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霆鋒食譜(中餐遠遠落後於西餐)
2023-05-12 04:49:20 2
文 | 嶽小釵
最近有一部美食電影上映,謝霆鋒主演的《決戰食神》。
聽到這個消息,怕是很多人心裡一緊……能理解觀眾都被綜藝節目的電影版搞怕了,但它真的和《十二道鋒味》節目沒有什麼關係,除了謝霆鋒很會燒菜這個共同點之外。
先簡單說說這部電影本身,這好像不是重點。電影就是很正常的香港賀歲片格局,明星不少,氣氛紅火,熱鬧,矛盾衝突比較平和,因為最後一定是化敵為友,皆大歡喜——很熟悉的套路對不對?
電影講謝霆鋒飾演的佛山一條美食街上的大排檔廚師高天賜,在左近頗有名氣,直到遇上法國歸來的米其林三星大廚安保羅,兩人互不服氣,比拼多輪,最後惺惺相惜,聯手參加世界美食大賽,挑戰兩屆擂主「食神」本人。
食神是誰呢?他就是高天賜的父親高峰。這對父子從小不睦,多年分離。所以除了廚藝比拼外,這又是一個關於父子和解的故事。
遺憾的是影片在處理這兩個主題時並未控制好主次和表裡,數次廚藝對決和比賽也有頭重腳輕之嫌,最後的決賽氣氛沒有渲染到位,這都是影片處理不周的地方。
不過,可能我對影片本身的故事啊、人物啊本來就沒有什麼期待,我唯一感興趣的就是影片是否再現了美食的奇觀,讓我一邊看電影一邊暗暗流口水……誰讓我是一個吃貨呢?
《決戰食神》這部電影玩了一個我們熟悉的套路,它在高天賜和安保羅之間挑起了一場中餐與西餐,家常大排檔與高檔星級餐廳之間的生死對決。
這本來就是網際網路上非常熱門的爭議話題,以我混跡於知乎美食版塊的經驗,只要是「中餐為何沒有評上米其林?是外國人不懂欣賞嗎?」「中餐是否吊打全世界?」之類的問答,下面一定吵得一塌糊塗。
大部分人還是會帶著民族感情去捍衛中餐,但每個人限於自己的眼界和經驗,大多難以全面而客觀地比較中餐和其他國家的美食,因此相關疑問仍然懸而未決。
在《決戰食神》中,畢業於法國烹飪名校的安保羅一開始認為,中餐故步自封,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美食的發展。他請高天賜到自己開的摘星餐廳吃飯,集中地展示了雙方的觀念衝突。
一道前菜是「煎雞蛋」,但吃了一口他們才發現裡面包的卻是芒果,怎麼放進去的呢?
一道沙拉長得像一盆植物,澆澆水居然開始生長……
高天賜被這套洋把戲激怒了,我靠,你做菜就做菜,以為自己變魔術呢?於是他跑到後廚質問安保羅,兩人開展了他們的第一次對決。其實之前還有一次算是熱身吧,兩人比的是刀工和食材處理,安保羅去除魚刺,高天賜則把魚去皮切塊,可說是不分伯仲。
這一次真刀真槍的比拼,高天賜做的是家常菜蔥爆牛肉,安保羅則做了一個高難度的蘋果木煙燻和牛,它的難點是要在低溫下烹飪45分鐘,兩人再次棋逢對手。不過安保羅在嘗了蔥爆牛肉後,被它的味道驚到了,從此收起了對中餐的小覷之心。
我不知道這裡是否存在bug,後來我們得知,安保羅的味覺存在一點問題,那他還能嘗菜麼?不清楚。
關於中西餐的比較,有一場戲是高天賜仿照對手的法式蝸牛,發明了一種中式蝸牛,並發表了一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言論。我相信他在和西餐烹飪有了更多的接觸之後,會放棄先前的這種想法,因為從片中比賽的進展來看,越是高明的廚師,就越是不拘泥於菜系門戶之見,博採中西之長。
香港電影有個特點,不管是拍美食也好,拍下棋也好,或是體育比賽,最後都是用武俠電影的氛圍去烘託。
像不像武林高手?
