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夏天吃什麼螺螄粉好吃(53種美食上榜國家級非遺)

2023-05-11 10:07:47

#柳州螺螄粉上榜國家級非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

2021年6月10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迅速衝上熱搜,這一批國家級非遺一共175項,其中美食類53種,網友們紛紛評論:「真香啊」!都有哪些美食上榜呢?螺螄粉、沙縣小吃、米粉、果脯、臭豆腐、胡辣湯……統統榜上有名!吃的、喝的、特產,都有了。就讓我們來共同盤點一下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上榜的53種美食吧!

一、美食小吃類(柳州螺螄粉、廣州沙河米粉、桂林米粉、沙縣小吃、西華縣逍遙胡辣湯、長沙臭豆腐、泰安豆腐、凱裡酸湯魚、寧夏吳忠手抓羊肉、南京綠柳居素食)

1.米粉製作技藝(廣西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

「不食螺螄粉,枉為柳州人」。廣西柳州螺螄粉最近幾年可謂風光無限。先是成為網紅第一美食,某寶銷量第一的休閒食品,後又相繼成為區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8年,柳州螺螄粉手工製作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柳州市螺螄粉協會會長倪銚陽被確立為柳州螺螄粉手工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016年5月1日柳州螺螄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標準代號為:DBS 45/34—2016正式實施。該標準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辦法》規定,經自治區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發布的。標準中規定,柳州螺螄粉是以幹米粉(或調製幹米粉)和螺螄肉湯料為主要原料,加入辣椒油配料包、酸筍配料包、腐竹配料包、花生配料包等,經包裝製成。

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螄粉」獲得國家地理標誌商標。

2021年5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申報的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柳州螺螄粉」商標目前已在18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保護。

2021年1-4月,預包裝柳州螺螄粉出口額約700萬元人民幣。

螺螄粉具有酸、辣、鮮、爽、燙的獨特風味,非常美味。螺螄粉的味美主要因為它有著獨特的螺螄湯料,由螺螄肉、三奈、八角、肉桂、丁香、辣椒等13種天然香料和味素、蔗糖等配製而成。

廣西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豬骨熬湯→腐竹油炸→炸辣油→幹炒酸筍後加湯煮沸→煮米粉、放配菜。

1.1、豬骨熬湯。豬骨,大料,沙姜,幹棗,枸杞,香菇加水熬成湯待用;

1.2、腐竹油炸。腐竹油炸之後切塊待用;

1.3、炸辣油。炸完腐竹的油趁熱澆到盛著辣椒粉的碗裡製成辣椒油待用;

1.4.幹炒酸筍後加湯煮沸。乾鍋(不加油)炒幹酸筍後加辣椒油、鹽爆炒,加入骨湯、腐竹、螺螄湯料煮沸;

1.5.煮米粉、放配菜。清水燒開後放入米粉,煮好撈出裝碗,加入適量油水,淋上骨湯,灑上切碎的酸豆角、香菜、小蔥、香辣可口的螺螄粉,製作完成。

2.米粉製作技藝(廣東省廣州市沙河粉傳統製作技藝)。

沙河粉(Shahe Rice Noodles)簡稱河粉,廣東人稱之為「湯河粉」或「湯河」,是中國南方地區以及越南等地的一種特色小吃,屬於粵菜,因該小吃最早出自廣州市沙河鎮而得名。其主要食材為大米。該小吃口味滑,爽軟韌柔勁道;做法是用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帶狀,烹飪時間為15~30分鐘。 沙河粉薄而透明,韌而爽滑,可湯煮,又可炒吃,其配製方面,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炒、撈、湯、蒸各式俱全。

清末,廣州市沙河鎮有一個小店鋪,名叫「義和居」,店主名叫樊阿香,首創沙河粉。他買來優質的安南米,請人揀去裡面的沙子雜質,用白雲山水浸上兩個多鐘頭,待米浸軟後,又用白雲山水磨成米漿,蒸成米粉。由於白雲山水水質優良,製成的沙河粉又薄又韌,細滑可口,本地居民,過往客商都喜歡光顧,生意十分紅火,沙河粉就成了沙河鎮的特產。

