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春風化雨》觀後感

2023-07-27 20:03:02

《春風化雨》觀後感一

  影片《春風化雨》講述了在一個束縛、桎梏的教育環境中,教師基廷引導學生追求激情、自由、夢想的曲折故事。基廷最終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那一群在禁錮裡壓抑太久的年輕人,讓他們恢復了飛翔的勇氣和嚮往飛翔的激情。但是,屬於基廷自己的結局卻是被校方以「毒害」學生思想為名趕走了。

  「當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的所有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卻發現自己從未活過。」這是一句令人激動的臺詞,在多年的填鴨式教育的影響下,學生是否能清晰明了的明白生活的意義?

  我們做事都需要理由,孩子們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支撐他們一步步走來的理由是什麼?是為了老師的讚許、家長的高興,還是為了學不好將來就養活不了自己,而這對現代孩子來說,已顯得蒼白無力。對於一個心智才剛剛開始發育的初中孩子,未來是什麼,似乎顯得那麼遙遠。如何能讓孩子找到努力學習的動因?如何能讓學習這種有實在意義的事情不再成為學生叛逆的對象?如何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自主探索而不是驅趕著他們?我覺得這是教育應該做的,也是我需要做的。當然,我不反對美玉需要雕琢,但我希望在鍛鍊他們的同時,不磨滅他們自由的心性。

  我希望教育能有靈魂。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在灌輸知識的同時,不能忽略對學生心智的培養。教育的本質是愛與責任,如何能讓學生的心靈通過教育變得不斷強大,如何能讓他們更深刻全面的思考問題,如何讓他們養成屬於自己的精神和核心競爭力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一隻獅子也可以在馴獸員的馴養下安靜的坐在椅子上,但這是訓練不是教育,我不希望我們培養的孩子成為一個個的「學習機」,我希望他們能夠始終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能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

  不得不老老實實地承認,如今的素質教育多多少少也存在著應試教育。當我看到學生為一個個專業術語背得焦頭爛額的時候,當我看到學生被「唐朝的凳子、明朝的桌子」弄得暈頭轉向的時候,當我看到學生為了幾個必考的題型反反覆覆、沒完沒了的時候,我不禁想問,學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用?社會需要的是能力,教育應該使他們獲得學習、思考的能力,讓他們在未來可以為自己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他們需要的不是那些拗口的語言和反覆的數字。

  美國當代傑出的教育家託馬斯•利科納博士在所著的《人格教育》一書中指出:「有史以來,教育所追求的目標都是雙重的,一是幫助年輕人開啟智慧,二是幫助他們發展良好的品性。」這應是我們不斷追求和要走的路。


《春風化雨》觀後感二

  電影《春風化雨》裡,就有一個孩子藍金宇。他寡言少語,冷漠孤,缺少父母的關懷使他的靈魂曾一度迷惘。他與同學打架,與父親爭吵,與老師叫板。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逆反的目光與緊握的拳頭,無時無刻不在對準身邊的每一個人,仿佛在告訴著我們:不要靠近我,我不需要愛。他甚至同著兩個混混潛入了人家的院子,偷了人家的雞。在漆黑的冰冷的夜晚,他不在溫暖的助教中心,而是紛雜吵鬧的網吧,他讓老師費盡了心思。

  藍金宇深夜未歸驚動了助教中心校長,張校長手持電筒,走街串戶,問遍了村上的每一個商販。每一條街道都印上了他的腳印。漆黑的夜裡,亮著的,是他的手電筒,照著他前進的路,也照著迷途浪子回家的路。面對著被找到的藍金宇,他顧不上疲勞與饑渴,用他期盼的目光與和善的言語,開導著藍金宇,啟發著藍金宇。這個74歲的倔強老人始終沒有放棄過,面對生病的藍金宇,他呵護,他照料,像爺爺對孫子一樣,用他的三輪車將藍金宇送去醫院,替他拿藥,陪他掛水。面對丟雞人兇神惡煞找上門來時,他立馬將藍金宇藏在身後,用自己的身軀做孩子的保護神,不願孩子受到半點傷害。不拋棄,不放棄,只因為他深信孩子內心深處的純良。

  有一種被稱作「愛」的東西撒在了藍金宇的心田,他的目光裡沒有了寒光冷氣,他的話語沒有了刀槍劍戟。於是我們看到了,在兩個混混再次找到他時,他身上勳章似的淤血,見證了他心靈的覺醒;那正義的目光,映出他的內心已擺脫了黑暗的籠罩。當他看到張校長為找不到辦學地址而頭痛時,他把熱飯端到張運老人的手上,飯是熱的,心也是熱的。

  誰沒有年少輕狂,誰也不曾是個藍金宇,可是,有了愛的陽光,堅冰就能融化,陰霾就能被散去。每一顆心的深處都有一份淨土,只有愛的航班能到達。

  在寒冬穿梭的人,對溫暖格外珍惜;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對光明格外嚮往。我們能為他們做的,便是給他們一縷春風,一絲光明,讓他們看到前方有一個絢麗無比的世界在想他們招手!

