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到底是怎麼形成的通俗(為何近些年來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
2023-05-12 14:18:58 1
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聽過這樣一句俗語,那就是「別在太歲頭上動土」,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不要去得罪那些位高權重之人,不過為什麼要用太歲做比喻呢?這個太歲又究竟是什麼東西呢?相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不過即便世人對太歲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都沒見過實物究竟長什麼樣,也不耽誤新聞媒體對它的炒作,更不耽誤它買出天價。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那就是近些年來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興起,關於太歲的新聞是越來越多了,什麼某某村民發現一坨神奇的肉,吃下之後包治百病甚至還能延年益壽,什麼太歲的價格與日俱增,一斤售價數萬元等等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原先一直被古人視為不祥之物的太歲,為何仿佛一夜之間便成為了幫助尋常人發家致富的神藥呢?這種東西又究竟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又究竟值不值這個價格呢?
當然了,要想深入地了解,我們還是要從頭開始說起。
世界範圍內第一次記載發現了太歲的時間,是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太歲只是被當做一種神奇的動物被記載到了《山海經》之中,在這之後歷朝歷代的醫者,由於發現了它的某些奇異現象,這才嘗試性的將其視為了藥材,認為這種可以不依靠任何事物,自行生長的東西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例如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以及明代的《本草綱目》中就有類似的記載,只不過由於年代久遠,且這些醫藥學「專家」也沒見過實物,太歲的功效一直沒有得到證實罷了。
而這種不明真相的情況,其實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也一直如此,因為直到那時新中國已經成立了四十多年,也並未有人發現過太歲的蹤跡。
沒有實物沒辦法進行試驗,太歲這種神奇的東西自然就被世人當做了傳說,就好像千年人參、萬年首烏一般,但相信一部分比較機智的觀眾朋友應該發現了,之前我們說的是九十年代之前沒有發現,那麼難道說九十年代之後我們真的發現了「活體」太歲的樣本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當時是1992年的八月,一位陝西西安的農民杜戰盟閒來無事,正在渭河邊釣魚,釣了半天都沒有魚兒上鉤,有些氣惱的他便將魚竿摔到了河水之中撒氣,可正是這一摔卻將杜戰盟給嚇壞了,因為他很明顯地看到了剛剛自己摔打的地方,有著一團肉狀的東西,像是肉泡久了膨脹腐爛了一般。
不知所以的他還以為是出現了殺人案,有人將屍體拋入了河水之中,於是驚慌失措的杜戰盟趕忙回到了村裡,找來了幾位村民讓他們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卻著實是看出了一些門道,其中一位讀過幾年書的青年對眾人說道:「這別不是太歲吧?我聽說太歲就是這麼個肉球狀態,並且放的時間越長長得越大,若這是屍體裡面怎麼可能一根骨頭都沒有呢?」
聽到他這麼說,眾人在一聯想村裡老人曾說過的關於太歲的傳說,便有些動心了,於是他們決定觀察幾天,看究竟有沒有那麼神奇,而這坨「肉」也就這樣被他們帶回了杜戰盟的家中。
在這之後接連好幾天,眼看著肉團並沒有什麼變化,眾人就便慢慢將其遺忘了,可突然有一天,杜戰盟卻慌慌張張地找到了他們,說:「快跟我走,那真是太歲,這麼多天了不僅沒有腐爛,昨天我一稱竟然比剛撿回來的時候多了二十多斤!」
聽到杜戰盟這麼說,幾人就趕忙就趕到了他家,這一看確實要比之前大上了不少,於是乎認定這就是太歲的幾人,為了延年益壽,便將肉團給切下來了幾塊煮著吃了,吃完幾人就相繼回家了,但就在所有人都走後,杜戰盟卻慌了,他越想越害怕,害怕那太歲有毒,畢竟農村裡「犯太歲」的傳說可不少,於是為了安全起見他便背著其他人選擇了報警。
西安警方在得知村民發現了疑似太歲的東西時,也是不敢輕舉妄動,他們立刻就找到了諸多專家學者,有考古學的、有專門研究歷史文獻的、有生物學的,還有藥理學的,這些專家們一聽說太歲出土了,頓時興奮極了。
他們連夜便趕到了杜戰盟的家中,當他們看到了身處大鍋之中,通體黃白色柔軟細膩的肉團之後,一顆懸著的心才終於是落了地,因為根據他們的經驗,這就是傳說中的太歲無疑了!
