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靈芝的栽培方法與流程
2023-06-13 04:18:51 2
本發明涉及一種靈芝的栽培方法,特別是一種三萜酸類化合物含量高的靈芝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靈芝是一種珍貴的藥用真菌,屬於擔子菌綱多孔菌科靈芝屬,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藥用史。靈芝首載於《神農本草經》,歷代醫家都認為靈芝能治療多種疾病,是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珍貴藥物。靈芝多糖是靈芝中最有效的成分之一,存在於靈芝的子實體、孢子粉和菌絲體中,具有抑制腫瘤、增強機體對自由基清除的能力,故能減少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有延緩衰老之功效,還可以提高免疫力、抗炎症、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
隨著靈芝的保健功效被人們廣泛的認識和接受,野生靈芝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培養基是靈芝賴以生存的條件,不同的培養原料和配方可對靈芝的菌絲生長、產量和活性成分等產生重要的影響。現有技術中靈芝用的培養基中常以棉籽殼、木屑等為原料,這些原料常佔總量的50%-80%,是主要原料,麩皮等原料所佔比例較少,通常在10%-20%,但是這些原料本身營養成分少,不利於產出靈芝的品質保證。特別是不能保證靈芝中三萜酸類化合物的含量,使得最終得到的靈芝中三萜酸類化合物含量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靈芝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栽培得到的靈芝品質好,靈芝中的有效成分三萜酸類化合物含量高。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靈芝的栽培方法,包括:a.栽培種的製作,b.出芝管理。
前述的栽培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選取菌蓋肥大、已成熟的靈芝,將菌蓋剪下,用70-80%的乙醇進行表面滅菌,得滅菌後的菌體;
(2)將滅菌後的菌體切成1-2立方釐米的小塊,出去表面的菌肉,放入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中,在室溫下培養6-10h後,得組織塊;
(3)將組織塊用紙包好麻煩給保溫箱中,並使溫度保持在25-30℃之間,待形成菌落後,出去雜菌,轉入裝有基質的試管中培養20-30天,培養溫度為26℃~28℃,得靈芝栽培種;
(4)按行距為80-90cm,株距為30-50cm,進行靈芝栽培,栽培時間為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栽培後,控制22-30℃之間,溼度為85-90%,待菌蓋顏色由淺黃邊城紅褐色,菌蓋周圍白色的生長圈消失,菌管內散有孢子粉時,進行採收,即可。
前述的靈芝的栽培方法,所述步驟(2)中,所述培養基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葡萄糖10-30份、酵母膏1-5份、土豆泥150-250份、蛋白腖1-5份、瓊脂15-35份、維生素e1-10份、維生素b11-10份、山楂25-35份、麥芽1-10份、丹參5-15份、黃芪20-30份、豆粕45-55份、枇杷枝20-40份、玉米芯20-40份、酒糟10-20份、石膏10-30份、茶渣25-45份、桑樹條35-45份、食鹽5-15份和水900-1100份製成。
前述的靈芝的栽培方法,所述培養基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葡萄糖15-25份、酵母膏1.5-2.5份、土豆泥180-220份、蛋白腖1.5-2.5份、瓊脂20-24份、維生素e3-7份、維生素b13-7份、山楂28-32份、麥芽2-8份、丹參8-12份、黃芪22-28份、豆粕48-52份、枇杷枝25-35份、玉米芯25-35份、酒糟12-18份、石膏15-25份、茶渣30-40份、桑樹條38-42份、食鹽8-12份和水950-1050份製成。