  《春風化雨》讓我震撼,震撼於一群留守兒童的貧窮和孤獨;《春風化雨》讓我感動,感動於張運老人對留守兒童的傾心付出;《春風化雨》讓我欣慰,欣慰於政府領導對留守兒童的重視。相信「春風化雨」之後,定將春滿人間,一片欣欣向榮!

 


《春風化雨》觀後感三

  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在孤單守望中默默成長。有的已經忘記父母的擁抱,甚至記不起父母的模樣。這群孩子活在《春風化雨》這部電影中,更活在我們生活裡。

  藍金宇,一個對父母叛逆,差點被不良青年引入歧途,後被留守兒童助教中心的校長張運爺爺感化,成為一名懂事認真的好孩子。金悅,性格孤僻,被離異的父母雙雙遺棄,受盡孤獨與貧窮的煎熬,儘管張運爺爺和沙柳老師屢次關心安慰,但還是生活在一片灰色的空間中,最後,隨母親去繼父家生活學習。一心一意為了孩子的74歲老人張運是最令人感動的,他的那份責任、那份堅持、那份信念是最驚心動魄的,不管有多大的壓力,他總會堅持把託教中心辦下去,用自己無私的愛送給最需要關心的孩子們。

  助教中心所在的祠堂被選為旅遊景點,助教中心被迫停辦,一雙雙渴求知識與愛心的眼睛令人心酸。最後,在驗收祠堂的時候,縣委領導的話猶如一縷春日的和風輕撫著人們的心田:「旅遊開發,我們要搞,但是留守兒童中心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解決。具體困難,你們可以直接到縣委來找我。總之,一周之內,必須解決留守兒童中心的安置問題。」領導的一番話讓我們興奮起來。一周後,留守兒童助教中心重新辦起來了,孩子在油菜花叢中,歡快地吟誦著課文《踏一路春風》。孩子在張運老人和政府春天般溫暖的關懷中健康成長。

  同學們,當那些留守兒童在孤獨中守望親情的時候,我們在做什麼?也許你我在埋怨媽媽做的菜不和口味;也許你我在為一件漂亮衣服與父母賭氣;也許你我在抱怨父母的嘮嘮叨叨。你可曾知道中國有留守兒童5800萬。在中國3.6億的兒童中,每6個孩子就有一個無法與父母共同生活共享溫馨。他們缺少的不是玩具零食,而是那夢回縈繞的家庭溫暖啊!他們不願孤獨,他們不想被欺負,他們想和同齡人一樣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成長。

  我的家鄉宣城,地處山區,交通落後,經濟貧困,尤其是農村地區,父母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狀況,不得不雙雙外出打工,把孩子丟給年邁的老人,甚至直接送入助教中心。中途為了省下車費,狠心三五年不回家看孩子。孩子慢慢長大,但是對父愛母愛的渴求成為他們一生的痛。甚至有些孩子,由於長期缺乏親情,成為了「問題少年」,他們的人生便在迷茫中失去重心。

  黨和政府也相當重視「留守兒童」的問題,加大農村「留守兒童」公共用品的投入,保證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權,開設「親情電話」,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建立一個良好的氛圍。

  同學們,把自己一顆熾熱的愛心奉獻出來吧!一點關懷,一點幫助,一點愛心,我們都能做到,與「留守兒童」交流,克服他們孤獨自卑的心理,在學習上共同探討、共同進步。讓我們一起努力,使每個孩子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都充滿歡笑、充滿陽光!

