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富有的特色美食(屬於綠色寶庫三明裡的美食)
2023-05-06 00:00:29 2
NO.1沙縣板鴨
福建沙縣板鴨系傳統名品,歷史悠久。宋朝宰相李綱謫居沙縣時,將沙縣板鴨譽為福建沙縣板鴨禽肉之上品。該產品採用農家飼養的半番鴨製作,肉質優良,營養豐富,用料考究。
活鴨 1隻
鹽 1包糖 1包製作步驟:1. 活鴨宰殺,開膛洗淨,切去翅、掌、下顎舌等。
2.放入調味好的缸中醃24小時後取出,入醃前先上密制調料。普通做法是,往鴨坯身上抹上由55~65份食鹽、35~45份白糖和0.005~0.015份防腐劑混合成的調味鹽後疊坯醃製。
3.用小竹條撐開成板狀
4.放置在戶外自然風乾曬乾(時間約為數日,看天氣情況)。不過,現在為了追求效率,板鴨的廠家通常是放入烘箱,在半小時內快速升溫至75~85℃,烘2~4小時。
5.地爐中燒木炭,蓋上炭灰火成半明火,炭上置鐵條,將鴨放鐵條烤36小時左右,待呈金黃色時取出。
6.包裝成品。廠家規模化製作的板鴨口味可調,可適合不同的口味要求,製作周期短,保質期長。
美食功效:鴨子有著一定的補中益氣的功效,對於中氣不足所導致的四肢手腳無力、精神倦怠、容易疲乏,如果適當的食用鴨子,通過補中益氣而達到增強身體素質、緩解疲勞的作用。鴨子還有著很好的健脾消食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嘔吐,如果適當的食用鴨子都有著很好的滋補脾胃、增進食慾促進消化的作用。鴨子還有著很好的滋陰補腎的功效,對於腎陰虛所導致的失眠、盜汗、骨蒸潮熱,通過食用鴨子而達到滋陰補腎,緩解上述症狀的作用。鴨子性味偏寒涼,對於脾胃虛寒的人不易食用過多,否則的話會引起寒上加寒而引起一些不適。
NO.2泥鰍粉
泥鰍粉是福建一帶的地方風味名吃,屬於閩菜系。溫中益氣,解毒。適用於肝炎。泥鰍粉是三明特產從選料到加工,都是很講究的,首先要選用從不受汙染的水田裡捕捉來的活泥鰍,不能用人工飼養的。先把活泥鰍放清水中養1天,使其排淨腸內廢物,次日再把它放乾燥箱內烘乾或焙乾研末裝瓶。
活泥鰍2000克 食鹽、酒糟、味精 粉幹 生薑 醃菜 紅酒
製作步驟:1.泥鰍抓來後要放在清水中養1-2天,讓它吐盡泥味。煮前1-2小時,還要給泥鰍餵少許食鹽、酒糟、味精,使調味品的味道進入泥鰍體內。
2.煮泥鰍時,先在鍋中放入冷水,把洗淨的泥鰍倒入鍋中,讓它在冷水中遊動,然後文火燒鍋,使泥鰍在遊動的狀態下被煮熟,這樣煮出來的泥鰍又軟又滑。泥鰍煮熟後,在泥鰍湯中加入燙過的上好粉幹和生薑、醃菜、紅酒等調料,即可食用,正宗的南霞泥鰍粉幹,講究嫩、香、軟、滑、鮮,無怪乎其名聲遠揚了。泥鰍煮粉幹,不僅可以一飽口服,也有食療的作用。
美食功效:1、能夠健脾開胃,因為從中醫食療的角度上來講泥鰍性平、味甘,入脾經,對於脾虛洩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如果適當吃泥鰍,通過滋補脾經和胃經而有很好的健脾開胃、增進食慾的功效。
2、能夠壯腎補陽,因為從中醫食療的角度來講泥鰍入腎經,對於腎虛所導致的腰膝酸軟、腰腿疼,陽虛所導致的四肢手腳冰涼、精神倦怠的人,適當吃泥鰍有很好的壯腎補陽的功效。
NO.3蛋菰
蛋菇並非菌菇,而是用鴨蛋灌腸經加工製作成蘑菇形而得名。可炒吃,可制湯,盛行於江西贛東地區和閩北地區。
主輔料:
鴨蛋8 個,豬小腸250 克。
調配料:
水發香菇5 朵,精鹽、料酒適量,味精、胡椒粉少許,高湯500 克。
製作步驟:1.去淨小腸內外的油脂和黏膜,用清水加一點精鹽洗淨,瀝乾水分。
2.鴨蛋磕在碗裡打散,加料酒、精鹽、味精調味,倒在長嘴壺裡。香菇
下沸水鍋氽熟切成菱形。
3.豬小腸一頭用繩紮緊,擠去空氣,然後倒入調好味的鴨蛋液,裝滿後
再把口紮緊,放入涼水鍋加小火慢慢煮熟(注意水不要燒沸)撈出涼冷後用
刀切2 釐米的段,中間用刀割一刀(不斷)。
4.將蛋腸段放進溫水鍋,用中火燒至腸衣緊縮形成蘑菇狀即成蛋菇。鍋
置旺火上,下高湯、香菇、蛋菇燒沸後調味,撒上胡椒粉即成。