前述的靈芝的栽培方法,所述培養基按重量份計算,主要由葡萄糖20份、酵母膏2份、土豆泥200份、蛋白腖1-2份、瓊脂22份、維生素e5份、維生素b15份、山楂30份、麥芽5份、丹參10份、黃芪25份、豆粕50份、枇杷枝30份、玉米芯30份、酒糟15份、石膏20份、茶渣35份、桑樹條40份、食鹽10份和水1000份製成。
前述的靈芝的栽培方法,所述培養基這樣製作:土豆泥、山楂、丹參、黃芪、枇杷枝、桑樹條、茶渣和玉米芯,切碎,加配方量40-60%的水煮沸20-30分鐘,濾渣棄去,濾液加入剩餘量水,繼續加熱至50-60度後,依次加入葡萄糖、酵母膏、土豆泥、蛋白腖、瓊脂,邊加邊攪拌,加完後,繼續加熱30-50min,加入維生素e和維生素b1,攪拌均勻後,分裝,矽膠塞密封,包好,120-122度下滅菌20-30分鐘後,冷卻至50-60度,傾斜5-15度放置,30-35℃下烘乾24-48h後,取出,保存,即得。
前述的靈芝的栽培方法,所述培養基這樣製作:土豆泥、山楂、丹參、黃芪、枇杷枝、桑樹條、茶渣和玉米芯,切碎,加配方量50%的水煮沸25分鐘,濾渣棄去,濾液加入剩餘量水,繼續加熱至50-60度後,依次加入葡萄糖、酵母膏、土豆泥、蛋白腖、瓊脂,邊加邊攪拌,加完後,繼續加熱40min,加入維生素e和維生素b1,攪拌均勻後,分裝,矽膠塞密封,包好,120-122度下滅菌25分鐘後,冷卻至50-60度,傾斜5-15度放置,30-35℃下烘乾35h後,取出,保存,即得。
前述的靈芝的栽培方法,所述步驟(3)中,所述基質主要由按重量份計算紅糖1-10份、薏仁粉30-40份、稻穀殼50-60份、小麥10-20份、小米10-20份和中藥渣30-40份混勻,即得。
前述的靈芝的栽培方法,所述基質主要由按重量份計算紅糖5份、薏仁粉35份、稻穀殼55份、小麥15份、小米15份和中藥渣35份混勻,即得。
前述的靈芝的栽培方法,所述中藥渣主要由按重量份計算的鴨蹠草30-40份、地骨皮30-40份和知母20-30份按下述方法製備:取鴨蹠草、地骨皮和知母,加8-10倍量水,煎煮1.5-2.5h後,過濾,收集濾液,取濾渣,乾燥後,粉碎成粗顆粒,即得。
申請人對靈芝的栽培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部分如下:
實驗例.三萜酸類化合物含量測定
1測定項目:
1.1靈芝1:按實施例1進行栽培,採收得到靈芝1。
1.2靈芝2:栽培方法同實施例1,但培養基中不含山楂、麥芽、丹參、黃芪、豆粕、枇杷枝。
2儀器和試劑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sb2200超聲波清洗器:shanghaibranson公司;4001n型電子天平:上海民橋精密科技儀器有限公司;95%乙醇、無水乙醇、香草醛、高氯酸、冰醋酸均為國產分析純;熊果酸對照品:蕪湖甙爾塔醫藥科技有限公~delta(甙爾塔)天然有機化合物信息中心。
3方法與分析
3.1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準確稱取105℃乾燥至恆重的熊果酸對照品1.00mg,置於100ml容量瓶中,加無水乙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得質量濃度為100g/ml的對照品溶液。
3.2供試品溶液1的製備
取靈芝1,將粉碎,於50℃乾燥,稱取約1.00g置於150ml磨口錐型瓶中,加入25ml的95%乙醇,超聲提取20min,抽濾,濾渣再用25ml95%乙醇超聲提取20min,合併濾液置於100ml容量瓶中,用無水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製得供試品溶液1。
3.3供試品溶液2的製備
取靈芝2,將粉碎,於50℃乾燥,稱取約1.00g置於150ml磨口錐型瓶中,加入25ml的95%乙醇,超聲提取20min,抽濾,濾渣再用25ml95%乙醇超聲提取20min,合併濾液置於100ml容量瓶中,用無水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製得供試品溶液2。
3.4測定波長的確定
經紫外掃描,熊果酸在548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空白無幹擾。故確定波長為548nm。