  

《春風化雨》觀後感四

  電影中,那個兩鬢斑白的老人——張運,成了我心中一個唯美的偶像。他一心一意幫助在外打工的父母教育孩子們,一不為錢,二不為名,只希望孩子們有一個好的未來。他給予孩子們以父母的體貼,朋友的溫情,老師的關懷。對待每一個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也許在他的心中,聽見孩子們用稚嫩的童聲甜甜的喊一聲「張爺爺」就是對他最大的安慰。

  孩子是每一個國家未來生產力的關鍵。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株花朵,都需要一位辛勤的園丁去澆灌。看了張爺爺,我為他不慕名利的品質所激動;為他那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所感動;為他那一意幫助留守兒童的心所動容。「孩子,不是用來打的。」這是他在面對金宇爸爸時說得。的確,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要用愛和關心去呵護的,去傾注的。而留守兒童確實是花朵中最特殊的一種,他們從父母外出打工起就失去了世上最重要的愛,因此他們更需要老師和同學的愛。張爺爺用他不是親情卻勝似親情的愛滋潤了孩子乾涸的心田。他的愛雖不能代替父母的愛,但在孩子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他的愛慰藉了孩子孤獨的心靈,引導著孩子走向健康的方向。

  在這個冬季,我尋得了一股春的氣息,那是從沙柳老師內心散發出的春的芬芳。這個活潑的老師,是這個特殊班集體中僅有的兩個老師中的一個。她像一襲春日的清風,讓孩子們在寒冷的冬夜有了一絲對春的期盼,也有了一個忠實的大姐姐在心境悽涼時可以依偎。記得在金悅離開時,她那念念不舍的眼神一刻也沒有離開金悅的小船。她的心不知不覺就被孩子們偷走了。

  心已經與孩子們完全融為一體,此刻,她已不是普通的協助者,而是孩子們最好的心靈導師。能夠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得到孩子們普遍的尊重。她是一個老師,亦是一位慈母,更是一位貼心知己。

  細細的春雨能夠洗淨人心靈的灰塵,金宇經過了這樣的洗禮,變得不一樣了。叛逆的他,逃課、上網、偷雞。

  在他自甘墮落的時候,一場及時雨將他從懸崖邊拉了回來。張爺爺在他逃課的時候外出尋找,一家一家的問,焦急的樣子令人為之動容;金宇上網,他打著手電筒尋找;金宇偷雞,他被人罵,還賠了錢。孩子就是這樣,一旦頑劣的性格發作,什麼都做得出來。但他並沒有發牢騷,只是淡淡的幾句「聽見了嗎?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不但賠了錢,名譽還毀了,下回可不能這樣了,知道了嗎?」張運爺爺的話如和風細雨,將一個少年緊閉的心靈之窗輕輕叩開。從此,藍金宇變得乖巧懂事,善解人意。

  愛,是一個很強大的字眼。它能消除一切煩躁的情緒,撫平一切灰色的傷痕。張爺爺用他對留守兒童真摯的愛癒合了孩子們心靈的創傷。愛心是無限的,精力卻是有限的。張運老人雖已退休,但他退而不休,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了無限的愛心上,終於澆灌出了最美的花朵。

  在一個花般的年紀裡遭到了家庭的變故,多麼痛苦的記憶。這一切都在金悅的身上發生了。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無時不透出對父母的眷念。那封寫給父母的信,處處透出了與年齡不相符的沉穩和憂鬱。歲月的流逝給她的記憶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面紗。父親的長相與歲月一起流失了。漫長的等待與煎熬使她變得內向、憂鬱。張爺爺與沙柳老師決定和她一起去見見她的父親,好讓女孩開心起來。最終讓金悅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老師們無微不至地關心著孩子的生活,同時也關注著孩子們的心理問題,使得每一個兒童中心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這種關心著實是留守兒童最需要的。父母在外的他們,心理更加的脆弱,猶如一個小的玻璃球,清脆、易碎。這樣的心靈是需要更多的關心與留意的。

  「錢錢錢」。固然在這個社會中是不能缺少錢的,因此才多了許多因錢而不顧輕重的人,就像電影中的組長。為了錢,竟不顧兒童中心那麼多孩子的教育問題,將張運他們趕出了祠堂。無可奈何,張爺爺只好天天蹬著三輪車走街串巷的尋找新的學堂,但不盡人願。終於,最後市裡的領導了解了情況,伸出了一隻大手拉了張爺爺一把。於是,又有了孩子們上下學穿行于田間地頭的身影。

  留守兒童隨著社會的發展總是會有的,但是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留守兒童就會找到家的感覺。張運爺爺的精神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關心和幫助留守兒童已成為當今社會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如果社會上多幾個像張運爺爺那樣的人,多一些像張運的原型王直爺爺那樣的人,那麼留守兒童就會在張運們和王直們的細心教育下健康成長。

  不要讓花朵乾枯,不要讓留守兒童的心田乾涸,既然一縷春風還不夠,那就讓千萬縷春風一起,將溼潤的空氣凝成一顆顆水珠,幻化成一場潤物無聲的春雨,為孩子獻出愛心吧!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