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來必吃的聊城特色小吃(傳運河文化特色)
2023-05-22 12:00:50 1
聊城臨清因京杭大運河而聞名於世,據舊志記載:明清之際的臨清為「漕川之委匯,畿甸之喉襟,鬱為南輔,稱雄海內」,「地居神京之臂,勢扼九省之喉,連城則百貨萃止,兩河而萬艘安流」,曾有過數百年的繁華,為當時中國著名的工商業城市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為臨清積澱了豐富的運河文化遺存,餐飲文化則是臨清運河文化遺存中的典型代表。
說到臨清的餐飲文化,則不得不提——什香面。
什香面作為臨清的名吃,也叫做「十香面」,深受當地民眾和遠道而來的遊客的喜愛。
據民間相傳:該面在清朝乾隆皇帝南巡路經臨清時,曾享用過並親自為其賜名。相傳至今,已成臨清最具運河文化特色的代表主食之一。
走近"什香面",我認為這人間美味的靈魂在於麵條與菜碼。
首先是筋道爽口的麵條,麵條是純手工擀制,在和面的時候加入雞蛋等其它調料,擀出的麵條筋道、爽口,特別是使用本地小麥,以坊間老石磨磨出來的不加任何添加劑的麵粉為原料,口感更佳,營養更豐富。並且在煮麵條的時候,水和面量的比例適當,火候也適中,因此經過精心煮調的麵條是滑爽的,吸溜一口麵條,特別爽口,嘴巴特別容易被這爽口的麵條所滿足。
再就是豐盛的菜碼了,菜碼分為蔬菜、醬菜、調味料和滷這四大類。各類菜碼散發著誘人的香味,空氣中夾雜著各類蔬菜、醬菜、調味料、滷還有湯料的清香。菜碼的主要蔬菜有:黃瓜、茄子、西葫蘆、綠豆芽、韭菜、蒜薹、菜豆角等,主要醬菜有:醬瓜、鹹胡蘿蔔、鹹疙瘩、醃韭菜花等,這些醬菜均採用以「進京腐乳」而名噪京城的江北四大醬園之一的臨清「濟美」醬園所產醬菜,佐以調味料有:「濟美」香醋、芝麻鹽、芝麻醬、蒜泥等,滷有西紅柿雞蛋滷和肉滷兩種。
看到桌上子的各種佳餚色彩豔麗,我們食慾頓開,早已經垂涎欲滴、迫不及待的想品嘗這人間美味了,將麵條夾入碗中,再按照個人口味,分別加入蔬菜、醬菜、調味料和肉素滷,最後將麵條與菜碼拌勻後,即可享用這人間美味了。一時間,原來只有勁道的麵條的碗裡仿佛堆起了小山,色香味俱全,麵條勁道加之菜碼齊全、葷素搭配合理,低油、低鹽,富含人體所需的鈣、鉀及多種維生素,美味可口且營養豐富。
將爽口美味的麵條和各種菜碼放入嘴裡的那一刻,味蕾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北方人的早飯多以麵條為主,早飯是美好的一天的開始,吃到媽媽親手煮的麵條,心裡總是感覺暖暖的。而此刻什香面爽口的麵條充滿口腔,也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仿佛回到了故鄉,回到了媽媽身旁。江山如此大,何處是家,看盛世的煙花,有人間煙火氣的地方便是家。
夜幕下有人沉浸在聽故事的電臺,有人在備幾人份晚餐,燈光下我們一邊品嘗可口的事物一邊聊聊生活點滴,美食的香味充盈整個口腔時,生活中的風雨都因此變得溫暖,這就是美食的魅力與力量所在。
時間累積關於美食的記憶,回憶裡美食的香氣充滿整個鼻腔,浸潤到心田。
有時候,我們想要品嘗的美食可能不是山珍海味,可能只是這樣一碗豐盛的麵條盛宴,臨清什香面是臨清的飲食文化特色之一,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正是因為對品牌的堅定與對品質的堅持,其爽口的麵條、色香味俱全的菜碼混合成一碗溫暖心田的什香面。
"你可知道,這山一程,水一程,有人是為你而來"。什香面的傳承人向我們介紹時說,很多人慕名而來,很多食客跨越千山萬水只為來品嘗這一碗麵條,足以證明臨清什香面的魅力,這不僅是食物本身的魅力,也是歷史傳承的魅力,臨清什香面的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傳承,也是一種情懷的傳承,既然有人遠道而來只為品嘗這一口人間美味,臨清什香面也將不負眾望以滿足人們的味蕾。臨清什香面很受廣大食客的青睞,甚至吸引來了北京、省城及港澳臺各界名流人士。近年,隨著臨清什香面名聲的擴大,有很多省內外的廚師來臨清學習它的製作廚藝,將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揚下去。
「臨清什香面」既是京杭大運河賦予臨清的一道靚麗的美食,更是臨清地方傳統飲食文化的「傳世瑰寶」。品嘗這一碗人間美味,再飲一杯醇香的酒,敬歲歲和年年。任光陰滄海桑田,遠走高飛,我們仍然去力量去奔跑與追趕。
(文/李依帆 圖/韓春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