美食功效:豬大腸中含有蛋白質、脂肪及微量元素等,有很好的營養價值,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各器官功能。豬大腸具有止血,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痔瘡、便血、便秘等疾病,還可以治療大腸疾病。豬大腸還可以增強腎功能,對腎臟有滋養功效,可用於治療小便不利、夜尿等病症。但是,豬大腸性寒,脾胃虛寒的人少吃。
NO.4粿條
「粿條」一詞是潮汕地區、福建閩南地區叫法,同屬於河洛語系地區的海南、廣東潮汕、福建閩南、臺灣等地的客家人則將其稱為「粄條」。粿條與河粉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粿條不同於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另外閩南、潮汕、海南和臺灣地區對於凡是用米粉為主料,麵粉、薯粉等輔料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粿」或「粄」。所以河洛語系地區的所謂粄、粿,實際就是別處所稱的糕,但包括的範圍又不單純是「糕」。而用米粉調成漿蒸成薄片切成條狀的叫做「粿條」或「粄條」,廣東潮汕地區和臺灣也有稱為「粿仔」或「粿仔條」的。
而今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都可見到粿條,甚至成為當地的小吃,這是由於當時大量閩、粵移民把粿條帶出去的。
粿條 兩人份
瘦肉 適量蝦仁 適量青菜 適量雞蛋 兩個鹽 少許製作步驟:1. 鍋中下足量的水,大火燒開,期間我們來準備食材,兩個大碗備好,瘦肉切片,蝦仁泡水,青菜洗淨備用,兩人份粿條備用。
2.鍋中水燒開了,下粿條。
3.水再次燒開,粿條便熟了,用平底漏勺撈起粿條,控幹水分,分別盛在兩個大碗中。
4.鍋中水正在沸騰,這時,敲入兩個雞蛋,便是白煮蛋了哦~
5.等雞蛋浮起,也就是熟了,再依次下瘦肉,蝦仁,煮熟
6.水再次燒開後,下青菜,煮熟後下鹽,關火
7.用湯勺把鍋裡的湯舀到放有粿條的大碗了,就可以吃啦。
美食功效:小麥味甘性涼,富含蛋白質、脂肪、澱粉、鈣鐵等礦物質,有養心安神,益氣除熱的功效。小麥含有大量的纖維素,能夠調理腸胃,促進胃腸蠕動,排除體內的有毒物質,預防便秘。小麥有很好的安神效果,對失眠焦慮,心神不寧有很好的輔助效果。小麥可以降低血液中雌激素的含量,達到預防治療乳腺癌的目的,小麥還能緩解女性更年期的症狀,減少色斑、黑斑及色素沉著。
NO.5宇化生魚片
三明魚生又名生魚片,福建寧化地方傳統名菜之一,屬於閩菜系。限3-4斤重的活草魚一尾,迅速去鱗、皮、內臟,再剔去排刺,然後橫切成薄片,灑麻油,再蘸醬油、芥辣即可食用,魚生鮮脆爽口,為下酒名菜。
草魚 姜、蒜白或蔥白、芫茜、紫蘇葉、魚腥草、香茅草等,花生米,生木瓜,純淨花生油,鹽、生抽、白砂塘,米醋
製作步驟:1、先處理魚,先用刀背在魚頭和身子結合處用力敲一下,把魚敲暈,馬上放血。放血的方法是剝掉魚鰓,然後將魚倒吊起來,一定要將血放乾淨,不然做出的魚肉發紅,有腥氣。等到血放乾淨時,將魚鱗刮淨,用乾淨的消毒毛巾或吸水性強的紙將魚身抹乾,但不要將魚開膛,切記。
2、將砧板洗淨,用吸水紙或毛巾擦乾,將魚平放,沿魚脊背用刀輕切開一條縫,看清魚骨走向,再用刀順著魚骨切下,在魚尾和魚頭與魚身結合處割開,片到魚胸骨的三分之二,片下一條無刺的魚肉,馬上用吸水紙(要用乾淨,吸水性強的草紙或紗紙,不要用捲筒紙,因為會掉紙屑)或消毒過的乾淨毛巾包好,內外都要包,以吸掉魚肉中的水分。將魚翻身,在另一邊也片下一條魚肉。最後在魚前鰭處割開,伸進兩個手指,用力撕下魚肚的淨肉,用紙擦淨魚肚內的黑色部分,也用吸水紙包好。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不要弄破魚腸或魚膽,如果弄破了,這魚的魚肉就不能要了。魚的內臟可以處理一下,魚鰾也可以和魚肉一樣處理。將片下的魚肉處理好先放置一邊約十幾分鐘,等水份幹了再處理。
3、在等待魚肉水分幹的時間裡,將砧板洗 乾淨,擦乾。洗淨姜、蔥白等生料,姜切成極細的絲,蔥白拍扁後也切成細絲,芫茜、紫蘇葉、魚腥草、香茅草等切成極碎,。花生下油鍋炸熟。米醋與蒜蓉拌勻為蒜蓉醋,喜歡吃辣的可以加入生指天椒。五華的做法是配料放在各人的碗裡,然後等魚肉片經過蒜蓉醋浸泡片刻就吃。
4、切魚肉:要求所用刀要利,砧板要乾淨,不掉屑的。將用吸水紙包好的魚肉剝去,不要在魚肉上留下紙屑。魚皮朝下放在砧板上,用刀斜著下刀,將魚肉切成大片、極薄(約2毫米厚)的薄肉片,另處放入盤中,魚肚處的肉較薄,不能切片,就切成細長的絲。