3.5標準曲線的繪製
準確吸取熊果酸對照品溶液0.2、0.4、0.6、0.8、1.0ml分別置於5個已編號的5ml容量瓶中,沸水浴揮去無水乙醇,冷卻,各加入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0.2ml、高氯酸0.8ml,隨行空白,將容量瓶放人60~70℃水浴中加熱15min,冷卻至室溫,用冰醋酸定容到刻度,搖勻。在548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值,以熊果含量為橫坐標,吸光度值為縱坐標,繪製標準曲線,其回歸方程為y=0.0291+0.0066x,r2=0.9995,結果表明,熊果酸在(20-100ug範圍內,熊果酸含量與其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線性關係。
3.6穩定性實驗
分別準確吸取供試品溶液1和供試品溶液2各0.4ml,置於5ml容量瓶中,按「3.5」項方法操作,每間隔10min測其吸光度值,結果表明:在顯色20-60min內,供試品溶液1和供試品溶液2穩定性比較好。
3.7精密度實驗
分別吸取同一份供試品溶液1和供試品溶液2各0.4ml,共5份,按3.5」項方法測定吸光度值,rsd=1.33%和rsd=1.28。表明該方法精密度好。
3.8重複性實驗
準確稱取同一批靈芝1和靈芝2各5份,按「3.2」和「3.3」項方法製得5份供試品溶液1和5份供試品溶液2,分別吸取供試品溶液1和供試品溶液2,0.4ml,按「3.5」項方法測定吸光度值,rsd=1.50%和1.53%。表明本方法重複性好。
3.9含量測定
分別準確稱取靈芝1和靈芝2,各平行分成5份,按上述方法製得5份供試品溶液1和5份供試品溶液2,分別吸取供試品溶液1和供試品溶液2各0.4ml,按上述方法測定吸光度值並計算其總三萜酸含量。結果取平均值,結果如表1所示。
表1總三萜酸含量測定結果
由表可知,本發明方法栽培得到的靈芝,最終採收的靈芝中總三萜酸的含量較高。靈芝品質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方法栽培得到的靈芝品質好,靈芝中的有效成分三萜酸類化合物含量高。
實施例1。
培養基原料:葡萄糖20kg、酵母膏2kg、土豆泥200kg、蛋白腖1-2kg、瓊脂22kg、維生素e5kg、維生素b15kg、山楂30kg、麥芽5kg、丹參10kg、黃芪25kg、豆粕50kg、枇杷枝30kg、玉米芯30kg、酒糟15kg、石膏20kg、茶渣35kg、桑樹條40kg、食鹽10kg和水1000kg。
培養基製作方法:土豆泥、山楂、丹參、黃芪、枇杷枝、桑樹條、茶渣和玉米芯,切碎,加配方量50%的水煮沸25分鐘,濾渣棄去,濾液加入剩餘量水,繼續加熱至50-60度後,依次加入葡萄糖、酵母膏、土豆泥、蛋白腖、瓊脂,邊加邊攪拌,加完後,繼續加熱40min,加入維生素e和維生素b1,攪拌均勻後,分裝,矽膠塞密封,包好,120-122度下滅菌25分鐘後,冷卻至50-60度,傾斜5-15度放置,30-35℃下烘乾35h後,取出,保存,即得。
基質原料:紅糖5kg、薏仁粉35kg、稻穀殼55kg、小麥15kg、小米15kg和中藥渣35kg。
中藥渣的製備:取鴨蹠草35kg、地骨皮35kg和知母25kg,加9倍量水,煎煮2h後,過濾,收集濾液,取濾渣,乾燥後,粉碎成粗顆粒,即得。
基質製作方法:取紅糖、薏仁粉、稻穀殼、小麥、小米和中藥渣,混勻,即得。
靈芝的栽培方法:
(1)選取菌蓋肥大、已成熟的靈芝,將菌蓋剪下,用70-80%的乙醇進行表面滅菌,得滅菌後的菌體;
(2)將滅菌後的菌體切成1-2立方釐米的小塊,出去表面的菌肉,放入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中,在室溫下培養8h後,得組織塊;
(3)將組織塊用紙包好麻煩給保溫箱中,並使溫度保持在25-30℃之間,待形成菌落後,出去雜菌,轉入裝有基質的試管中培養25天,培養溫度為26℃~28℃,得靈芝栽培種;
(4)按行距為80-90cm,株距為30-50cm,進行靈芝栽培,栽培時間為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栽培後,控制22-30℃之間,溼度為85-90%,待菌蓋顏色由淺黃邊城紅褐色,菌蓋周圍白色的生長圈消失,菌管內散有孢子粉時,進行採收,即可。
實施例2.