《決戰食神》並不例外,高天賜和安保羅的廚藝比賽,不就是兩個絕代劍客的決鬥麼?一個負笈西洋,一個大隱於市;一個將先進科技手段用於烹飪,一個從心出發參透美食哲學的最高境界……
遠走他鄉的上代食神高峰,你聽他的內心獨白——選擇廚師這個職業,就是選擇終生孤獨,所以我要斬斷父子親情……
這就是香港電影的特點吧。
最後還是說吃,這部電影詳細介紹的菜品大約有二三十道,很多大菜都有詳細做法,反倒是最後決賽時,因為當時的劇情重心變成高天賜父子要如何和解,也就並未渲染菜品的製作難度,最後高天賜交出了一份普通的豬油撈麵——是否聯想到周星馳在《食神》中的那份炒飯?
大繁若簡,返璞歸真,與其說這是烹飪的境界,不如說是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吧!
麻婆豆腐
乾坤叫花鴨
不過之前有多場戲都詳細介紹了製作過程,我對其中最喜歡的有三道菜餚,下面就來聊聊這幾道菜的做法,你可以回家試試,看燒出來真有那個效果不。
第一道是高天賜給「鬼婆婆」羅蘭燒的夜宵——魚皮粥。
這道菜看似簡單,但魚皮不太好煎得恰到好處。它用到的食材主要是鱈魚、蔥姜、白粥、水澱粉、大豆油,及調料,都很普通。
先要將鱈魚去皮切片,用蔥薑汁、胡椒、水澱粉上漿。再用兩個平底鍋疊在一起將魚皮煎至金黃。在煮開的白粥中加入漿好的魚肉,加少許鹽和胡椒,最後放入煎好的魚皮,撒上蔥花。就可以趁熱吃了。
第二道就是安保羅讓高天賜也瞠目結舌的蘋果木煙燻和牛。
原料包括A5級西冷和牛、鹽、胡椒、迷迭香、橄欖油、蒜頭、菠菜橄欖油、煙燻槍蘋果木屑。
做法是牛肉撒鹽、胡椒、迷迭香、蒜頭,用橄欖油密封。在60度左右低溫烹製45分鐘。製作菠菜醬汁,具體是菠菜加蒜頭炒熟,加入橄欖油,粉碎機打成泥狀,即成醬汁。再將低溫煮好的牛肉取出,高溫烹製,表皮高火煎至焦香。
關鍵步驟是擺盤,在盤子底部放上菠菜醬汁,表面放切塊的牛肉。蓋住成品,用蘋果木煙燻牛肉,即成。
這道菜聽起來就複雜好多,高級食材難得還在其次,更難還是低溫作業的火候問題。
第三道是安保羅參加比賽時做的焦糖紅莓慕斯配法式鵝肝醬。
鵝肝醬是法餐常用食材,有無數種做法,關鍵在於創新出新。它的原料是鵝肝、黃油、鳳梨、牛奶、鹽、白砂糖、胡椒、紅莓慕斯、烤麵包片。
它的具體做法比上一道煙燻和牛更難。
先在冰箱裡用牛奶泡鵝肝一整天。然後取出鵝肝切厚片,撒上鹽胡椒,68度低溫煮25分鐘。煮好的鵝肝加適量黃油用粉碎機攪打成醬。鵝肝醬過篩去除筋膜,裝入容器,放入冰箱待用。白砂糖燒至焦糖片,壓出圓形備用。鳳梨片脫水備用。
最後是裝盤,最底下放鳳梨片,之上放鵝肝,鵝肝上放焦糖片將之烤化。焦糖上面放紅莓慕斯,紅梅慕斯上面插麵包片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