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菜裡面一般放什麼辣椒(22種香料與10種辣椒在滷菜製作中的應用技巧)
2023-05-05 13:06:05 1
編 者 說
四川烹飪-「烹藝雲課」授課老師廖思國從事滷菜製作將近20年,他從自己多年來的實戰經驗出發,把最初接觸香料的趣事,常見香料、辣椒的特點,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1
我對常見香料的認識
我最開始接觸香料是 1995 年,那個時候市面上香料的品種不是很多。從廚多年後,通過各種香料在烹飪中的反覆試驗和實踐,我對香料的了解,包括其用途與功效,也變得多了起來。
比如我們在購買香料時,要做到「一看二聞」。一看——看香料的顏色,顏色不正常 (尤其是發黴),就不能買;看品相,比如桂皮大小、厚薄、顏色深淺是否一致;看果實類香料的飽滿度;看有沒有雜質、蟲蛀等。二聞——聞香料的香味,如香味濃烈就可以買(油性香料同時還要看其油性含量是否飽滿)。這裡有一個小妙招,無論什麼香料,用手抓一把握緊後,放下香料,聞手心,如果手心裡的味道仍然濃烈就是好香料,如果沒有什麼味,就是次品香料,或者是存放過久的香料。
香料在烹飪中的使用,有幾個基本原則。
01
要注意分量,用量一定要在合理的範圍內。
記得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滷肉,抓了一大把八角,結果肉滷好後發苦、發黑,也產生了刺鼻的香味。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因為八角的香味濃烈,容易把食材的本味壓住,所以其用量不能過多。
02
注意不同香料的合理搭配及比例。
香料的搭配很重要,如果配搭及比例不合理的話,那麼製作出來的滷水不但香味不協調,而且有的還會出現一股藥味。
03
要對香料進行初步處理後,再進一步使用。
比如有的香料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浸泡,以去除其部分藥味。記得我第一次接觸丁香時,沒有經過加水泡製的環節,直接將其下鍋,量也加多了,導致煮好的肉不好吃,肉湯也變黑。另外,香料在製作滷水時,最好用香料袋裝好,並紮緊口。說到這裡,我想到以前一個餐飲朋友說的一個笑話。在他工作的餐店裡,有一天一個客人點了燒菜,吃到中途,盤中出現一塊桂皮,客人誤以是瓦片,脫口問服務員,怎麼燒菜裡面有瓦片?儘管這是一個笑話,但是也讓我有了深刻的印象。此後,我在製作滷菜時,初加工好的香料都會用香料袋包好,再浸入滷湯裡熬製。
值得一提的是,香料在烹飪中應用非常廣,除了製作滷水,還可以用在燒菜、煉紅油、炒火鍋底料當中。家庭做泡菜,也可以加入適量的香葉、八角、白蔻、幹辣椒等,增香同時使得泡菜口感更脆爽。
接下來,我和大家逐一說說常見香料的特點及應用。
01
八 角
屬於芳 (甘) 香型,主要使用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出產的。其味辛,性溫平和。香氣濃烈持久,可以調味增香,提香壓異,被譽為「香料之王」。購買八角需要辨別真假,真八角只有八個角 (長角),假八角有七個角(長角)、十個角 (短角),假八角往往是有毒性的。由於八角的香味濃烈,容易壓住其他香料及原料本身的味道,所以它在滷菜、燒菜中不能加多了,否則滷好的原料會有刺鼻的香味。
02
肉 桂
屬於芳香型,主要使用雲南、貴州、廣東出產的。其味辛,性熱。與生薑、香葉作用類似,油性大,香味烈,能提升肉香,留有餘香。
