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飲食特色美食(非遺美食吃在河北)
2023-05-09 12:46:02 1
#頭條帶你樂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圖識景##我是大美河北推薦官#
民以食為天
美食不僅關乎味蕾享受
亦關乎歷史和文化
在燕趙大地上
經過無數人的巧手巧思
誕生了數不勝數的美食
既有令人流連的老字號,也有令人垂涎的新味道
更難得的,是歷經歲月沉澱的非遺美食
01
正定 宋記八大碗
正定宋記八大碗2007年入選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技藝經過歷史演變,直到唐代才基本定型並廣泛流行。
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分為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四素以蘿蔔、海帶、粉條、豆腐為主,有30餘種,根據招待的客人不同,選擇其中四種。
▲ 攝影:孔曉雯
八大碗中,難度最大的是葷菜。選好的肉放到大鍋裡煮到七成熟,撈出來把肉皮上的雜質擦淨,再趁熱在肉皮上抹一層面醬,過油直到肉皮變成醬紅色。出鍋後肉被改刀成塊或是片,一一碼放到碗中。
八大碗極考驗刀工,切塊要方方正正,切片要厚薄一致,寬窄有距。經過多次複雜的蒸製,一碗肉皮紅亮、肥瘦相間的美食新鮮出爐,滿屋飄香。
葷素搭配,肥而不膩。
02
藁城 宮面
藁城宮面,源於隋唐,盛於明清。清光緒年間,地方官吏以此進貢皇宮,因此而得名「宮面」。2013年,藁城宮面製作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宮面採用手工製作,整個生產過程包括和面、開條、盤條、上軸、分面等十幾道工序,以「面細能穿針,空心有韌性」聞名。
一碗煮好的藁城宮面,半湯半面、條細潔白、回鍋不爛,唇齒間韻味悠長。
▲ 攝影:小晏食堂
03
張家口 莜麵
俗語說的好,「張家口有三寶,莜麵山藥大皮襖」。
到了張家口壩上,一定要嘗嘗被稱為「塞外珍珠」的莜麵。2012年,張家口莜麵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莜麵形式多樣,不管是莜麵魚魚、莜麵窩窩,還是莜麵麵條,都讓人垂涎三尺。
▲ 攝影:壩上偉偉
莜麵製作方法靈活多變,常在巧婦手下搓、推、擀、卷,花樣翻新。若是明檔廚房,食用前觀賞一番民間手藝,更是食慾大增。
食用時可用蔬菜及辣湯,冷調、涼拌。夾一筷子莜麵,飽蘸自已調配好的湯料,細細咀嚼,一種特殊的莜麵香味定令你回味無窮。
04
秦皇島 山海關渾鍋
在山海關,火鍋以一種獨特面孔出現在餐桌上,還被賦予了另一個名字——渾鍋,並作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山海關的味覺代表。
▲ 攝影:毛毛尋鮮記
山海關渾鍋傳承了山海關的民俗特色,以傳統紫銅火鍋為器具,將燉製的老雞湯、特製醃酸菜、精選五花肉、丸子、燜子、凍豆腐、各種海鮮放入鍋中,以炭火燉製,極具特色。
當紅紅的炭火燒到興起,渾鍋咕嘟咕嘟地唱起歌,海帶轉綠了,燜子透明了,酸菜脆脆的,丸子嫩嫩的,肉片軟軟的……品一匙熱湯,滿口鮮味兒,叫人如何停得下筷和勺?
▲ 攝影:弓長廠長雲養喵
05
廊坊 香河肉餅
香河肉餅是河北香河縣特產,歷史悠久,現已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攝影:奧特曼也恐高
「香河有奇餅,老嫗技藝新。此店一餐畢,忘卻天下珍。」相傳,這是乾隆皇帝和大臣劉墉品嘗完香河肉餅後留下的一首詩。
剛出鍋的肉餅熱氣騰騰,肉香撲鼻。麵皮焦黃,呈半透明狀,用筷子挑開,就看到滑嫩鮮香的肉餡。咬上一口,外酥裡嫩,油而不膩,香醇可口,餘味悠長。
千百年來,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造就了諸多令人垂涎三尺的河北非遺美食
你的家鄉有哪些非遺美食
歡迎留言與我們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