快朵頤、享受滷肉帶來的美味時,突然看到下面這條新聞是啥感覺了?
天哪,這「罌粟鹼」是個什麼鬼?是毒品麼?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來來來,話食科普課堂開課啦~為你揭開滷肉好吃到上癮背後隱藏的秘密。
「罌粟鹼」是個什麼鬼?
沒錯,新聞中提到的罌粟鹼就是罌粟中含有的一種主要生物鹼。餐館滷水汁中被檢出含有「罌粟鹼」,其實就是往滷汁中添加了罌粟殼。罌粟殼,俗稱「米殼」,是植物罌粟的乾燥成熟果殼。除了罌粟鹼,罌粟殼中還含有同樣不可小覷的生物鹼如嗎啡、那可丁、可待因等,是不法分子利用來製售毒品的主要原料。早在2009年,國家就頒布《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明令規定禁止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添加罌粟殼,並標註了可能添加的主要食品類別:火鍋、火鍋底料及小吃類,另外還有可能用於滷味製品,甚至是飲料中等。
既然罌粟殼是違禁品,可為何還會被添加到滷肉中了?
歸根結底,兩個字「利益」。不良商家之所以敢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往滷肉總添加罌粟殼,是因為他們認為在滷水熬製過程中添加罌粟殼,能使滷肉更加入味、香味更濃厚誘人,讓人們更喜歡吃、吃了還想吃,這樣回頭客多了,獲得的利益就更多了。罌粟殼真的能使滷肉提香、增香嗎?目前尚明確的理論依據來支撐(但是實際體會很明顯……)。其實,不僅滷肉,火鍋、燒烤、麻辣燙等食品中也常常發現罌粟殼的「蹤跡」,添加罌粟殼事實上已成為一些餐飲業者的「潛規則」和「秘方」[1],這樣的事件屢禁不止。
如果食用了添加罌粟殼的食物,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罌粟殼中的生物鹼雖然含量較少,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長期食用容易成癮。相關文獻表明[2-3],人們長期食用添加了罌粟殼的食品,會出現發冷、出虛汗、乏力、面黃肌瘦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造成損害,甚至會出現內分泌失調等症狀,最終致其中毒,危害社會。
那如何辨別添加罌粟殼的食物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外形來判別,罌粟殼外形如棗核,外表面黃白色、淺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澤,有縱向或橫向的割痕[4]。當然,有些不良商家為了掩人耳目,將罌粟殼打磨成粉末狀添加到食品中。初次吃了添加有罌粟殼的滷肉後,一般會出現心跳加快、臉微紅、口感舒服、不易入睡等反應,這個時候你就要當心了,可千萬別越陷越深。最後,在外就餐儘量選擇正規的餐飲店,少吃路邊攤。
參考文獻
1、 劉少偉, 阮贊林. 危險的美食誘惑——罌粟滷肉[J]. 質量與標準化, 2016(9):48-49.
2、 王忠壯. 罌粟殼入味?當心上癮![J]. 家庭用藥, 2016(3):48-49.
3、 雲無心. 添加罌粟殼的食物會讓人上癮[J]. 科學大觀園, 2016(8):79-80.
4、 王通洲, 朱山寅. 罌粟殼和麗春花果實的鑑別[J]. 中藥材, 1998(1):14-15.
圖片源自網絡
話食科普團堅持更新原創科普文章,為您闡釋美食背後的健康、安全科學問題。如果本文對您有幫助,歡迎您轉發讓更多的朋友獲益。您的打賞是我們創作的動力,歡迎點擊本文最後的「賞」,幫助推進食品科普事業的發展,謝謝。 轉載時請遵循 「署名-非商業用途-保持一致」 的創作共用協議。不歡迎商業網站擅自複製內容,並且保留所有權利。
授權、投稿、合作請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