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太空人將在國際空間站停留8天(又一個太空快遞小哥)
2023-05-03 04:08:24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5月10日凌晨,「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又一個「太空快遞小哥」打卡「上班」。跟隨著「天舟四號」一起進入太空的,不僅有神十四航天員乘組太空實驗和生活的必需品,還有美食盲盒和冰箱。網友們不禁感嘆,空間站越來越有「家」的味道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聞新教授告訴記者,「天舟四號」不僅是快遞小哥,還是「開路先鋒」,將拉開中國空間站全面在軌建造的序幕。今年,空間站將引來百噸級最大結構。
圖片來源 新華社
保溫隔熱,「太空冰箱」不僅重量輕而且體積小
「天舟四號」不是中國空間站第一次接收「太空快遞」。此前,每一次載人飛船發射之前,「天舟」系列貨運飛船都會擔任「快遞小哥」的角色,將新一組航天員進入太空所需的物資提前先送進空間站,是典型的「糧草先行」。
本次「天舟四號」貨運飛船,載了神舟十四號3名航天員6個月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和樣品材料、備品備件及部分載荷等物資,交會對接完成後,將轉入組合體飛行段。
不少讀者在收看發射直播時注意到,跟隨著天舟四號上天的物件中,還包括一個特殊的「冰箱」。「太空冰箱」學名低溫鎖櫃,具備「重量輕、體積小、絕對阻燃」等特性,不僅具備著出色完成保溫隔熱、穩定安全等基礎作用,還需要承擔「最大程度實現輕量化、提高程度實現飛船內空間利用效率」的特殊使命。
據悉,202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也是空間站建造決戰決勝之年。本次任務是今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型火箭6次發射任務的首次發射,後續,還將執行5次宇航發射任務,把2艘載人飛船、2個空間站實驗艙、1艘貨運飛船送入太空,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今年即將發射兩個實驗艙,空間站將迎來百噸級最大結構
神十二乘組和神十三乘組都是三人,未來,空間站裡會不會迎來更多的航天員?那是一定的,甚至還有科研工作者也在為進入空間站做著準備。專家介紹,科研工作者會在今年年底前給中國空間站「擴容」,向空間站發射「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這樣,除了核心艙內的三張床位,實驗艙裡還會增加三張,中國空間站便擁有了可供六人在軌的「硬體」。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介紹,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啟動,規劃了「三步走」的戰略。按照空間站建成規劃,一共要進行11次發射。其中,神十四和神十五乘組共計6名航天員要在天上交替10天。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今年,我們或將會看到的天宮空間站最大構型:天和一號核心艙 問天號實驗艙 夢天號實驗艙 天舟五號貨運飛船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規模近百噸級。
發射節奏緊密,未來目標實現太空食物「自產」
不少人對於載人航天的印象,還停留在上個月神十三乘組返回階段。一個月不到的時間,新一輪的太空探索又將它開啟。
神舟十三號還剛回來不久,為啥天舟四號和神舟十四號的發射就這樣「急吼吼」提上日程?聞新教授告訴記者,一方面是因為我國有能力確保、支撐這樣密集頻繁的發射工作。另一方面,考慮到空間站壽命有限——大約10年左右,需要儘快完成空間站前期的組裝和裝修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希望能在短時間內將空間站調整到可供開展科學實驗工作的、全功率、滿負荷的工作狀態。」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中國載人航天實現的大踏步的跨越,跟隨航天員上天的物件也從桌球等小物件,逐漸發展為種子等植物個體。本次天舟四號「送貨」的物件中,同樣包括了各種實驗種子。「其實從神舟一號開始,太空飛行器就在陸陸續續帶著各類種子上天,進行太空實驗。」聞新透露,未來,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食物,有望「自產」。「目前,帶上太空的植物種子,多半是用來進行太空實驗的。這些實驗最終目的,是為了能讓作物在太空中良好生長。航天員長期在空間站裡生活,需要新鮮蔬菜補給。將來他們吃的菜,都可以自己種。」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頻萍
編輯: 宗祺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