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打滾哪個民族的美食(民間美食驢打滾的來歷和歷史)
2023-05-17 16:52:34 2
養過驢的朋友都知道,在田間幹完活後,它們不會立馬找水喝或者找東西吃,而是要在地上打幾個滾。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它們特有的一種洗澡方式。它們光亮的皮毛裡寄生著許多小蟲子,小蟲子的叮咬讓驢痛苦不堪。同時,由於長時間幹活,驢皮膚上的汗漬和汙漬凝結成一層硬皮,非常不舒服。驢在地上用力打滾時,不但可以磨掉皮毛裡的蟲子,還可以藉助皮膚與地面的摩擦來止癢。另外,驢在打滾時,由於四肢都能舒展開,所以還能起到緩解疲勞、恢復體力的作用。今天咱們講的可是一到傳統美食!
驢打滾又稱豆面糕,源於滿洲,由於清朝的八旗子弟愛吃粘食,驢打滾很快就傳到了北京,成為北京的一種風味小吃。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下面一起來看看驢打滾的來歷和歷史,希望對你有幫助!
驢打滾的來歷
驢打滾的由來有兩種,一種是慈禧年間的事,一種是乾隆時期的事。基本都是皇宮的御廚研究的新菜品。驢打滾名字的由來是:成品製作好後,會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的真驢在打滾,揚起灰塵似的,以此得名驢打滾。
相傳是當年清朝的御膳房裡,御廚本來為皇上做了一道蒸年糕,小太監剛剛端起來準備給皇上送去時,不小心將年糕掉進了一個盛滿豆面的桶裡。當拿出年糕後發現上面已經沾滿了豆面,怎麼也弄不乾淨,這時再重新做一道新的已經來不及了。
這個小太監只好硬著頭皮將這個沾滿豆面的年糕呈給了皇上。皇上看到後很驚訝,就問他這是什麼菜。小太監急中生智編出了一個名字,說這道菜叫做驢打滾,因為很像驢在黃土上打滾後渾身沾滿黃土的樣子。
皇上吃後,覺得年糕沾上豆面口感很好,就問小太監是怎麼做的。這時小太監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皇上,皇上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稱讚了他。從此驢打滾這道小吃就成了北京地道的當地小吃。
驢打滾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製成後的成品呈黃、白、紅三色分明,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餡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黃豆面入嘴後可以不嚼,細細品,別具風味。
做驢打滾時,先將黃米麵加水蒸熟,和面時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再將蒸熟發黃米麵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