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文化
眉戶潘國梁簡介,眉戶戲痴潘國梁
潘國梁,臨汾市眉戶劇團團長,第二十四屆「梅花獎」得主,主演小生。從藝30多年來,他塑造了40多個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被認為是眉戶戲戲痴。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這位眉戶戲痴潘國梁吧。 潘國梁簡介: 潘國梁,1963年出生,臨汾市眉戶劇團團長,工小生。1975年考入臨猗縣藝術
茂腔文化了解,茂腔發源地是哪裡
茂腔,山東地方戲劇劇種之一,被譽為「膠東之花」。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關於茂腔的發源地,看看它是發源於何地,關於其名稱的不同叫法是不是也和茂腔的發展有關係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茂腔發源地: 茂腔是流行於山東省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傳統地方戲曲,最初為民間哼唱的小調,稱為「周姑調
眉戶戲大全,關於眉戶戲的介紹
眉戶,陝西省的主要戲曲劇種之一,又稱「眉鄂」或「迷糊」,以其曲調委婉動聽,具有令人聽之入迷的藝術魅力而得名。2008年6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眉戶戲吧。 眉戶戲簡介: 眉戶戲,即眉鄂,或稱「迷糊」、「迷胡」、「曲子戲」、「弦子戲」,是
傳頌經典:茂腔傳統劇目曲目列表
茂腔是流行於山東省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傳統地方戲曲,最初為民間哼唱的小調,稱為「周姑調」,被譽為「膠東之花」。那麼,茂腔的傳統劇目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茂腔的傳統劇目吧。 自上世紀四十年代初,人們漸漸不大喜歡冒肘鼓每番句末「打冒」的唱法,隨著劇種發展和唱腔的變化,演員在演
藝術傳承: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在哪裡?
歷史,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在哪裡呢? 那麼,本期一起來了解參觀吧! 蘇州評彈博物館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平江路中張家巷,建築面積839平方米。館內藏有評彈各類珍貴歷史資料1.2萬餘件,各種評彈孤本、腳本幾百部。值得一提的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雲的夫人于若木女士捐贈了陳雲生前珍藏的評彈音像資料56
茂腔的別稱及其名字由來的歷史探究
茂腔,是山東省的傳統戲劇劇種,被譽為「膠東之花」。在茂腔的發展歷史中,它有很多名字,並且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變化,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茂腔名字的歷史探究吧。 茂腔是流行於山東省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傳統地方戲曲,最初為民間哼唱的小調,稱為「周姑調」,傳說系因一周姓尼
以一場劇目而聞名:姑蘇行盛小雲
當代花旦小生之類的小鮮肉大多都是一夜之間靠著某部劇爆紅,進而晉升為國民初戀國民老公等等。這樣的事情其實早在戲劇中凸顯的更為明顯。 那麼,本期了解 盛小雲,女,漢族,1969年1月生,民進會員,蘇州評彈演員。江蘇省蘇州市評彈團副團長,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曲藝家協會主席,一級
茂腔的藝術特色及其歷史傳承價值
茂腔被譽為「膠東之花」,由此可見,茂腔在山東的戲曲文化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被人們大眾廣泛接受被喜愛的戲劇劇種之一。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茂腔的藝術特色及其歷史傳承價值吧。 茂腔的藝術特色: 茂腔曲調質樸自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深受山東半島居民的喜愛。茂腔中女腔尤為發達
京韻大鼓白派創始人白雲鵬個人簡介
白派是京韻大鼓公認的基本流派,是白雲鵬根據自己嗓音條件創造的。白派唱腔對字音的處理十分講究,注重聲音高低的配合,字音強弱的變化,氣口輕重的設置,特別善於演唱大段的排比句,句子雖多,但唱腔卻不重複。本期的大鼓書就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白派創始人白雲鵬。 白雲鵬,京韻大鼓演員。字翼青。河北省霸縣人。
膠南茂腔:西京戲(告狀)戲詞經典節選
在我國的戲曲文化中,很多戲曲的內容都是以一個故事情節來反映出某一個道理,警醒聽戲人。在茂腔中,西京戲(告狀)也是同樣的,其內容主要是丈夫因榮華富貴拋棄妻子,後被妻子說醒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其經典節選的唱詞吧。 李彥榮:彥榮坐堂理論案,廉明奉公。中軍,傳那告狀民婦上堂。 中軍:王
