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川特色菜(舌尖上的賓川這種美食)
2023-04-26 21:08:00 2
「大理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賣」。一提到乳扇,大家腦海中蹦出的就是大理,殊不知,咱們賓川的乳扇也是好吃的。
都說冰是沉睡的水,那乳扇就是成片的奶。好的乳扇當然是由好的牛奶製成。小夥伴們不知道吧,咱們賓川的牛奶那質量可是槓槓的。
於20世紀70年代,咱們賓川最早的奶牛養殖戶就出現了,是賓居鎮賓居社區一組郭光漢戶,那時,他們家的奶牛從洱源鄧川引入,首先開始養殖奶牛。後來,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施行,養殖數量逐步增加,所產的牛奶主要用於乳扇加工生產。
2002年,大理州人民政府出臺《關於加快乳業產業化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奶源基地建設的意見》兩個綱領性文件後,賓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賓川奶牛養殖從2001年的不足500頭迅速上升到1800餘頭。奶牛養殖擴展到賓居、州城、大營、雞足山、力角等鄉鎮,主要集中於水草較好的賓居、州城兩個鎮,產出的鮮牛奶是賓川乳扇製作最好的原料。據統計,2017年,賓川縣奶牛養殖存欄2617頭,收購的鮮奶主要銷往雲南歐亞乳業有限公司,年產值達到2000餘萬元。
好了,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表達咱們賓川的牛奶是好的。現在回歸正題,繼續說咱們賓川的乳扇。有了好牛奶,那出好的乳扇還是問題嗎?不是了,因為乳扇是鮮牛奶混合食用酸漿煉製凝結成的。
而在賓居,好多農戶做乳扇的手藝那也是槓槓的。走,我們一起去學學。
酸漿是做乳扇不可缺少的東西,是做乳扇時從牛奶中分離出來的水分(俗稱甜漿),收集起來經過發酵形成的酸水,酸漿對乳扇的作用就像滷水對於豆腐。
製作乳扇時,先將酸漿加熱,然後再將加熱的優質鮮奶適量舀入酸漿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鍋中乳白的液態奶在酸的作用下析出凝塊,然後用夾子和漏勺把水分濾去,凝塊就是乳扇形成的第一狀態。
做乳扇的最後一步像是一個捏泥巴的藝術活,把凝塊用手揉成餅狀,再將其兩邊捲入木棍上,像蛇纏樹一樣繞到晾曬的專用架子上,繞兩圈多一點,凝塊大致變成摺扇形狀,天氣好的時候,一天就可以晾乾。
乳扇外表光滑,亮度好,用手摸之後,手上會有一層油,這就是品質好的乳扇,拿到鼻子下聞一聞,放到口中嚼一嚼,奶味香濃可口,回味甘甜。
乳扇老少皆宜,也有很多種吃法,剛剛晾曬出來的乳扇可以當作零食,手撕著吃;也可油炸;也可放炭火上烤,然後撒上白糖或蘸著蜂蜜趁熱吃,香酥甜爽,回味無窮。
還可以泡著吃,白族「三道茶」中的第二道甜茶,就是把乳扇切成細絲、核桃切成薄片、紅糖切成末,三者一起衝泡的。
所以啊,各位小夥伴,以後身邊有人提起乳扇,不要只想得到大理,驕傲的大聲說,咱們賓川的乳扇也是巴適得很呢!
楊宏毅/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