5、五華多數的做法是將切好的魚肉片放入盛有蒜蓉醋的碗中先浸泡片刻後撈起,再放入倒有純淨的花生油的碗裡,然後各自夾到一定份量到各自的確定裡與各人所需要的配料如花生米、薑絲魚腥草、香茅草、蔥白、椒等混合起來吃.
6、然後再飲上一小口米酒以壓腥,另一說法是去菌。
NO.6擂茶
將樂擂茶是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的地方傳統名點。是將樂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禮節。凡人們結婚、添丁、喬遷、參軍、提幹、升學、做壽,擂茶便成為必不可少的喜慶之品。將樂擂茶源遠流長,據考證,它是唐末客家人第二次南遷時傳入的。
該茶以普通茶葉為主,加入麻籽,放在一個特殊的大缽中,用一根長尺許的木棍擂動,擂動時發出「隆隆」的聲音。 史料記載宋代在中原地區已流行擂茶,南宋詩人黃升《玉林詩話》所載《肝胎族舍》一詩中曰: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足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足以證明研麻,泡茶款客,已是當時江南地區的一種風俗。
近代作家汪曾棋先生引用成書於南宋端平二年的《都城紀勝.茶坊》中出現的「冬天兼賣擂茶」、「冬月添賣七寶擂茶」、「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頭」說明歷史上南宋偏安,人口眾多,擂茶相當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質棗擂杵。
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橘皮,青草藥,山梨葉,野生嫩葉,大青葉
製作步驟:1. 將茶葉倒入缽內 2.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舂搗、旋轉 3.待缽體的茶葉搗成碎泥,茶便擂好。 4. 而後向缽體內注入煮開的水,浸泡約5分鐘,讓茶葉沉澱。 5. 用勺子勺出茶湯。 6.備好炒米,炒花生,炒芝麻。 7. 加入炒米、花生、芝麻,也可根據自己口味加入適量鹽或糖,即可享用。
美食功效:茶具有提神,醒腦清目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頭痛目赤,癲癇等症,茶性涼,入心,肺經,有潤肺的功效,適宜心煩,口渴,感冒,咽炎,咽喉腫痛的患者服用。茶葉中還含有茶多酚,咖啡鹼等成分,促進消化,促進機體脂肪的代謝,可以抑制脂質的吸收,提高胃液的分泌,有促進食慾的功效,茶還有利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尿少等。另外茶還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
NO.7大田石牌大骨頭
如果您到三明大田縣做客,我想熱情的大田人一定會請你去吃大骨頭。大田石牌大骨頭可以說在三明市,甚至是周邊地區都深受人們的喜愛。來上一盆大骨頭,用手直接抓著吃,啃上一口肉香滿口,肉質鮮美,回味無窮。說大田石牌大骨頭是最好吃的一點都不誇張,尤其是再配點小菜和佐料,來上兩瓶啤酒,完美。
煮骨頭湯時加一小匙醋,可使骨頭中的磷、鈣溶解於湯中,並可保存湯中的維生素。煮的時候中途千萬不要加冷水,以免湯的溫度突然下降導致蛋白質和脂肪迅速凝固變性,影響營養和味道。還有最好用冷水煮。如果一開始就往鍋裡倒熱水,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溫,肉的外層蛋白質就會馬上凝固,使得裡外層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湯裡;另外,不要過早放鹽,鹽會使肉裡含的水分很快跑出來,也會加快蛋白質的凝固,影響湯的鮮味;蔥、姜和酒等佐料不要放得太多,適量就好,否則會影響湯汁本身的鮮味。如果覺得骨頭湯就這樣喝太油膩,可以加點海帶或者冬瓜、蘿蔔,就不會膩了。還可以將少量紫菜置於火上烤一下,然後撒入湯內,也可去除油膩。在煮湯的過程中要注意撇去湯麵上的浮末、浮油,否則最後煮出來湯會很難看。還有,要想湯清、不渾濁,必須用微火燒,使湯只開鍋、不滾騰。因為大滾大開,會使湯裡的蛋白質分子凝結成許多白色顆粒,湯汁自然就渾濁不清了煲湯概要。