03
肉 蔻
屬於苦香型,又叫玉果,主要產於廣東、廣西和東南亞地區。其味苦,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肉蔻和香果是同一種香料,沒去殼的稱為香果,去了殼的為肉蔻。
04
白 蔻
屬於苦香型,產於廣東、廣西、雲南和印度尼西亞。其味辛,略苦。具有行氣化溼、去腥壓異、增香、助消化等功用,通常和砂仁一起使用。
01
白 芷
屬於苦香型,各地都有,以四川遂寧產的較為有名。其味辛,微苦氣芳香。具有袪風除溼、活血化瘀、除異味、增辛香、增加食材回味等功用。
06
山 柰
屬於苦香型,產於廣東、廣西、雲南、臺灣等地。其味辛,能溫中化溼,防腐抗菌。辨別真假山柰的方法之一是,用手掰斷山柰,斷口處呈筋絲的是假山柰,斷口處呈光滑的為真山柰。山柰在滷菜、燒菜中,起到增香、去腥解膩的作用。
07
砂 仁
屬於苦香型,主產於廣東、海南及東南亞地區。滷水用的砂仁和丁香搭配,呈透骨香氣,有極強的穿透力,顯著增強肉香味。在滷水中的主要作用為增香、解膩、去腥,氣味芳香。
08
草 果
屬於苦香型,產於雲南、貴州、廣西。其味辛,略辛辣,有溫中健胃、抑菌、防腐、解毒作用。氣味獨特,微回苦,滷水裡用量較少,作為「臣料」使用。
09
良 姜
屬於苦香型,又叫小良姜,主產於廣東、廣西、海南。其味辛,性溫。能去腥壓異,增香解膩,增進食慾。良姜買整個的最好,使用時改刀即可;如果買切片的,那麼放久了其香味會散發。良姜在滷菜製作中,特別是滷製異味腥羶味重的原料,是不可缺少的。記得以前我剛學做滷菜時,鴨頭滷好後,仍然有一些異味。後來經過改良,我在香料裡加入適量的良姜,異味腥羶味沒有了,滷鴨頭的味道也得到提升。
10
香 葉
屬於芳香型,是肉桂樹的葉子,產於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四川、雲南。其味辛,開胃消食,抑菌防腐,常常與桂皮搭配使用,能增加肉香味。宜選黃褐色的,不宜選新鮮綠色。除了滷菜,香葉常用於煉紅油、炒火鍋底料、燒菜等。要注意其用量,要是加多了,滷製品會發苦。
11
小 茴 香
屬於芳香型,產於山西、內蒙古。具有除腥增香、解膩除臭、防腐保鮮、抑菌的功效,在滷水裡能產生回味香。滷菜時加入適量的小茴香,滷好的葷料不但腥羶味沒有了,而且也不那麼油膩。
12
靈 草
屬於芳香型,產於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其味甘平,溫中散寒。能防腐抑菌,保色增香,預防滷水變質發酸,還能和味並增加回香。比如它不但能夠壓住鴨肉的異味、豬肉的酸味、兔肉的腥味等,而且還能增加食材的回香。
13
老 蔻
屬於苦香型,又叫草蔻、草豆蔻,產於廣西、雲南。其味辛,具有溫中止嘔的作用。能增香去羶味,對雞鴨禽類有很好的去異味功效,一般輔助「君料」使用。
14
排 草
屬於芳香型,產於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其味甘、性平、無毒,根部芳香,有理氣消腫、袪斑補虛的作用,是滷水中的天然防腐劑。靈草、排草一般搭配使用,有「靈草增香、排草防腐」的說法,特別是夏天,做滷水時這兩種香料必加,並適當增加用量。
15
甘 松
屬於芳香型,產於 雲南、四川、西藏等地。其味辛 甘,性溫。甘鬆氣味濃烈,對於去 除牛羊肉的腥羶味效果好,能增香 壓異,提味增色,助消化。像滷牛 肉時,要加大甘松的用量。
16
蓽撥
屬於苦香型,又叫鼠尾草,因形似鼠尾而得名,主產於雲南、廣東和東南亞地區。其味辛,性熱。蓽撥與胡椒有類似的特殊辛辣香味,用量不宜過大,對雞鴨肉的臊味、牛肉的羶味壓抑效果明顯。
