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街哪條街最值得去逛(回民街這條不出名)
2023-05-22 20:50:00 3
不管你是不是本地人,但凡對於西安有一點了解,那麼對「回民街」的鼎鼎大名一定是不陌生的了。
廣義上的「回民街」或者「坊上」,除了指代從鼓樓後頭一探頭,走到北院門的區政府為止,日常擁擠著無數慕名而來遊客的幾百米小巷,還應該包含附近的西羊市,化覺巷,大小皮院、灑金橋和廟后街等等。
小小的巷子們交錯縱橫,四通八達,人流湧動,似乎已經成了「坊上」的固定標籤,做過功課的遊客們已經知道,該來這些地方,去尋找更加有本土氣息的美食。
所以,在「坊上」整個區域的西緣,因與核心區域保持了恰當距離、名氣不盛的東舉院巷,反而切切實實保留了回民街的「B面」,沒有遊人嘈雜,卻有著生活的本來面貌,寧靜, 恬淡。
one.
「往前一步是繁華,後退一步是市井」
以廟后街為界,回民街的嘈雜和寧靜,將在東舉院巷截然分開。它西起早慈巷,北至新寺巷,全長424米。以早慈巷南口為界,往西的一小截為西舉院巷。
儘管如今在一眾網紅小巷的簇擁中,東舉院巷顯得籍籍無名,但是至少在明景泰年間,這裡還是因貢院得名,從而盛極一時的「秀才會館一條街」。
甚至到了民國時期,這裡也是「往來無白丁」的好地方。路東21號,曾是史家院子,最南頭則是王作林的家,兩座院子極盡奢華,門樓宏偉,還有大花園,只是如今都不見了。
而今,只有一所小學,似乎還在這裡肩負著「貢院」的寓意和美名。
two.
「收藏童年」
東、西舉院巷交界處,就是許多人存放童年的兒童公園。查了一些資料,據說這座兒童公園的前身,正是貢院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兒童公園至今依舊擁有很多擁躉。哪怕是周內進去,也能看見很多遊人,而孩子們還是和二十年前一樣到處爬上爬下。
假山,遊船,公園雖小,標配要素一個不少。
塑像的漆面剝落,時代感滿滿。
不大的空地上,還有打羽毛球的人們,可能對於附近居民來說,擁有這樣一座隨時可以散心的小公園,比住在什麼樣的好地方都更加幸福。
three.
「一條街塞滿好吃的」
值得一提的是,東舉院巷的美食也非常多。
尤素福餃子館、清真楊家砂鍋、何老二滷汁涼粉、建娃小炒泡饃、安家牛肉麵館、李家特色麵館……別看一條街不算長,美食可是塞得滿滿當當,絕對是本地人眼裡親姥姥一般的存在。
要不是正值齋月,白天店鋪都不開門,絕對值得挨個打卡,吃著還得捎著。
尤素福的餃子,在坊上一直很出名,不同於走網紅路線的老店,它的口碑全靠附近居民口口相傳。
皮薄餡大,已經是店裡餃子的標配了。這裡還有很多的口味,如果想全部嘗試一下,可以直接和店員點雜拌,菜單上沒有哦~
楊家砂鍋是回坊名氣很大的一家砂鍋,走近就能聞到大骨頭湯的味道,哪怕是夏天,也值得大汗淋漓地吃一頓。
與回民街其他的滷汁涼粉店相比,德華家的特色是可以加鴨蛋,還可以單獨加粉皮,滿滿的油潑辣子混合芥末有點嗆,但是也是真的香,一口下去遍體通暢。而且,這家店很容易就能在地圖導航找到,對路痴也十分友好。
開齋時刻臨近,臨街的小攤也擺出來了,各種炸貨,蛋卷,似乎也充滿了別處不多見的時代印記。
four.
「混搭氣質」
謎團和傳奇都已不再,喧囂和人潮尚未到來,東舉院巷除了一街的美食,正好容納了滿滿的市井人情和混搭氣質。
街上的所有生物,似乎都是放養狀態,比如鳥,比如貓,在陽光下懶懶散散,看得人羨慕。
甚至周圍的居民,也愛把自家的花養在街邊。
在別處消失已久的報刊亭還能在東舉院巷找到,大夾子把報紙夾在鐵架子上的方式還是同樣古老,而攝影主題的藝術商店,就開在涼皮店的旁邊。
這裡還有真·街機,實實在在擺在街上的那種。
一條窄窄的老巷,包住了吃喝住行,也包住了許多老西安人的掛念和談資。春夏之交的東舉院巷,在濃濃綠蔭的籠罩下靜謐又安然,也沉澱了藏於歷史之中的生活氣息。
▼
在西安,像東舉院巷一般的老巷子還有很多,他們都在以斑駁的牆壁、八九十年代的樓房、縱橫交錯的電線,講述著過去的年代裡的點滴。
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的老街,不妨跟著我們,繼續去探索屬於西安的符號和記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