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小貼士(科普大餐真美味)
2023-04-27 01:43:16 2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外灘街道科普課程「探索海洋的秘密」系列活動再次為孩子們送上「科普大餐」,帶領小朋友們了解「探索海洋的實驗方法」。
作為沿海城市,上海見證了數不清的潮漲與潮落。本次活動從思考問題出發,引出知識點:潮汐的形成與海底的組成,再通過實驗對比,揭示現象背後的原理。通過活動,激發了小朋友去發現身邊有趣的自然現象的興趣;而且知道了我們要不斷的嘗試提出疑問,並通過科學實驗探索背後的原理。
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海真的是平的嗎?」「海底是由什麼組成的?」「潮之後海水都去哪了?」「把海水抽乾之後海底是什麼樣的?」在一系列的「一問一答」中,既激發了小朋友探索海洋的興趣,積極思考,又充分發揮想像力,不斷給出各種各樣的有趣的答案。
現場的活動老師為他們揭開謎底:潮汐的形成與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引力有關。海底上層是沉積物,再往下就是玄武巖,和陸地上一樣也有山脊、火山。海底也有地下河,通過地下河與陸地相連,海底並非都是鹹水。
通過問題的揭曉,小朋友們的思考更加深入,對神奇的海底世界有了科學的認識,並通過模擬實驗來更好地了解潮汐遠離。
模擬實驗
燒杯中加入約1/3水
往水中滴幾滴色素
攪拌待其溶解
往燒杯中倒入食用油
靜置幾分鐘
最後取一片泡騰片,放進燒杯中
通過實驗模擬火山噴發,近距離觀察對比,動手動眼又動腦。
「泡騰片通常含有機酸和碳酸氫鈉(小蘇打)等化學物質。當它放入水中,碳酸氫鹽在水的作用下電離,並發生複分解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會把含色素的水帶到油層中。但是水與油不相溶,彩色的水又落下來,進而產生這樣類似熔巖噴發的效果。」老師的耐心講解,結實驗所涉及的科學原理,讓孩子們也聽得津津有味,表現出了濃厚的求知慾。
通過「提問-實驗-觀察-總結」的全過程,提升小朋友們的科學素養,綜合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幫助小朋友養成主動思考、敢於探究的好習慣,實現人人都是「小小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