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汽糕哪家好吃(尋味婺源蒸功夫)
2023-04-26 20:57:54
曬秋大媽們正在精心烹製美味蒸菜。(新華網發 方華彬攝)
「蒸」是中國傳統烹飪方式之一。在「中國最美鄉村」江西婺源縣,蒸菜是當地菜餚的一大特色。雞、魚、肉,瓜、果、蔬,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山間走的……在婺源,什麼都要蒸,什麼都能蒸。
圖為江西婺源縣篁嶺古村的曬秋美景。(新華網 楊益民攝)
「無菜不蒸、無蔬不糊」,除了蒸菜,婺源人還偏愛「糊菜」,這些獨特的飲食習慣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婺源人有句俗語叫「瓜果半年糧」,每年產的糧,只夠吃半年。由於山多地少,為彌補糧食短缺,當地人就把糧食精磨成粉,與食材一同烹製,既飽腹又能吃得更久。這種「不得已」的吃法,逐漸成為當地一種獨特的飲食習慣。
在江西婺源縣的篁嶺古村,當地曬秋大媽們正在準備蒸菜食材。(新華網 楊益民攝)
婺源篁嶺古村的先民們以養殖、耕種、採集山貨為生,「紅白喜事」皆愛擺宴席以饗親鄰,食材原料皆用自採、自種、自養之物。
清晨,曬秋大媽曹順歡早早來到自家的田間菜園中,採摘最新鮮的時令蔬菜,準備和村裡的曬秋大媽們共同製作一桌好飯招待遠道而來的遊客。(新華網發 方華彬攝)
在村口的池塘邊,曬秋大媽曹順歡正在清洗剛剛採摘的新鮮蔬菜。(新華網發 方華彬攝)
在婺源,篁嶺古村就是山鄉煙火人家,篁嶺的土灶煙火,承載著村民們溫暖的記憶。上午,準備好食材後,在農家土灶臺前,曬秋大媽們正點火生柴,準備開始製作蒸菜。(新華網發 方華彬攝)
長年累月的勞作令曬秋大媽們練就了熟練的刀工,面對不同的食材從容不迫,按部就班地進行處理。認真對待每一份食材,用心接受大自然的饋贈,每一份菜餚也會以最完美的姿態給予回報。(新華網發 方華彬攝)
由曬秋大媽佔鳳香掌勺的一桌好飯即將開始烹製。(新華網發 方華彬攝)
曬秋大媽們正在將備好的食材依次裝盤準備下鍋烹製。(新華網發 方華彬攝)
粉蒸菜是婺源特色菜之一,當地人皆愛食,無論葷腥園蔬都喜用米粉(大米或糯米曬乾磨成的粗粉)蒸食。如蒸雞、蒸魚、蒸肉、蒸南瓜、蒸豆角等等。用米糊包裹住食物,吃起來清鮮細膩,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的原味,對於胃來說更易消化吸收。
「用白菜作墊。熟時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見水,故味獨全。江西人菜也。」清代詩人袁枚在其《隨園食單》中所記載的,便是這道江西名菜「粉蒸肉」。(新華網發 方華彬攝)
婺源的粉蒸肉常墊著乾菜、蔬菜一同蒸。乾菜蒸肉,肉吸收乾菜特有的香氣,肉和菜的香氣在嘴裡碰撞四溢,回味無窮;肉的油脂浸透了下面的乾菜,富含纖維的乾菜拌著潤滑又能分辨的米粉,兩種口感在唇齒間交替,盡享美食之樂。
曬秋大媽佔鳳香正在烹製「婺源糊豆腐」。(新華網發 方華彬攝)
糊豆腐的製作方法頗為講究,首先將新鮮豆腐切成細丁後下鍋,依次將肉蓉和米粉調成稀糊狀、筍乾、菊花菜切碎,再把這些食材一起倒入鍋中,等待幾分鐘後,再把香菇丁、薑末、味精和食油等佐料調勻後即可出鍋。
經過曬秋大媽們的精心烹製,香氣撲鼻的「婺源糊豆腐」終於出鍋上菜。(新華網發 方華彬攝)
荷包紅鯉魚、婺源糊豆腐、荷葉粉蒸肉……一份份菜品上桌,一桌好飯集齊,十個菜品寓意「十全十美」,不僅分享了婺源的美食,也傳遞了鄉愁的溫暖。(新華網發 方華彬攝)
來源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