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炒菜時的油溫(廚房小白如何做到輕易判斷做菜時的油溫與火候)
2023-05-05 22:46:05 2
平時我們在家做飯,畢竟不是酒店裡的那些專業人士,可能做不到他們那種用眼看就可以看出來油溫的地步,所以今天我教大家如何分辨。
我們在炒菜時能不能準確的判斷油溫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你想炒制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菜,就必須掌握好油溫與火候,現在先講的是油溫。
對於有問的判斷,老手一般都是憑感覺,但是新手就必須依靠其他的一些辦法來驗證了。
以下是炒菜時判斷油溫的方法觀察法:一般情況下,在鍋裡油在正常加熱情況下會出現小氣泡,如果聚在一起可以下肉菜了,如果下素菜要稍微提早一些。三四成熱成為溫油,約為90°C~130°C,油麵平靜,無煙和聲響,原料入鍋後有少量氣泡伴有沙沙聲,油溫會隨著放進去的原材料迅速降溫,適用於滑油,適合製作鮮嫩的菜餚,如清炒蝦仁、滑溜裡脊肉、宮保雞丁等。五六成熱又稱熱油,約為140°C~180°C,油麵波動,向四周翻動,略有青煙升起,這種程度的油溫最適合煎、軟炸等,原料入鍋後氣泡較多並伴有譁譁聲。如軟炸蝦仁、香椿魚等到了這種溫度最合適。七八成熱又稱旺油,約為190°C~240°C,此時油麵的翻動又歸於平靜有青煙,手勺攪動有聲響,適用於炒、烹、炸等烹飪手法。原料入鍋後有大量氣泡並伴有爆破聲。九十成熱成為烈油,約為250°C~300°C,油煙密集,有灼人的熱氣,青煙四起並向上衝,即將到達燃點,原料入鍋後大泡翻騰,適用於爆炒類,或為蒸製類食材澆油,如爆炒腰花和清蒸魚類,這是操作比較危險,要多加小心。
筷子法:用竹筷子插入鍋中,如果筷子周圍浮起油花越多就表示油溫越高,就以150°C油溫為例,筷子的周圍氣泡很多但較為細小。二成熱時,有的表面變化不大,用手置於鍋面上,能微微感覺到有點熱。五成熱時,有的表面開始變化明顯,用筷子置於油中,能看到微小的氣泡浮起。七成熱時,筷子的氣泡變得密集,開始有少許青煙冒起。八成熱時,氣泡變得很密集,油上方青煙明顯。
聲音法:油鍋裡的相聲快沒了的時候可以下肉菜了,素菜提前。
注意事項
炒青菜時油溫控制在三四成熱即可,這樣炒出的菜餚顏色漂亮營養不流失。否則油溫過高會造成原料受熱不均勻,油溫過低蔬菜容易出水。炒制肉類菜餚油溫在五六成,不然會粘鍋的。
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烹調時,油的溫度最好控制在五六成熱就好,如果超過該溫度,油脂已發生過氧化物以及其他有害致癌物質,還可能導致油著火,帶來安全隱患。
在烹調過程中,火候一般有旺火、中火、小火、文火四種。火力有大小,至今一直都是以火焰的高低、火的顏色程度以及輻射熱的強弱來區別的。
旺火:火焰高而穩定,呈白黃色,煤氣呈淡藍色,光度明亮,熱氣逼人。一般用於快速烹製,如炸、炒、爆等。
中火:火焰低而穩定,熱度較高,火色紅亮奪目。適用於蒸、煮、燴等烹調方式。
小火:火焰低而搖晃,呈紅色,光度較暗,熱氣較大。一般用於煎、貼、攤等烹調方式。
文火:火焰細小而有起落,呈青綠色,光度發暗,熱氣不大。一般用於燉、燜、煨、焐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