京韻大鼓張派創始人的人物生平
京韻大鼓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譽為「鼓界大王」的劉寶全,與劉寶全齊名的還有白雲鵬和張小軒(張筱軒),並形成劉派、白派、張派三大流派。今天的大鼓書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張派的創始人張小軒(張筱軒)的生平。 張小軒 (1876-1945年),北京人,一說是杭州人,原為曲藝票友,曾做過清期戶部繕寫員。自幼喜
連雲港淮海劇團的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劇團,在民國37年(1948年)以革命戰爭年代的淮海區第三中心縣委大眾淮海劇團和沭陽縣藝人小組部分藝人組建而成,發展至今獲得很多榮譽,被視為綻開在淮海平原上一支絢麗的淮海戲藝術花朵。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它的發展歷程吧。 淮海劇團的發展: 1956年11月轉為江蘇省淮海劇團,仍駐清
京韻大鼓的歷史發展及其發展現狀
京韻大鼓,中國曲藝曲種之一。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發展而來,形成於京津兩地。是中國北方說唱音樂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曲種,同時在全國的說唱音樂曲種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本期的大鼓書就來與大家聊聊京韻大鼓的歷史發展及其發展現狀。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
淮海戲文化傳承,淮海戲的傳承與發展
對於戲曲的發展來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似乎遇到了一些困擾。很多戲曲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新生命的注入,一旦老藝人不在,那麼,戲曲藝術就很多可能舉步維艱。對於淮海戲來說,它的發展和傳承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淮海戲的傳承保護: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淮海戲活躍和輝煌時期,自90年代開始,由於
京韻大鼓《單刀會》唱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弦、四胡等樂器,伴奏結合唱腔託腔保調嚴謹自如;並將河間方言改為北京的方言。下面,就隨本期的大鼓書一起來看看京韻大鼓《單刀會》唱詞吧。 《單刀會》 三國紛紛民不安
精選推薦不同名家淮海戲名段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長期紮根於人民群眾中,有濃鬱的地方特色,群眾喜聞樂見,是群眾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關於淮海戲的名家名段,對淮海戲有興趣的你肯定會喜歡的。 1、淮海戲皮秀英四告吳玲vs陶化友演唱 2、淮海戲皮秀英認夫吳玲vs陶化友演唱 3、淮海戲皮秀英認
蘇州評彈嚴調創始人:嚴雪亭流派唱腔
評彈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用蘇州方言演唱,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橫生!嚴調也是評彈的一種流派。 那麼,本期了解 彈詞流派「嚴調」創始人「評彈皇帝」嚴雪亭嚴雪亭(1913——1983),彈詞演員。原名鑑初。江蘇蘇州人。 彈詞皇帝嚴雪亭1913
淮海戲王婆罵雞唱詞及劇情介紹
在淮海戲的傳統劇目中,《王婆罵雞》也是一部經典劇目,深得觀眾喜愛。淮海戲用明快豪爽的唱腔,濃厚的鄉土氣息,讓《王婆罵雞》的劇情變得更加豐滿。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王婆罵雞的唱詞和劇情吧。 老娘來了,吆,人家都說自己的算盤自己打,自己絆倒自己爬,為人要是不為己,叫我看不是憨來那就是傻。
蘇州評彈的代表,餘紅仙唱的流派是什麼?
戲劇是我國的文化傳承,更是不可遺忘的財富,現如今的年輕人大多已經不關注著這些傳統藝術。 那麼,本期了解餘紅仙唱的流派是什麼。 餘紅仙(1939—),女,原名餘國順,浙江杭州人,著名蘇州評彈表演藝術家。代表作有長篇彈詞《描金鳳》《雙珠鳳》等。她演唱的毛澤東詞《蝶戀花·答李淑一》紅遍了全國,她演
河南大鼓《回龍傳》劇情介紹
河南大鼓又稱河洛大鼓,河洛大鼓是一種以說、唱為藝術表演手段,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歌唱社會生活的傳統音樂。《回龍傳》又名《王華買爹》源於民間傳說「王華買父」。原為山東老藝術家盧勝奎先生改編的山東梆子戲,雜糅了王寶釧等故事,後被豫劇移植,又分多種版本。隨本期的大鼓書一起來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