培養基原料:葡萄糖25kg、酵母膏2.5kg、土豆泥220kg、蛋白腖2.5kg、瓊脂24kg、維生素e7kg、維生素b17kg、山楂32kg、麥芽8kg、丹參12kg、黃芪28kg、豆粕52kg、枇杷枝35kg、玉米芯35kg、酒糟18kg、石膏25kg、茶渣40kg、桑樹條42kg、食鹽12kg和水1050kg。
培養基製作方法:土豆泥、山楂、丹參、黃芪、枇杷枝、桑樹條、茶渣和玉米芯,切碎,加配方量60%的水煮沸30分鐘,濾渣棄去,濾液加入剩餘量水,繼續加熱至50-60度後,依次加入葡萄糖、酵母膏、土豆泥、蛋白腖、瓊脂,邊加邊攪拌,加完後,繼續加熱50min,加入維生素e和維生素b1,攪拌均勻後,分裝,矽膠塞密封,包好,120-122度下滅菌30分鐘後,冷卻至50-60度,傾斜5-15度放置,30-35℃下烘乾48h後,取出,保存,即得。
基質原料:紅糖10kg、薏仁粉40kg、稻穀殼60kg、小麥20kg、小米20kg和中藥渣40kg。
中藥渣的製備:取鴨蹠草40kg、地骨皮40kg和知母30kg,加10倍量水,煎煮2.5h後,過濾,收集濾液,取濾渣,乾燥後,粉碎成粗顆粒,即得。
基質製作方法:取紅糖、薏仁粉、稻穀殼、小麥、小米和中藥渣,混勻,即得。
靈芝的栽培方法:
(1)選取菌蓋肥大、已成熟的靈芝,將菌蓋剪下,用70-80%的乙醇進行表面滅菌,得滅菌後的菌體;
(2)將滅菌後的菌體切成1-2立方釐米的小塊,出去表面的菌肉,放入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中,在室溫下培養10h後,得組織塊;
(3)將組織塊用紙包好麻煩給保溫箱中,並使溫度保持在25-30℃之間,待形成菌落後,出去雜菌,轉入裝有基質的試管中培養30天,培養溫度為26℃~28℃,得靈芝栽培種;
(4)按行距為80-90cm,株距為30-50cm,進行靈芝栽培,栽培時間為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栽培後,控制22-30℃之間,溼度為85-90%,待菌蓋顏色由淺黃邊城紅褐色,菌蓋周圍白色的生長圈消失,菌管內散有孢子粉時,進行採收,即可。
實施例3.
培養基原料:葡萄糖15kg、酵母膏1.5kg、土豆泥180kg、蛋白腖1.5kg、瓊脂20kg、維生素e3kg、維生素b13kg、山楂28kg、麥芽2kg、丹參8kg、黃芪22kg、豆粕48kg、枇杷枝25kg、玉米芯25kg、酒糟12kg、石膏15kg、茶渣30kg、桑樹條38kg、食鹽8kg和水950kg。
培養基製作方法:土豆泥、山楂、丹參、黃芪、枇杷枝、桑樹條、茶渣和玉米芯,切碎,加配方量40%的水煮沸20分鐘,濾渣棄去,濾液加入剩餘量水,繼續加熱至50-60度後,依次加入葡萄糖、酵母膏、土豆泥、蛋白腖、瓊脂,邊加邊攪拌,加完後,繼續加熱30min,加入維生素e和維生素b1,攪拌均勻後,分裝,矽膠塞密封,包好,120-122度下滅菌20分鐘後,冷卻至50-60度,傾斜5-15度放置,30-35℃下烘乾24h後,取出,保存,即得。
基質原料:紅糖1kg、薏仁粉30kg、稻穀殼50kg、小麥10kg、小米10kg和中藥渣30kg。
中藥渣的製備:取鴨蹠草30kg、地骨皮30kg和知母20kg,加8倍量水,煎煮1.5h後,過濾,收集濾液,取濾渣,乾燥後,粉碎成粗顆粒,即得。
基質製作方法:取紅糖、薏仁粉、稻穀殼、小麥、小米和中藥渣,混勻,即得。
靈芝的栽培方法:
(1)選取菌蓋肥大、已成熟的靈芝,將菌蓋剪下,用70-80%的乙醇進行表面滅菌,得滅菌後的菌體;
(2)將滅菌後的菌體切成1-2立方釐米的小塊,出去表面的菌肉,放入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中,在室溫下培養6h後,得組織塊;
(3)將組織塊用紙包好麻煩給保溫箱中,並使溫度保持在25-30℃之間,待形成菌落後,出去雜菌,轉入裝有基質的試管中培養20天,培養溫度為26℃~28℃,得靈芝栽培種;
(4)按行距為80-90cm,株距為30-50cm,進行靈芝栽培,栽培時間為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栽培後,控制22-30℃之間,溼度為85-90%,待菌蓋顏色由淺黃邊城紅褐色,菌蓋周圍白色的生長圈消失,菌管內散有孢子粉時,進行採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