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包搭配前的絕密要點(香料前期處理是水泡還是油炒更好)
2023-04-29 21:35:33 1
昨天我們聊到香料的使用,商業上,整塊的好處大於打碎時,提到了香料包的預處理。
說到大塊香料需要用白酒和開水,共同浸泡才能去異增香。
但是也有的老師傅會說,香料還是在油鍋中炒制後,出香的效果會更好。
那麼到底是哪種更好,還是說在不同的滷湯中,用不同的方法更好呢!
下面就開始我們的學習之旅吧!
首先我們還是需要補充一個知識點,那就是香料其實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
顧名思義,脂溶性就是香氣更容易在油脂中釋放,水溶性的也就更容易在水中釋放了。
如果把水溶性的香料放入油脂中炒制,難於出香不說,還會增加滷料的苦澀氣味。
所以我們在選水煮還是炒制之前,還是先要搞清楚,我們用的香料,哪些是脂溶性,哪些是水溶性。
簡單來說,脂溶性指的是,含油量比較高的香料,比如種子類,八角,肉蔻,草寇,丁香,孜然之類的。
而水溶性香料的區分方式網上沒有,我個人認為,只要含在嘴裡馬上出味的,就是水溶性,比如胖大海,羅漢果,陳皮等。
其實除了這兩種分類,還有一種不常見的分類,那就是醇溶性,說簡單點,就是溶於白酒。
很多人對白酒浸泡去腥印象深刻,其實去腥更多指的是浸泡食材。
如果用白酒來泡香料,其實更多時候是為了增強香料的藥性,並且去苦尾。
但是白酒浸泡後的花椒在和胡椒、良姜搭配的時候麻香味會更突出,這可比單純地增加單味花椒的用量來得靠譜得多。
在用水浸泡時,也是需要講究一定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出不同食材的香氣。
比如丁香,一般情況下在滷水中我們用公丁香更多一些,這是因為公丁香的香氣比較母丁香要濃鬱,同時公丁香的滲透力要好於母丁香。
但是如果你沒有經過40-50度溫水浸泡,讓公丁香的味道更好地融入到香料配方中,其香味可能都沒有母丁香強。
同樣經過浸泡之後的母丁香其香味比起公丁香會更持久。
還有桂皮,很少有人知道未經預處理的桂皮是有煙燻味的。
只有用70-80度的熱水浸泡才可以去除煙燻味,同時促進出香,經過預處理之後的桂皮才能發揮調和油膩食材的作用,還能抑臭去腥。
草果的預處理,能把草果的預處理做好的師傅,基本上可以認定是經驗豐富的。
草果有3種不同的預處理方法,不同的方法取決於所組合的配方的需求。
比如你的配方設定的口味是比較清新的口感,就需要進行破壁只取草果皮,再用40-50度溫度浸泡去除異味。
如果你的配方要求草果的功效更多側重於賦香,就需要用白酒浸泡。
如果你的配方要求草果的作用是輔助其他香料增加脂香味,就需要整顆使用草果,並且拍裂之後用動物性油脂爆香讓其香氣融合得更為醇厚。
炒制的香料中,也要注意火候的配置。
肉蔻、白蔻、草蔻、紅蔻、草果、木香、香砂、砂仁、山奈、良姜、蓽菝、白芷、陳皮、梔子這些香料應該避免高油溫,太高的油溫會出現藥苦味。
而桂皮、肉桂、八角,香葉、小茴香、孜然、丁香、蒔蘿籽、香菜籽、排香、白蘇、紫蘇、薄荷、藿香、羅勒、留蘭香、迷迭香、百裡香、鼠尾草、甘松、香茅草的油溫則可以相對高些,這樣有利於出香。
除了以上的油炒,酒泡,水泡,之外,還有一種烘烤的獨特方法。
代表香料就是肉蔻,在使用前先用清水充分衝洗,這樣有利於減少硫磺等的異味,讓它多樣的香氣更容易發揮效果。
然後再用乾鍋烘烤炮製之後,肉豆蔻的出香才會更為迅速。
那麼我們是不是每次做滷料包,都要如此嚴格的把香料分類,然後再按各自的最優處理方式處理呢?
我想大可不必,因為滷湯中既有水,又有油脂。
我們只需要用白酒和熱水的混合處理,就完全可以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了!
好了,今天的香料包處理問題,我們就聊到這裡,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我是三哥,一個敬畏食材,尊敬傳統,熱愛創新的美食創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