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到底該怎麼吃(得了糖尿病還拿不準怎麼吃)
2023-04-27 01:19:07 2
作為一種常見疾病,糖尿病近年來逐漸呈現高發且年輕化的趨勢。而說到其引發原因,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很大一部分都是「吃出來」的,後天不合理的飲食結構、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是高血糖的主要原因。
很多糖尿病患者雖然懂得「管住嘴」的重要性,但是對於具體認知上還存著較多的誤區。
01消解誤區,正確認識糖尿病常見誤區一:
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吃太多甜食造成的。
真相:
上述說法比較片面,糖尿病是一種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長期共同作用所導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
常見誤區二: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病,年輕人不會患上。
真相:
糖尿病近年來呈現高增長且年輕化的趨勢,只要血糖水平達到診斷標準,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常見誤區三:
糖尿病的飲食治療,主要是控制糖或主食的攝入。
真相:
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關鍵是控制每日膳食總熱量,合理、均衡分配各種營養素,而不僅僅是控制糖或主食的攝入。
常見誤區四:
確診糖尿病之後沒有明顯的不適就不用在意。
真相:
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即使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也要做到定期檢查,提早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和發展。
常見誤區五:
確診糖尿病之後,只要多吃點降糖藥,就可以不控制飲食了。
真相:
降糖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可以隨意增加或減少藥量。而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基礎,在合理用藥的同時也要控制飲食。
02防控糖尿病,這樣吃才好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其預防和治療都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合理的安排飲食有利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併發症的預防。
中國營養學會推出的《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為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管理提供了八大推薦意見,讓你輕鬆吃出健康~
一、吃、動平衡,合理用藥,控制血糖,達到或維持健康體重。
日常飲食要與運動相平衡,每周至少三次有氧運動,如慢跑、遊泳、騎自行車等,每次運動時長不低於20分鐘。
定時稱體重,BMI(身體質量指數)要儘量控制在24以內,避免肥胖。
二、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1/3。
定時定量進餐,吃飯細嚼慢咽,選擇分餐制,每頓少吃一兩口。
每日應攝入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和豆類食物,其中,全穀物、雜豆類要佔1/3,平衡飲食。
三、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
平均每天食用12種以上食物,每日蔬菜攝入量300~500克,深色蔬菜佔1/2以上,其中綠色葉菜不少於70克。
血糖平穩時,每天可攝入200克水果,選低升糖指數的水果,比如蘋果、梨、柚子、草莓等。
四、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適量,限制加工肉類。
每日肉類攝入量約120-200克,每周最好吃魚2次或300~500g,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肉製品。
五、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選擇。
保證每日300g液態奶或相當量奶製品的攝入,重視大豆類及其製品的攝入,如豆漿、豆腐、豆乾等,以保證充足優質蛋白質和鈣的攝入。
此外,每天可以吃10g左右的堅果,有利於調節血脂。
六、清淡飲食,足量飲水,限制飲酒。
烹調注意少油少鹽,成人每天烹調用油25~30克,食鹽用量不超過6克,儘量少吃各種泡菜、鹹菜及鹽醃食品。
推薦飲用白開水,成人每天飲用量1500~1700毫升。
七、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進餐順序。
規律飲食,定時定量吃飯,細嚼慢咽,控制進食速度。
日常注意進餐順序,可以先吃蔬菜、再吃肉類、最後吃主食。
八、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指導。
在飲食控制、規律鍛鍊、遵醫囑用藥、監測血糖、足部護理以及高低血糖預防和處理等六方面的加強自我管理,定期接受營養師的個體化營養指導(至少每年四次)。
營養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好好吃、認真吃、合理吃。同時,要學會自我血糖監測,定期到醫院進行相關項目的檢查,以了解血糖的變化特點,有計劃地調整飲食治療及其他降糖治療,實現健康生活!
參考資料:
[1] 《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中國營養學會
[2] 糖尿病人在飲食上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中國好營養
[3] 2型糖尿病認知十大誤區及溫馨提示(2021版)發布——中國健康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