美食功效:其性溫,味甘、鹹。歸胃經和脾經。具有補氣生津,養血健骨,美容養顏,補脾益胃的功效。而豬大骨的骨髓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增強體質。含有的豐富骨膠原,可以改善皮膚,增加皮膚彈性。而含有的骨膠原蛋白,有改善骨質疏鬆的作用。另外,豬大骨還有壯腰膝,益力氣,提高免疫力,促進骨骼發育的作用。
NO.8清流豆腐皮
清流豆腐皮,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清流豆腐皮的生產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清流豆腐皮具有香、醇、甜、韌、一煮就熟、久煮不糊、食用方便等特點。
2007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清流豆腐皮」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豆腐皮 鹽 香菜 蒜蓉 幹紅尖椒 豆瓣醬 蔥 姜 火鍋底料 雞精 花椒 ps:這邊介紹的是家常做法。
製作步驟:1、準備幾張洗乾淨的豆腐皮,然後把豆腐皮捲起來切成細絲。這個豆腐皮在全國各地的叫法都不同,有些地方叫幹豆腐、百葉,還有千張的,我們這邊把它叫做豆腐皮。
2、鍋裡水燒開後,把豆腐皮倒進去煮一下。煮的時候往裡面加入一勺鹽,這樣不僅可以給豆腐皮增加些底味,還可以去除豆腐皮的豆腥味。煮大約3分鐘左右,把豆腐皮撈出來過下涼水瀝乾水分備用。這樣做豆腐皮的口感會更加的筋道好吃,而且不會粘在一起,攪拌的時候更加的輕鬆。
3、下來準備需要的輔菜和輔料。切點香菜,再切多一點的蒜蓉備用,幹的紅尖椒切成小段。
鍋裡倒入油,油熱以後加入蔥姜蒜炒香,再加入一塊火鍋底料,一勺豆瓣醬炒出紅油,這塊切記要用小火。 然後往鍋裡加入水進去,水的量取決於豆腐皮的量來加。 等鍋裡湯汁煮開後再加入豆腐皮進去攪一攪,蓋上鍋蓋燜煮5分鐘左右。
4、由於鍋裡加了火鍋底料和豆瓣醬了,多少都有點鹹味。這個時候可以嘗下味道,根據味道的鹹淡,再適量的加入鹽進去,關火後加入一勺雞精攪拌均勻。
5. 攪勻後直接倒入一個大點盆裡面,上面放上蒜蓉。
鍋裡重新倒入少量的油,油熱後關火。加入花椒和紅尖椒熗下鍋,時間不能過長,要趕緊把油潑在蒜蓉上面,再撒些香菜就可以開吃了。
美食功效:豆皮中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族及鈣,鐵,磷,鎂等微量元素。營養豐富,容易吸收。因豆皮中含有豐富的鐵劑,可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而大量的鈣質,可有效緩解關節疼痛,預防骨質疏鬆。另外豆皮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可有效調節乳腺對於雌激素的反應,預防乳腺癌、胃癌的發生。而豆皮中含有的多種維生素、膽鹼、植物纖維等在進入人體後,可以清理血液中的膽固醇,加快血液循環,軟化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NO.9地瓜包
地瓜包如同北方的餃子,不同的是用地瓜粉作皮,用手工製作,土裡土氣,或包成稜形、三角形,或船形,大多是包成三角包。早先是山裡挖掘的蕨類粉製作,而蕨類植物只有火燒山之後才能生長,雖然質量高,卻數量少,遠遠無法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於是,以地瓜粉取而代之,故稱地瓜皮。
春節,客家各戶都忙於包地瓜包,亦如北方人的包餃子。在北方,沒有餃子就不算過年。客家地區也是如此,沒有地瓜包就沒有過年的韻味,因此,再窮的人家,即使沒錢買肉,也要包幾盤素菜的地瓜包。新年來客,地瓜包是必不可少的美食。餐桌有地瓜包,客人就感到舒心美氣,多了一分祥和喜慶,那怕客人打著飽嗝,也不能少這道美食!