要知道這可是近代全世界首個發現的太歲,或許還是活體,因此全世界的專家學者的心情都無比的激動,全世界都在期待太歲究竟有沒有傳說中的神奇價值,而中國的一眾專家們也就這樣承擔起了全世界的期盼,開始了針對太歲的研究工作。
1992年8月29日,研究工作正式開始,西安乃至全國的科研機構都加入到了分析太歲成分的工作之中,不過才僅僅過去了一周的時間,初步的研究結果卻讓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之中,因為根據他們的分析,太歲是一種複合體物質,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一種名為「黏菌」的生物。
什麼是黏菌呢?簡單來說就是介於動植物和真菌生物之間的一種低級生物,他們可以通過吸收枯枝落葉、土壤灰塵中的細菌、真菌自行生長,不僅沒有藥用價值,甚至連研究價值都沒有。
但得知這一結果後,世人的態度卻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態勢,一部分人稱太歲果真就是封建迷信的產物,幸好科學驗證了這一說法,這才讓世人看清了太歲的真實面目,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一切都是科學家們為了掩人耳目給出的結論,認為太歲就是可以使人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反而對太歲這種東西更加痴迷了。
當然了,這後者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科學家們只公布了太歲中的一部分成分,還有一些成分沒有被發現,那麼問題來了,這專家口中的「複合體黏菌」內,那個複合代表的又是什麼呢?
原來起初礙於當時的科技水平,專家們也並未研究清楚剩餘的部分是什麼,這才用複合物進行了替稱,直到2007年之後,這太歲的全部構成物質,才被逐漸的查清了。
首先,太歲中的黏菌有兩種,其一是「疣孢蓋皮菌」,其二是「扁墊雙皮菌」,都是自然界中最普通的兩種黏菌,其次剩下的組成部分,經過多次試驗也查明了,大體有兩種物質,分別是聚乙烯醇和多糖,聚乙烯醇是一種化工製品,大多都是人工合成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靠著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應運而生。
這種物質是絕對沒有任何的藥用價值的,反而服用多了還會有致癌的風險,並且這一結論通過對泡過太歲的水進行的化驗,也證實了其中確實含有超標的重金屬成分。
而多糖則是由糖苷鍵結合而成的糖鏈,是至少要有超過10個單糖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它不溶於水無色無味,但通過加熱等手段還是可以還原成單糖的。
簡單來說就是澱粉加上纖維素加上糖類分子結合而成的化合物,和我們日常食用的白糖、冰糖、紅糖的營養價值相仿,不僅不存在延年益壽的功效,服用多了還很有可能造成很多不良的反應。
自此太歲的神秘面紗算是被徹底揭開了,它就是一種大自然將多種物質糅合在一起的「第四類生物」,雖然不算普通,但也絕不像諸多無良媒體宣傳的那般神奇,那麼既然專家學者都已經給出了確切的答案,為何現如今還會有那麼多的太歲出現,並且還賣出了高價呢?
這其中的原因就很簡單了,大家想一想從近代開始一直到1992年,全世界範圍內才發現了一個太歲,可從1992年到現如今,各地的太歲卻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出現,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沒錯這些「太歲」,正是那些無良商家和媒體,想利用老百姓心中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仿製的,而那些吹噓太歲功效的,要麼就是仿製者,要麼就是想賺取流量罷了,所以說大家還是要相信科學的,只要不是官方給出的結論,就絕對不要相信,這不單是為了網際網路的和諧環境,更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