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一碗牛肉麵裡面有什麼配菜(放幾片肉最合適)

2023-05-20 15:16:01

文/MBA智庫·姜榆木 編輯/MBA智庫琉琉

這兩天,有個問題一直霸佔知乎熱榜。

問題內容很簡單,網友的朋友10多年前開了家麵店,請了一個師傅來做牛肉拉麵。

為了調動師傅的積極性,老闆先用每碗抽提成的方式進行獎勵:

每賣出一碗拉麵,師傅有5毛的抽成。

乍一看是不是很合理?工資和銷量掛鈎,師傅自然就會賣力地做更多碗面。

但這個獎勵方案執行了一個禮拜,老闆就發現不對勁了:

原來師傅為了更多提成,做面時給每碗面多放許多牛肉,如此一來,客人是被吸引來了,銷量也上去了。

可一碗牛肉麵總共才賣4塊錢,多給幾片牛肉,老闆的利潤也就廖近於無了。

為此,老闆調整了工資發放的方式,每個月發固定工資,一方面適當提高月薪來留人,另一方面也防止師傅為刷提成而多放牛肉。

可很快又出現了問題:

師傅的確不多放牛肉了,這回他給每碗面少放許多牛肉。

如此一來,客人就會不滿意,回頭客也會變少,而當生意變得清單,師傅在拿錢不變的情況下,工作強度就能減少許多。

很顯然,基於現有的思維模型,這兩種分配模式都存在明顯缺陷,也正因如此,網友這位朋友的麵店最後也沒長久。

而如今網友重提此事,卻在網上引起了激烈討論。

以下是一個博士,一個研究生,和一個MBA對這個問題的激辯:

1.首先我們考慮將小老闆所用兩種方案進行折中,即:底薪加提成的方法,提成根據每碗的利潤分配。這樣既可以防止他少放牛肉,又能防止他瘋狂地多放牛肉。

2.後來又想到這一條是有條件的。問題是每碗的利潤界定後怎麼個分配法?

一碗麵能掙多少是瞞不過大師傅的,如果不能讓雙方的利益在某個點達到平衡,一切又會回復原樣。而要達到所說的那種平衡涉及到一個複雜的相關函數問題,說不定還要用到博弈論。

3.把麵館承包給大師傅,老闆拿了提成後回家養花弄鳥去。

哲學家叔本華有句話:「外在形式越簡單的東西,越含有智慧,不要依賴形式,要依賴智慧。」

無論處於哪個階段,我們所能得到的一切,本質上都是思維的產物。

哪怕經營的只是一家小店,管理的只有一名員工,不同的思維模式帶來的效果,往往也是高下立判。

01

惟有掌控全局,

才能掌控結局

針對這個話題,高贊回答可謂一擊切中要害:

「讓師傅只負責做面,加牛肉的流程由老闆自己完成。」

牛肉麵作為一個產品,牛肉作為主要賣點和成本來源,只要控制加肉的這道工序,那麼師傅多加牛肉以獲取更高提成的顧慮,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討論中,其他答案也紛紛湧現:

「不要單純以銷量,而是以整體利潤,抽成獎勵。」

「把牛肉的耗量作為績效考核的指標,促使師傅在銷量和成本之間尋求平衡。」

縱觀這些觀點,可以發現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若想得到滿意的解決,所要考慮的層面通常遠遠複雜於事情本身。

惟有跳出眼前的問題,抓住背後驅遣的關鍵誘因,才不會在線性思維的困囿中淪於自我消耗。

想起以前在連鎖餐廳打工的經歷,裡面許多流程都能在上述答案中找到影子。

就拿同樣出一碗麵為例。

燙碗底、下面、舀白湯、撈麵、堆澆頭、出面按鈴……整個過程不超過兩分鐘,卻被拆分成許多工序細節,都被流程設計者考慮在內。

做面使用的勺子是計量勺,規格有3毫升、5毫升、10毫升乃至50毫升不等,不管取用什麼料,都要用規定的計量勺並且打滿,保證每碗湯料誤差不會超過1毫升。

對於成本較高的澆頭,比如牛肉、豬軟骨、海鮮,一般都是事先切配封裝,堆澆頭時按件直接取用。

在這種情況下,師傅收入仍與出面數量相關,卻無法左右每碗面的成本。

你也許會問,提前封裝物料,如果沒有賣掉足夠數量的面,那豈不是會造成物料的浪費?

