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傳頌經典:茂腔傳統劇目曲目列表

2023-10-04 08:14:14 46

  茂腔是流行於山東省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傳統地方戲曲,最初為民間哼唱的小調,稱為「周姑調」,被譽為「膠東之花」。那麼,茂腔的傳統劇目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茂腔的傳統劇目吧。

  自上世紀四十年代初,人們漸漸不大喜歡冒肘鼓每番句末「打冒」的唱法,隨著劇種發展和唱腔的變化,演員在演唱中也因此而逐漸減少了八度翻高次數,只在花腔演唱段中使用「打冒」使唱腔形式更趨合理,人們根據「打冒」諧其原音並取其茂盛之意,「茂腔」的叫法也逐漸為戲班和群眾所接受,從此,「茂腔」便取代了唱腔每番「打冒」的「冒肘鼓」。

  早期的茂腔演唱只流行於農村,藝人世家多以農業為主,在農閒時才搭班巡迴演唱。之後,一些組織穩定的職業社團相繼出現。建國初,由於各級政府的扶持,茂腔開始進入昌盛時期,鄰縣不少演員流入高密,成為藝人云集之地,農村劇團多達44處,能堅持常年演出活動的就有21處。

  在這些民營劇團中,陣容較強的有「群力」、「民樂」、「勝利」三個職業民營劇團。 全國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茂腔劇種的發展,通過戲曲改革,在縣裡成立了專業茂腔劇團。這些在舊社會被反動統治階級所鄙視,被誣之為「下九流」、「唱小戲」的藝人們揚眉吐氣,成為新中國受人尊重的文藝工作者。

  當時高密的茂腔演唱活動相當興盛,造就了一大批新一代茂腔演唱藝人、名家,為茂腔的傳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焦桂英、高潤滋、李觀行(編導)、張其榮、牟家明(編導)、範兆啟、範雲潔、高述青、宋愛華、徐德成、宋群、蔡得花、宋鳳江等茂腔名家脫穎而出。

  茂腔名角焦桂英,精於青衣也擅長花旦,會戲近百出,演技精湛,藝德高尚,高密的長輩們一提起焦桂英來就眉開眼笑讚不絕口,戲迷們說:「茂腔的特點是打冒,焦桂英的冒誰也比不了,她那句老花腔『罷罷罷呀我的大相公』一個高冒翻上去接著再低聲細音滑下來,顫顫悠悠彎彎鉤鉤,酸溜溜的那個味真是麻煞人,恣死了!」還有的戲迷說:「別說她打冒,焦桂英喘出的氣來都帶茂腔味。」可見當時群眾對她的喜愛程度有多高。半個世紀以來,她承前啟後,奮力創新,為茂腔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高密城鄉及周邊地區的群眾愛稱為「風流旦」、「戲母子」,為茂腔劇種的創新、發展奠定了深厚的藝術基礎。

  傳統劇目有100種左右,經常演出的有「四大京」:《東京》(《趙美蓉觀燈》)、《西京》(《皮秀英尋夫》)、《南京》(《杜京郎尋父》)、《北京》(《於秀英求情》);「八大記」:《羅衫記》、《玉杯記》、《繡鞋記》、《火龍記》、《金簪記》、《鑰匙記》、《風箏記》、《絲蘭記》等。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