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Acer彭學致:設計前先考慮人的需求
2023-07-16 20:25:14 2
泡泡網筆記本頻道5月11日 5月9日,Acer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行了主題為「創新紀元·一觸即發」的2013年新品發布會,發布了包含明星產品「觸打雙用」雙軸承設計的R7以及可分離平板超極本P3在內的諸多新品。發布會後,我們對Acer研發中心工業設計總處總處長彭學致進行了專訪,他與我們分享了R7和P3這兩款產品的設計理念以及Acer的設計哲學。
◆ 相關閱讀:有關此次發布會新品的詳細介紹可猛擊右側連結: / /5月9日Acer在北京正式發布包含R7和P3在內的2013年新品
Acer研發中心工業設計總處總處長彭學致先生
這是我們第一次與彭學致先生進行面對面的訪問,他的職位是Acer研發中心工業設計總處總處長,領導大約200人左右的團隊。按其本人的解釋,他所領導的部門主要負責的是工業設計和機構工程,如上圖所示就是ID以及ME的部分。
彭學致先生於1988年加入Acer,當時擔任的職位是工業設計師,不過一年後他就離開宏碁創辦了自己的設計中心。2002年,彭學致重返宏碁負責Acer工業設計部門至今。如果你在Google搜索中以「彭學致」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的話,除了可以搜索到些許有關他的專訪文章之外,更多地可以看到的是包含其姓名的各種專利申請,此次發布的新品R7的相關外觀設計專利也清楚地顯示在在搜索結果中。
作為一名在Acer工作多年的設計師,彭學致先生提到,Acer曾經的口號是打破人與科技之間的藩籬,這句話儘管聽起來拗口,但事實上它所倡導的理念時至今日依然在被堅持著,如今的設計團隊在設計產品時,最優先考慮的問題依舊是人的需求。儘管諸如R7以及P3這樣的產品看上去十分炫酷、科技感十足,然而在最初設計這些產品時,設計團隊最先考慮的問題事實上是人的需求,最後的產品還是要以人為本。「人在他們的生活經驗裡面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科技,用一個產品的形態來幫助他們,能夠享受他們的生活,完成他們的工作,跟其他人互動,我們會花非常多的資源和時間先了解這些,然後再去把對應的產品做出來。」——彭學致先生這樣解釋什麼叫做「設計前先考慮人的需求」。
有關R7的尺寸設計:未來會有更多尺寸的可能
新品R7具備兩個轉軸設計,除了類似於傳統筆記本電腦的屏幕轉軸之外,還有一個設計在屏幕背部的小轉軸,這一轉軸的加入使得R7具備了變形能力,它可以在傳統筆記本電腦以及平板電腦兩種使用模式之間自由切換。不過,這樣一款15.6英寸的產品,本身在便攜性上並不具備優勢,卻以便攜性為主的平板電腦形態作為一個賣點,是不是有些矛盾呢?
Acer R7的屏幕可圍繞屏幕背面的小轉軸進行接近180°的旋轉
15.6英寸的產品偏大?彭學致認為對於亞洲的用戶來說確實存在這個問題,不過對於歐美的用戶來說,這個尺寸卻是主流。在最初設計這款產品的時候,設計團隊其實也討論過更多尺寸的可能,不過團隊認為光光縮小尺寸是遠遠不夠的,在尺寸縮小的基礎上,機身更加極致的輕薄才顯得更有意義。因此,更多尺寸的R7當然有,不過要等Acer將它做到「令人驚訝的薄」(註:彭學致先生原話)時才會拿出來推向市場。
有關R7觸控板和鍵盤的錯位設計:腕託是屬於恐龍時代的
除了獨特的雙軸承設計之外,R7的另一個與眾不同的設計是其觸控板與鍵盤的錯位設計——觸控板位於鍵盤上方,傳統的腕託消失不見,當屏幕下方前傾一定角度以適應用戶視線時,觸控板則會被擋住。儘管觸控板和鍵盤還在那裡,但是顛倒的位置卻改變了用戶一直以來的使用習慣,為什麼會採用這樣的設計?
C面的鍵盤和觸控板設計,不同於傳統筆記本的位置安排
採用這樣的設計之前,設計團隊進行了很多使用調查,他們發現用戶在使用筆記本電腦打字時,很多人都是盲打不看鍵盤;而在使用觸控板時,基本是100%不需要看觸控板。正是基於這樣的前提,設計團隊認為將觸控板的位置上調並不會影響到用戶的操作,只不過有時候需要從屏幕下方伸手過去而已。至於在操作觸控板時是否會誤觸鍵盤,在設計團隊進行的操作實驗中,100%不誤觸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誤觸的情況確實也並不多見。
至於因為R7得鍵盤觸控板顛倒設計所帶來的腕託消失的問題,彭學致直言「腕託屬於恐龍時代」。他認為腕託的設計是因為15年前、10年前的筆記本產品太厚,如果沒有腕託的話,手腕在打字時會懸空而疲勞,現在的產品非常輕薄,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就像臺式機的鍵盤很少設計腕託一樣。而且,R7為了讓用戶的手腕在打字時更加舒服,還在鍵盤前段設計了斜面的圓滑倒角,令用戶在操作鍵盤時手腕也會很舒適。
Acer的產品是觸打結合最優秀的
在5月9日的發布會上,Acer宏碁大中華區總裁林顯郎不止一次提到了Acer對於觸控產品市場未來的看好,同時也表示Acer的觸控產品的「觸打結合」設計非常出色。所謂的「觸打結合」就是指在觸控操作以及打字輸入上的結合,在這一體驗上,彭學致的回答更加篤定:「在同級別的產品裡面,不管觸和打都是最好用的。」對於其他的同類別產品,彭學致認為它們要麼「觸」不夠好,要麼「打」不夠好。以微軟的Surface Pro為例,這款產品幾乎是以觸控為主,在打字上的體驗並不是很好,因為它的屏幕和鍵盤角度並不是很舒適。
● 寫在最後
從傳統的觸控機型V5 Touch到時尚精美的觸控超極本S7系列,從被叫做平板電腦的x86架構觸控產品W700到形態相仿卻被定義為超極本的P3系列,從去年ComputeX就已經發布卻因為產能不足剛剛批量供貨的觸控一體機7600U/5600U到在變形方式以及操作區布局完全顛覆以往設計的R7變形本,Acer在觸控產品上的布局可謂豐富,這樣的產品布局也足見Acer對於未來觸控產品市場的野心。而Acer的設計團隊的創新和巧思,則是一切的基礎。他們的創新設計是否能夠贏得消費者的心,還要等待市場和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