在這方面,餐廳有一個很「反人類」的操作。

為保證產品質量,打烊時多出來的食材都不該留到第二天,對於私人飯店,老闆一般會和員工把這些食材吃掉,避免浪費。

但我打工的那家餐廳則不然,不管當天有多少食材未用,統統倒掉。

之前我也很不理解,直到有次店長跟我解釋:「如果允許吃掉多出來的物料,那麼員工就會在準備時多切配一些物料。」

而一家門店營業額與物損量的比值,是被列為店長績效考核指標的,如此一來,店長為了減少被白白倒掉的食材,就會仔細參考相同時段的銷售數據,保證物料成本在可控的區間裡。

你看,一家小店,一位師傅,可以經營得進退維谷;

而數百家連鎖,成千上萬的員工,卻可以運轉得行雲流水,這背後差的不是資金、不是規模,而是全局思維。

無論做什麼,惟有掌控全局,才能掌控結局。

02

你能取得多少,

取決於你能了解多少

有人說,在強調社會分工的時代,任何領域都在不斷細分,既然做不到面面俱到,不如在一個點上無可取代。

如此判斷無可厚非,可如果我們的思維與信息輸入也因此趨於單一,便很容易陷於自我的思維枷鎖。

作家羅振宇提過一個「水桶-泳池」的類比:

意思是說,以前的知識好比裝在桶裡的水,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汲取水桶裡的知識,等你把整桶水喝完了,你就能在相應領域出師了。

而在經歷知識大爆炸以後,知識仍是水,卻已似汪洋大海,所有知識彼此交融,你無法汲取消化,惟有遨遊其中,藉由不同領域的知識,探尋更深遠的海區。

《躍遷》裡說:「高手並不是能力比我們強、智商比我們高、定力比我們好。只是因為他們思考比我們深,見識比我們廣,並由此看到了更大的系統。」

不知你可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但凡有事請人幫忙,卻總患得患失,擔心對方把事情搞砸。

這是因為,你對事情本身缺少了系統的認知,也就無法抓住關鍵,掌控事態的發展,進而淪於一種安全感真空的狀態。

對《平凡的世界》中一個情節印象很深。

孫少安花錢買設備、建廠房、請師傅、僱工人,組建了完整的產鏈。

可等到實際運營時,燒磚的環節卻出現問題,由於他請來的師傅是騙子,燒出來的磚都碎了,導致磚廠一度面臨倒閉。

而少安東山再起時,他不僅花重金請來專業的燒磚師傅,而且親自學習燒磚的技藝。

這不是說,他從此要親力親為,而是在明白辦磚廠這件事的關鍵後,他只要能抓住燒磚這點,就能無所顧忌地將各個流程委託出去。

換言之,認知上的破局,讓我們能更好地跟別人合作。

就像經濟學中的沃爾森法則——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決於你能了解多少。

惟有對一件事有系統的認知,則不管是自己做,還是請別人做,才能時刻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否則所謂合作,往往會降格為單方面的隨波逐流,並以慘痛的失敗作為試錯成本。

03

最頂級的職場觀:

不減專注,不廢博觀

美國蘭德公司的弗勒德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兩個共謀的犯人被抓獲,被關在不同的房間裡審訊。

如果兩人都不揭露對方,警方因為證據不足,只能以很輕的罪名定罪,最後兩人各判一年。

如果揭發對方,被揭發方會判十年,而揭發一方基於立功表現,就能免除刑罰。

而若出現互相揭發的情況,雙方的罪行都證據確鑿,兩個人便都要面臨八年的牢獄之災。

顯然無論怎麼看,最合理的做法是互不揭發,可事實上,兩人都想讓自己無罪釋放,最終都被關進了鐵窗。

這個故事是博弈論中「納什均衡」一種典型的呈現:個體的理性利益選擇和整體的理性利益選擇,往往是不一致的。

開篇提到的牛肉麵問題,本質上也是同樣的道理,老闆和做面師傅都盤算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結果卻是老闆丟了門店,師傅丟了工作。

究其根本,是不能破自己的局,由點及面地去考慮問題。

作家張汐說:「認知是一把無形的尺子,丈量著你對事物判斷的結果。」

只有當你撬開眼前的縫隙,才能看見更廣闊的可能。

為此,有2條建議送給你:

1.事可偏重,不可偏廢

單點極致和全局思維並不矛盾。

精細做得細,高遠看得遠,失去廣角鏡頭的鑽研,便容易陷入固步自封。

先看下面兩張圖。

左邊是晶片膠水,眾所周知晶片是高尖產品,其實膠水也可以是。

為了保證精密元件的嚴整粘貼,晶片膠水便被賦予了極高的技術壁壘,被為數不多的廠商所壟斷。

這需要的就不僅是單點極致,更有對行業的敏銳嗅覺,以及流體、納米等交叉領域的探索,在長年累月中積累出獨屬於自己的「Know-How」。

很多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行業的不可取代,而是面對時代潮流時的不可取代。

倘若偏執一端,閉門造車,一家膠水廠哪怕匠心百年,產出的膠水也只能用來貼貼春聯。

2.撮其精要,緊扣「二八」法則

20%的知識,能解決80%的問題,是大多數領域的通則。

因此,花費大量時間去了解一個新領域,經常轉化為尋找這個領域中的那20%。

聰明的人,從自己的失敗中吸收教訓,而更聰明的人,會從別人的失敗中獲取經驗。

任何事情的關鍵,往往就在於那些曾讓人招致慘敗的地方。

通過分析領域的典型案例,得到大致的邏輯框架,先為自己所用,然後在用的同時完善框架,是精進的最高效方式。

不減專注,不廢博觀,才能將觸手可及的20%,修煉出最極致的人生。

寫在最後

聽過一個「自行車棚效應」:

一群核電站的審定委員,在會上群力群策,很快就確定了核電站的建造方案和選址。

而自行車棚該怎麼造,怎麼選材這類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反而佔用了會議的大量時間。

很多時候便是如此,複雜的問題能得到最優解,倒是簡單的問題有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力,在反覆權衡之後,往往只能得到一個滿意解。

世事紛繁,其複雜性從不會因你目光的簡化而有所淡化。倘若不能看透表象下面的盤根錯節,想當然的人生註定只能收穫想當然的結局。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脫穎而出的,永遠是海不辭流,川不讓塵。

最後:如果你是老闆的話,面對「一碗麵的牛肉怎麼加?」,你會怎麼處理?

評論區期待你的答案。

-THE END-

●本文為MBA智庫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繫我們。作者:姜榆木,MBA智庫專欄作者。慢節奏的職場寫作人,頂著榆木腦袋,尋找生活的浪漫。圖源:圖蟲創意。MBA智庫——管理者專業學習成長平臺,兼具熱點與乾貨,頂尖管理知識、進階職場指南。APP、頭條號、微博@MBA智庫。

,
同类文章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來雲南旅遊的外省朋友下飛機到昆明,或者其它地方到昆明玩的,或者在昆明打拼的,給大家推薦幾個百姓小吃。 本人最鍾愛的就是路邊攤,拋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那些「隱於世」的美味小吃 找到了下面這些國寶級的小吃店 到昆明想吃到正宗實惠的百姓小吃,那麼這家一定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在看臉的時代,除了要有顏值外,身材好也越來越重要。物質的極大豐盛,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很多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胖是吃出來的,有些我們平常常吃的食物,看似沒什麼油,吃了應該會很健康,不長肉,但恰恰不是這樣的。以下4種美食,看似含油少,其實是很容易長肉的,來看看下面這4種是不是你常吃的。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炙烤鱸魚 愛情容易讓人痴狂,殊不知美食也是如此,尤其還是如此鮮美的鱸魚。 食材準備 400克鱸魚,40克大蔥段,薑片少許 1臺烤箱,1張錫紙,1把刷子,2克鹽 5毫升料酒,食用油適量烹飪步驟 1 洗淨的鱸魚兩邊切上一字花刀。 2 取一盤,放入鱸魚,往鱸魚身上撒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教你在家做湯圓,香甜又軟嫩,比買的還好吃 元宵節是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節日,所以民間有「元宵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張燈結彩,不管南方北方,都有吃湯圓(也叫元宵)的習俗,不僅開胃可口,也是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其實湯圓的做法很簡單,一碗糯米粉加上一把芝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夥這幾天應該都挺忙的吧!家鄉的父母正在忙著辦年貨,而在外工作的你,或許正在忙著買車票吧,您啥時回家過年呢?小時候覺得一年時間好慢,但是長大以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一轉眼就到了,如果是上班的話領12次工資就完了,做生意的話估計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帳了吧,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長大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綠豆別再煮湯了,教你自製綠豆餅,皮薄餡大酥掉渣,餡料綿密細膩 最近綠豆餅似乎又火起來了,看到別人都在吃,我也忍不住買了兩盒,味道確實不錯,外面的皮很薄,並且比較酥,裡面包裹著的綠豆餡也香得很,不算特別甜,並且綿密細膩,一口咬下去冰涼爽口。 立夏將至,天也熱了,家裡的綠豆除了煮湯之外,不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推薦閱讀發送「推薦」提取文章 2015北京必吃100家餐館 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 北京南城、東城、西城、北城美食地圖 北京古代天黑沒電,他們幹啥 京城那些排長隊的餐館 江邊城外烤全魚 人均:67元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15-2號 推薦理由:分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最近有在網上接待了不少客戶朋友的小編,聽到了客戶朋友會問到,有沒有幹蒸房,最後經過細細了解才發現,幹蒸房和汗蒸房存在分不清的情況,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土豆,只要一說土豆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什麼土豆燒肉,乾鍋土豆片什麼來的,但是有些地方就喜歡叫馬鈴薯,如果當地有一個人想要網上尋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馮佳麗 不少人很好奇,那些威武神勇、無所不能的警察,平日裡都吃的啥,一日三餐又是誰在打理? 近日,浙江臨海市公安局就別出心裁,舉辦以「我為祖國獻道菜」為主題的廚藝大賽,將臥虎藏龍在各派出所背後的大廚們請了出來,大家切磋廚藝,拿出一道各自的拿手好菜,並邀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想吃炒麵,但是家裡只有普通的白麵條,於是這道午餐就誕生了。。。。 製作方法和炒麵非常相似,因為這種白麵條比較嫩,所以不適合炒太長的時間,我是把所有的蔬菜和肉都炒熟之後再放入麵條,這樣既能保持麵條的完整性,而且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中我準備的蔬菜比較多,是兩個人的分量,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