17
羅 漢 果
屬於芳香型,主產於廣西桂林的水福縣龍江鄉、龍勝等地,其味甘、性涼。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增香提色的作用,使用時去瓤,用外殼。
18
檳 榔
屬於苦香型,產於雲南、海南、臺灣等地區。其味苦辛,用於滷肉可保持形態完整,不易軟爛。滷豬蹄加入少許檳榔,成型美觀,不碎爛。
19
木 香
屬於苦香型,也稱廣木香,產於陝西、甘肅、湖南、湖北、廣東、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其味辛苦,性溫無毒。一般滷水裡使用川木香,氣味芳香濃烈,穿透力強,用量少。
20
丁 香
屬於芳香型,原產於印度尼西亞,一般使用公丁香,選用棕紅色、油潤顆粒大的。其味辛,增香提味,有回口透骨香氣,在滷水裡用量少,用多了會使滷水發黑,有苦味,壓抑原料的本味。
21
紅 蔻
屬於芳香型,為大良姜的種子,又叫紅豆蔻,產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其味辛,有止瀉、止嘔的作用。香氣比大良姜濃鬱(甚至超過小良姜),類似於白蔻。紅蔻能豐富滷水的辣香味,增加滷味後香,提升肉香味。
22
甘 草
甘香型,產於寧夏、新疆、甘肅、山西、內蒙古等地。其味甘,性平。能清熱解毒,緩急止痛,去腥和味,提升口感,增香提味。製作川滷時,必加的香料除了八角,還有甘草,能起到調和諸味、中和各種香料的藥味等作用。
2
各種辣椒的特點與用途
二荊條辣椒
1. 二荊條辣椒,主產於成都周邊 (尤其是雙流牧馬山),以及西昌、資陽、遂寧等地。外觀苗條,是製作郫縣豆瓣的主要原料,還可以用來煉製紅油,炒制串串香底料。口味柔和,椒香濃烈,成色效果一般。
2.線辣椒,主產於西北地區。外觀與二荊條相仿,成熟後表面有不規則的凹凸紋路,曬乾後表皮皺縮,通常稱為皺皮椒。多用於火鍋、串串香底料炒制。辣味較輕,香氣突出,紅色素含量適中。
小米辣
3. 小米椒,主產於雲南建水縣。長約 3.3 釐米,產量高,價格低。多用於辣味重的複合調味品中,以及火鍋、串串香、辣滷等的鍋底製作。辣味較重,香氣不突出,增色效果一般。
七星椒
4.七星椒,四川威遠縣產較有名。皮薄肉厚,呈味物質含量高,市場價格高。適用於煉紅油,製成的滷水回味悠長,辣味醇厚,香氣濃鬱,紅色素含量高。
5.新一代辣椒,主產於河南、河北等地。是朝天椒的一種,長約 3.3 釐米,顏色紅亮,是用量較大的辣椒幹製品。多用於蘸碟、火鍋底料、串串香底料製作,椒香濃鬱,顏色紅亮。
子彈頭
6.子彈頭,主產於貴州遵義、織金等地。因其外形酷似子彈而得名。多用於火鍋、串串香底料製作。中等辣度,香氣較不足,紅色素含量偏低。
七寸厚皮椒
7.七寸厚皮椒,主產於甘肅、新疆等地。成熟後長約15釐米,肉質厚,幹制後與陝西線椒一樣表皮皺縮,價格較高。多用來製作幹蘸料。辣度低,香味濃鬱,顏色紅亮。
8.鐵皮椒,主產於新疆。外觀扁平長,用於炒制火鍋底料等。甜度大,辣度輕,香味中等,紅色素含量較高,增色效果明顯。
9.託縣紅辣椒,主產於內蒙古託縣。肉質厚,是當地地理標誌性產品。多用於煉紅油、炒制火鍋底料、製作幹蘸料等。辣度小,香味濃鬱,紅色素含量高,顏色豔麗。
印度魔鬼椒
10.印度魔鬼椒,主產於印度。又名斷魂椒,剛入口時辣味沒那麼強烈,但是幾秒後辣味越來越強烈,讓人涕淚橫流。多用於火鍋、串串香底料炒制。辣味濃厚,香味中等,成色效果好。
撰文丨廖思國、李紫芬
編排 |Hana 設計 |快樂肥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