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嗨戲廚子的電影(一個嗨戲廚子)
2023-05-18 16:38:31 3
自上線以來,《慶餘年》熱度持續走高,蟬聯全網熱度冠軍,眾多實力戲骨加持,豆瓣開分就達到了7.9,深得書粉與劇迷的心。
改編劇集熱度持續霸榜,原著小說也實力能打,10多年來熱度熱度持續不減,劇集播出期間原著銷量成績亮眼。數據顯示,多日來《慶餘年》原著持續霸榜起點中文網人氣榜單,持續蟬聯24小時熱搜榜和閱讀指數榜冠軍。
那麼,這樣一個關注度極高的大IP改編作品,是如何口碑瀏覽量兼收的?《慶餘年》導演孫皓「大廚」和我們聊了聊如何才能「炒出」對味的菜。
「感動」是「大廚」掌勺的前提
「10年了,它終於落到我手裡了!」
作為原著粉絲的孫皓導演,回憶起當初接到《慶餘年》拍攝任務時,笑容不自覺地浮現在臉上。
他把自己比作一個廚師,而讓他掌勺的唯一前提就是「感動」。
在孫皓看來,一個川菜廚子不能因為聽說市場流行甜食,就把辣椒去掉,失去原有的感覺,拍戲和做菜一樣,一定要首先讓自己有感覺。
一直以來,孫皓都在尋找能感動自己的內容。十年前,他就看中了《慶餘年》,他表示:「《慶餘年》是創作者想表達,同時也是觀眾喜歡的一個交叉點。」
既能與市場對接還得讓自己有感覺,對於有「創作潔癖」的孫皓來說著實不易。因為感覺對味,因此在拍攝時,作為導演孫皓不僅完全沒有包袱、毫無顧慮,而且十分嗨戲。
「導演我再加送你一條表演狀態。」成為了演員陳道明的常規操作。笵建進宮匯報追捕司理理的事件,在御書房陳道明常規表演完之後,「贈送」了導演一場爆發式的表演,於是導演便江兩種狀態混剪,慶帝和範建飆戲升級,觀眾紛紛表示看的很過癮。
「嗨戲」的「廚師」,遇到了心動的「食材」,接下來又是如何「翻炒」的呢?
食材調料火候,「翻炒」三要素缺一不可
對於孫皓來說,「食材」極為重要,但文學原著與影視作品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他看來,書是理智的,讀書通常會有讀者的琢磨融入,而影視作品則是迅速讓觀眾感性地抓住角色、愛上角色,觀眾沒有太多理性的分析時間。
將文學IP變成一個劇本,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改編」就可以概括的。孫皓將原著當做一枚種子,IP影視化開發,則是將這枚種子埋入泥土中,讓其發芽、生長,成為一部全新的作品。
而這部全新的作品究竟是不是一盤對觀眾胃口的菜,「食材」「調料」「火候」缺一不可。
1、配好食材:極致人物與人物關係是核心
一盤好菜,食材是核心,一部好IP劇,人物是核心。
「戲少沒關係,但一定要有亮點。」這是《慶餘年》編劇王倦建構人物的思路,也是導演孫皓高度認同的人物塑造方式。孫皓創作一直有自己的一把標尺,在他看來:「劇集作品,故事重要,但是演繹故事的人更重要,極致的人和人物關係才是核心」。
正如《來自星星的你》,我們記住的是來自外星、活了400年的外星人都敏俊一樣,多年後,我們可能不記得《慶餘年》中的故事細節,但我們依然會對其中的人物印象深刻,我們依然會記得有範閒這麼一個人,有王啟年這麼一個人……
從角色選擇來看,《慶餘年》裡,角色眾多,如何讓每一個人物都出彩,選角至關重要。孫皓告訴我們:「這個戲大家能看到很多實力戲骨,我為什麼找這麼多好演員?因為只有好演員才能駕馭了這個戲。」
就像範思轍,原本是一個戲份不多NPC角色,可是在前半段戲份很重要,他不僅是個小財迷,更是劇中主要的「可愛」擔當。作為出場略帶「負面」的角色,如何才能「可愛」,喜歡相聲的孫皓導演認為新麗推薦的郭麒麟是十分合適的人選。相聲演員出身,極富喜劇色彩,成為了頗得觀眾喜愛的「小可愛」。
從角色出場順序來看,《慶餘年》整體上按照原著的敘述走,但導演告訴我們有一個人物的出場順序他進行了調整。原著中女主「雞腿姑娘」首次出場是範閒到監察院的時候,但在拍攝過程中,導演認為女主出場太遲了,如果能先埋一個伏筆,會讓故事更生動,在與編劇商量之後,兩人一拍即合。
於是在範閒剛剛進入京都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躲在桌子下啃雞腿的林婉兒,男女主擦出愛情小火花的時候,雞腿姑娘也成為觀眾的一個驚喜。