香菇丁、紅籮卜絲、四季豆丁、姜沫、蔥頭、蒜沫、辣椒丁 地瓜 水 木薯粉
製作步驟:1、需要準備的材料。地瓜包很講究的是餡料。大多餡料是香菇、瘦肉、冬筍、大蔥之類搗碎,加上調味品,放置鍋裡炒熟。芋頭煮熟之後,去皮,拌進地瓜粉反覆揉搓,直至如麵粉一樣可以捏成薄薄的皮,而後包上餡料,或蒸或煮,皆美味鮮嫩。那是山中的珍饈,能端上餐桌招待客人的一道很體面的美食。
2、把所有的配料(香菇丁、紅籮卜絲、四季豆丁、姜沫、蔥頭、蒜沫、辣椒丁)一起下鍋炒。
3、餡做好了,自然開始做皮啦,把蒸好的地瓜加水攆成糊後,和木薯粉一起和,就像下面的這樣,把木薯粉放在案板上,中間放著地瓜糊,和好。
4、最後開始包地瓜包----弄的像餃子一樣就是啦,大功告成!
NO.10碧玉卷
碧玉卷是福建泰寧著名小吃,屬於閩菜系。 俗名叫做「韭菜餈」。相傳北宋年間,邑人葉祖洽,家境較為富裕,小時勤奮好學,為了躲避城市的喧囂,他十六歲時隱居到離縣城一百多裡外,今屬邵武大埠崗管轄的道峰山龍泉巖潛心研究經史,北宋熙寧二年,葉祖洽晉京赴考時,其母用韭菜、大米做成碧玉卷,為他餞行。葉祖洽赴京高中狀元,榮歸故裡後,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又大擺碧玉卷筵席宴請親友,從此,「碧玉卷「聲名大振,成為數百年來久傳不衰的風味小吃。
大米、韭菜、香菇絲、鮮筍絲、醃肉絲、薤子、辣椒粉、味精、香油
製作步驟:這種風味小吃的製作方法並不複雜,原料為純真的大米和碧綠的韭菜。製作時將大米泡入清水之中,約二、三小時後,再將韭菜切細,將大米和韭菜拌勻,用磨漿機或石磨磨成翠綠色的米漿,用旺火燒熱鐵鍋,放入油料,用小勺子一勺勺地將米漿倒入鐵鍋裡攤平烤成薄薄的韭餅,再在薄餅上抹些油料,放上餡料,捲成筒狀,由於薄餅顏色碧綠,酷似碧玉,故譽為「碧玉卷」。製作這種碧玉卷的陷料十分講究,有的用香菇絲、鮮筍絲、醃肉絲、配上薤子、辣椒粉、味精、香油炒成餡料,吃起來別有風味。
碧玉卷的餡料有葷素兩種:葷的餡料以豬肉、香菇、筍絲、酸菜、長豇豆、蔥、辣椒粉、味精、香油炒熟;素的餡料則用香菇、豆腐乾、醃菜、長豇豆、薤子等做成。
美食功效:韭菜具有補腎健胃、提神、止汗固澀等功效,在中醫裡有人把韭菜稱為洗腸草,韭菜性溫味辛,有補腎溫陽的作用,但無壯陽的成分。
同時,韭菜益肝健胃,含有揮發性的精油和硫化物等特殊成分,可散發獨特的辛香氣味,有助於疏調肝氣,增進食慾,增強消化功能。韭菜的辛辣氣味有散瘀活血、行氣導滯作用,適用於跌打損傷、胃腸炎、吐血、胸痛等症。
韭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粗纖維,能夠增進胃腸蠕動,治療便秘,預防腸癌。
誘人的美食背後都藏著一顆顆透明的心,它也許快樂,也許寂寞願我們的心語能給你帶來心靈的慰藉,能伴你走入一片新的天地。關注我,帶你每天走進美食的世界。歡迎廣大朋友在評論區補充心裡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