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竹筍煮臘肉(選自小呆給你說恩施)
2023-04-26 17:13:46 1
一提到舌尖上的恩施時,大家首先想到就是恩施臘肉。那麼小呆將藉此文帶領大家真正了解恩施臘肉。
首先說說恩施臘肉和外地臘肉區別,恩施臘肉屬於黃臘肉,由於外皮呈現土黃色而得名。而臘肉分為白臘肉,紅臘肉,黃臘肉。其中黃臘肉製作步驟是最繁瑣,步驟最多,用鹽最多,柴火燻烤次數最多的。所以黃臘肉也是最好吃的臘肉。當然黃臘肉不噹噹只有恩施有,在湘西、雲南、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都有分布。而每個地方做法也是有區別的,而且每個部位也有少許區別。
在這我先說說臘蹄子做法。
第一步,臘蹄子在做之前,可以先用火或者熱水將表面的毛取掉,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皮變軟,在吃起來不至於那麼難咀嚼。
第二步:將腳部洗淨,尤其是豬腳丫裡,有許多殘留灰塵和泥巴。如果有些地方汙漬難易祛除,可以用皂莢和刷子一起刷洗。但不能用鋼絲球和肥皂,因為豬腳這部位溝壑較多,會殘留鋼絲。
第三步,將洗淨好的豬蹄,撒上大量的鹽巴,每個部位都要撒到,待鹽味進入肉中,即可在腳趾掌鑽孔串繩子。
第四步,將醃好的臘肉,高高掛起,下面用乾柴火燻烤,有條件可以用竹子燻烤。
第五步,待臘蹄子燻成土黃色後就將起取下。將臘蹄子切大塊,清洗一遍,也可以帶一點皂角,主要祛除上面的灰塵。
第六步隨即用柴火炙烤,將皮烤成黑炭色。肉也可以烤一烤,但不能烤過火。
第七步,用皂角水洗掉豬皮上面的黑炭色。這次一定要洗乾淨,而且要勤換水。
第八步,將大塊臘肉切成小塊,隨後就可以下鍋燉了,如果覺得烹飪時間過長,可以用高壓鍋壓個十分鐘至二十分鐘。記住在燉煮炒的時候,不要再加鹽了。燉的話可以陪海帶、土豆、白蘿蔔等等。
臘排骨,做法差不多,撒鹽可以相對少撒一點,因為相比臘蹄子,鹽味好進去。五花臘肉,如果覺得太油了,可以在撒鹽的之前,用火將肥膘輕烤一下。豬腦袋,在剃豬毛一定要剃乾淨,因為腦袋這部分殘留小毛還是剃多的。記住五官部位可以少撒鹽,面部按正常撒鹽,五官也可以滷著吃。坐凳的肉比較厚實,可以將坐凳對半切開,或者醃製時間長一點。這樣腊味吃起來充實一點。每個部位臘肉的做法大同小異,區別不大。主要是鹽的用量。可以按照蹄子≥坐凳>排骨>五花肉=面部>五官來決定鹽的用量。
說完臘肉,再來說說臘腸的做 說完臘肉,再來說說臘腸的做法。
第一步,將小腸洗淨,這一步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洗乾淨,腸子中間不能堵塞,用皂角水仿佛衝洗。
第二步,將瘦肉剁碎,撒入鹽和少許澱粉,五香粉醃製12小時以上。也可以將洗淨小腸用鹽水泡著,這樣有利於殺菌、消毒。
第三部用一個粗罐子將碎肉罐進腸中,在罐的時候,一定要把肉壓實,可以首先把尾部紮起來,罐個半尺長後,扎一下,然後再罐,依次類推,直到封口。
第四部,將罐好肉的腸用牙籤扎孔,然後晾乾四到五天。
第五部,將臘腸燻烤一下,如果不喜歡煙燻味,也可以冷藏。
第六步。吃的話,最好是和青椒炒著吃,也不要放鹽。
其實由上可以看出,臘肉就是肉的一種儲存方式。而鹽就是作為防腐殺菌的作用。而火就是高溫消毒的作用。
臘肉的歷史可謂極其豐厚,具體誰發明臘肉這個一直都是未解之謎,夏朝將每年最後一個月命名為臘月,可見在奴隸時期,就有了臘這個字。在春秋時期,儒家傳世人孔子就教會學生學習醃製豬肉。巴蜀一帶為了讓士兵在路上有一口肉吃,將肉醃製,燻烤,做成乾糧,行軍打仗時帶著。戰國時期,秦朝第一次將鹽肉作為戰備口糧。張魯稱漢寧王,兵敗南下走巴中,途經漢中紅廟塘時,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過他。兩漢時期,臘肉帶到了西北和東北。由於西北樹木少,簡易成為風乾也就是白臘肉。南北朝時期臘肉傳入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紅臘肉被發明出來。隋唐時期,李世民在攻打匈奴時將臘肉作為戰備口糧。慈禧太后和光緒壁難西安時,臘肉作為當時的貢品,慈禧對臘肉讚不絕口。
臘八節一到,各家各戶第一批臘肉就可以開始吃了。小年夜和大年夜,各家隔戶都會把臘肉作為團圓飯必備菜品。而到了春節走親戚的時候,臘肉還可以作為走訪親戚的禮品。而土家臘肉一直可以甚至可以保存到秋收季節都不會壞。及時一頓燉多了,臘肉也可以一頓吃不完,吃個三四頓不成問題。
冬月殺年豬,臘八醃燻肉,小年洗臘肉,三十燉臘肉,春節送臘肉。春夏吃臘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