作為男性群像戲,《慶餘年》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同樣給觀眾帶來了驚喜。見過大風大浪卻依舊雲淡風輕的範奶奶,為了保護最愛的孫子而故意疏遠孫子;看似反派大BOSS的柳姨娘,卻是一個隱藏的喜劇角色和範閒忠實的維護者;才女妹妹範若若,是哥哥範閒的忠實迷妹,一點不像古代人,反而更像一個當代文藝女青年;齊國頭號間諜司理理,理性的外表下卻有一顆感性的心;看起來敢愛敢恨的海棠朵朵,卻能理智地將情感控制在只是朋友的階段……
而慶帝後宮的女人們,也是一個比一個可愛,各有特色,非常討喜。
在《慶餘年》裡,每一個女性人物都極具特色,每一個都光彩奪目,面對各有千秋的女性角色,孫皓表示:「每一個女性角色都不弱,都有自己的亮點,很難說喜歡誰不喜歡誰,因為都太精彩了。」
2、撒好調料:音樂要會講故事、場景也是神輔助
食材就位,撒上調料,菜才能提色增味。人物與人物關係構建好之後,故事如何講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其中配樂、場景等都是一盤好菜必不可少的調味料。
「音樂絕不是墊在那兒,可有可無的,」在孫皓的眼裡,「劇集的音樂是要講故事的,是要體現內在東西的。」
王啟年在監察院碰到被自己騙了的範閒,聲淚俱下,講述著自己妻女都去世了的故事,北青的音樂一起,連觀眾都愣住了,跟著音樂入了坑,但音樂一轉,不用看畫面,觀眾就領悟了,王啟年原來撒謊了,而且還當面穿幫了。
名場面,夜宴上,範閒大秀九年義務教育成果,上百首中國詩詞脫口而出,背景音樂不是嫋嫋中國風,而是極具碰撞感的重金屬音樂,不僅不違和,還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古今碰撞的感覺。
場景與演員檔期的平衡是孫皓導演拍攝過程中不得不解決的現實問題,慶帝的御書房就是孫皓必保的三大場景之一。
陳道明所演的慶帝,有80%-90%的戲份都是在御書房拍攝的,這裡既要能凸顯帝王氣場,也要能把慶帝的鋒芒掩藏起來,這就要求場景的打造不能與一般的御書房雷同,必須凸顯出慶帝這個人物。
孫皓告訴筆者,御書房其實有四個空間,這裡面有文武有江山。這裡是慶帝辦公室、書房,是他的造箭場,有他休息的長榻,更有轉身即見的江山。
3、控好火候:「安全」與「創新」並重
《慶餘年》開播,原著故事變成了男主創作小說中的故事,而劇情演繹至今,科幻劇的樣子漸漸清晰。
其實,不論是對原著引入情節的修改,還是導演打造科幻劇的構想,都是主創團隊在「炒菜」過程中調整火候的過程,而調整後炒出的「菜」才能色香味俱全的「完美」出鍋。
曾經,「安全」與「創新」在不少內容創作者眼裡是一對經常打架的兄弟,如今孫皓導演對「安全」與「創新」關係的理解更細緻化了。在他看來,安全必不可少,好作品要對內容負責,也要對資本負責,兩者並不矛盾,而立足內容,把人物做活、把人物關係做活,才是當下最安全的。創新是內容行業永遠的追求,但「新」的東西依然要和人物吻合,要感覺既新鮮,又合理。
要控制好火候,把握好「安全」與「創新」的關係,也需要適當琢磨琢磨觀眾,畢竟,觀眾是最終的買單者。在孫皓眼裡:「創作不分男頻女頻,但觀眾還是需要琢磨」,厚重的關係深入淺出,基於劇情需求,根據劇中人物和人物關係需要,導演會適當加點「糖」,不僅豐富了內容,更贏得了觀眾的點讚。
後記
熱門IP影視化,如何才能「對味」?在孫皓看來有兩個方面是「炒菜」過程中,創作者需要注意的。
一是,尊重原著,深入淺出。越是厚重的題材越要注意表達方式,要讓觀眾「吃」起來輕鬆,但稍微一「拖尾」,就能感受到厚重。二是,注重點的打造,原著中的主要人物、名場面,是影視化過程中保留的重點,隨意刪減會打亂故事的節奏,甚至傷害原著粉的感情,但是點到點之間的過程,卻是可以發揮想像力的空間。
不跟風、不盲從,做出的「菜」既有老少皆宜的基因,又不失自己的特色,才能最大限度實現「對味」的理想,才能讓觀眾毫不吝嗇地讚嘆:就是這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