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肉牛最近二年發展趨勢如何(牛肉缺口超過200萬噸)
2023-05-21 02:33:06 1
來源:《牛羊寶典》記者 李峙賢 統籌 葉定澤
牛年即將來到,肉牛產業將迎來「本命年」,行業人士都希望新的一年可以牛氣沖天。近日,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發布《2020年度肉牛犛牛產業技術發展報告》和《2021年肉牛犛牛產業發展趨勢與政策建議》,引發行業關注。針對行業關注的行情、發展建議等問題,《牛羊寶典》記者專訪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曹兵海教授。
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曹兵海教授
國內牛肉缺口超200萬噸從《2020年度肉牛犛牛產業技術發展報告》呈現的數據來看,肉牛犛牛體系測算2020年全年屠宰肉牛頭數約2920萬頭,胴體總產量約為740 萬噸,淨肉產量約637萬噸;屠宰犛牛約370萬頭,胴體重平均約128kg/頭,胴體產量約為48萬噸,淨肉產量39萬噸。
對於消費者來說,能感知到牛肉漲價的趨勢,牛肉不夠吃也是行業人士公認的事實,那麼缺口有多大呢?有行業人士認為缺口要大於進口的牛肉量,USDA(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國內今年進口牛肉275萬噸,海關總署數據則顯示進口牛肉為212萬噸,而出口量僅為96.65噸,這意味著牛肉缺口至少超過200萬噸。至於美國農業部的數據比我國海關總署統計的數據多的63萬噸,曹兵海分析認為,這部分包括了熟化的內臟雜碎以及罐頭、牛肉腸等產品,雙方統計口徑不同。其實,對於行業來說,供不應求相當於舞臺上有更多的空間來展現自我,是產業升級、做出特色、培育品牌的契機。
近五年國內牛肉進口量不斷增長(數據來源:海關總署,牛羊寶典製圖)
2021年大概率繼續「產銷兩旺」《2021年肉牛犛牛產業發展趨勢與政策建議》指出,在「雙循環」中行業長期面臨七大競爭壓力:1.國內同行之間的互動性競爭。2.「標準化」一方面能提高效率和產量,一方面卻導致產品的「去特色化」和「同質化」。後者在單一市場上形成「標準化價格」,從而讓產品「優質不優價」和「叫好不叫座」。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大市場環境下,後者所形成的標準化產品的競爭相殺,將折損前者的實現能力和效果。3.其他行業替代產品(豬禽羊肉等)的市場博弈。4.正關進口產品(種質資源、商品活牛和牛肉)的全線博弈。5.走私活牛和牛肉的產業侵蝕與威脅性競爭。6.劣質牛肉的威脅性競爭。7.假牛肉的惡性競爭。
除了上述壓力,疫情也為行業增加了新的挑戰。據曹兵海介紹,受新冠、非瘟和牛結節皮膚病三疫影響,產業損失巨大,部分從事肉牛養殖的場戶選擇退出行業,存欄量有所下降。當然,疫情也促進了行業的進步,曹兵海以飼料方面為例,「新冠疫情的影響和原材料漲價以及盈利動力,驅使養殖場(戶)更加重視本地、低質低價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並主動投入技術以提質、節本、增效。」同時,曹兵海認為,大浪淘沙生存下來的企業將是技術水平更高、抗風險能力更強、投資更為理性的,對行業來說也是一種促進。
幸運的是,2020年行情不錯。據曹兵海介紹,2020年肉牛犛牛養殖和牛肉消費總體「產銷兩旺」,牛價和肉價同時一路攀升,但因各項成本也同時上漲,全線淨收益的漲幅略好於2019年。行情上漲的背後,我們也必須要看到養牛企業減少,和肉牛存欄量下降的事實。
曹兵海認為2021年大概率會延續2020年的情況,仍將呈現「產銷兩旺」的形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1.國內牛肉缺口存在;2. 國家財政政策鼓勵增加流動性,牛肉消費將得益於經濟增長;3.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概率依舊存在,全球經濟發展情況可以參考2020年,國內更為安全,很多人不再選擇出國旅遊,消費能力釋放在國內市場也將拉動牛肉的消費。
「葡萄式」農場更適合南方地區南方市場,長期以來一直是牛羊肉的主銷區,近年來南方牛羊產業發展也逐步提速,受到廣泛關注。究竟應該選擇何種模式一直是行業關注、討論的熱點問題。南北方對比來看,無論是氣候、地形、植物(飼草)種類,還是時應當地氣候的牛品種都大有區別,甚至可謂是迥然不同,這就意味著南方地區需要一套具備特色、因地制宜的牛羊養殖模式和技術標準。
但是,還有不少養殖戶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南北方牛羊產業的區別,一味模仿北方的技術反而走了彎路。曹兵海告訴記者,南方的優勢在於全年平均氣溫更高,降水更多,適宜牧草種植,飼料品種和產量相對豐富;但是多山的地形卻是短板,物資和牛源運輸的成本都高於北方,難以發展大規模的牧場。
對此,曹兵海用形象的比喻來對比南北方養殖模式,北方地形平坦,可以發展「南瓜式」牧場——一根藤上結一個大瓜,就像建一座大規模的牛場;南方地區建議採用「葡萄式」的結構,各個小規模的家庭農場像一顆顆顆葡萄一樣聯合,靈活性和效率更高,多家小規模農村集合在一起形成「葡萄藤」,最終的產業規模也非常可觀。由此看來,「家庭農場養殖母牛,公司集中育肥」的模式更適合南方地區的現狀,需要行業探索市場經濟機制下的組織化,以此為藤蔓來串聯星羅棋布的家庭牧場和企業,未來或許會有更好地表現。
產業要發展,除了技術引導,同樣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近期,雲南、廣西、江西、福建等南方省份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從育種、疫病防控、新建項目、用地等多個方面進行引導支持與補貼。據曹兵海透露,目前國家層面也在針對南方地區牛羊產業制定新的扶持政策,包括草山、牧草帶等區域的利用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