沙河粉傳統製作技藝:去除雜質→清水洗淨→浸泡→磨成稀粉漿→倒入竹篦子上攤平→放入大鍋沸水中→旺火蒸熟→晾涼後切成帶狀。

制粉,將大米去淨雜質,用清水浸泡1小時,磨成稀粉漿10千克。取適量的粉漿倒在密眼竹箕內,攤平,放入大鍋沸水上,加蓋用旺火蒸熟,晾涼後切成帶狀。

3.米粉製作技藝(桂林米粉製作技藝)。

桂林米粉是桂林市的一道傳統小吃,以早秈米和滷水為原料,有22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桂林米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在秦始皇統一中國開鑿靈渠時期所創,興安也成為桂林米粉的發源地。如今,在桂林大街小巷遍布著數以千計的米粉店,桂林的男女老幼,十分鐘愛米粉。

最傳統正宗的桂林米粉,米粉以其白、嫩、爽、香的特點吸引了八方食客。米粉製作工藝源於傳統,優於傳統,以獨創的米粉香滑、滷水香濃、佐料豐富等優勢,這也是正宗桂林米粉所要具備的獨特口感優勢。

正宗桂林米粉是不放湯的,有湯的都是不正宗的,桂林人稱為滷粉。為什麼叫滷粉呢?因為提味的核心是滷水。滷水用各種香料加牛骨髓,牛肉熬製(這個就是主要肉料,熬滷水的時候順帶製作)以及帶皮豬肉(我們稱之為鍋燒,還要經過油炸使其皮發泡且脆)。配料主要是香菜,蔥花,炸黃豆及炸花生。做粉時,米粉滾水,桂林人稱之為冒粉。粉冒好後放入碗中,加少許油,適量滷牛肉(切很薄的薄片)及鍋燒,加少許酸豆角、炸花生、炸黃豆,最後加入半勺滷水。香菜蔥花由客自添。因為熬滷水時加了牛骨髓,所以滷水自帶一定粘性,拌勻後,會附著在每一根米粉上,均勻入味,成為原本寡淡的米粉的味魂。每家滷水配方有少許不同,總體來說,香而有回甘,加上鍋燒的脆,滷牛肉的味,再輔以炸黃豆及炸花生多層次的香脆和酸豆角的酸爽,缺一不可,混合成為一種桂林米粉獨特的美味氣質。

桂林米粉製作技藝:用清純的灕江水,將桂林優質大米泡漲,研磨化為漿並濾幹,揣成粉團煮熱,然後壓榨出根根米粉,再在水中團成一團,經過了反覆揣揉,更加筋道有彈性。

4.小吃製作技藝(福建三明沙縣小吃製作技藝)。

聞名全國的沙縣小吃實際上是屬於源遠流長的古代中原飲食文化傳統的一個分支,沙縣的不少小吃,還保留著古老的傳統意識文化的特點,有的小吃的製作方法甚至保留著原始的特點,堪稱古代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活化石」。主要品類有扁肉 ,燒麥,肉包,米凍,喜粿,拌麵,雲吞,蒸餃,酸辣粉,炒麵等,近些年沙縣小吃把連鎖門店開到了全國各地。

據不完全統計,沙縣各類小吃有上百種,常年供應的有幾十種,蒸、煮、炸、烤、醃,加工方法多樣,米、面、芋、豆腐原料獨具地方特色,且來源豐富,家家戶戶都能做上幾樣,城區街頭巷尾日夜24小時都有小吃應市,非常方便。

5.小吃製作技藝(河南周口西華縣逍遙胡辣湯製作技藝)。

逍遙胡辣湯,逍遙鎮胡辣湯是中華風味名吃之一,正宗的胡辣湯中只用胡椒不用辣椒,即「胡亂辣」,各種辣味加在一起。經過民間若干年的加工發展,一種以適合北方人口味、辣味醇鬱、湯香撲鼻的胡辣湯在逍遙鎮誕生,色香味俱佳。

逍遙胡辣湯製作技藝:

所需原料:牛肉丁、花生豆筋切絲、海帶、幹黃花菜水發開切段、粉條、胡椒粉、生薑粉、十三香、鹽澱粉、味精或雞精、香油。

製作步驟

5.1、鍋裡加水燒開把牛肉丁煮熟,下入花生。(胡辣湯的紅色是來自花生仁的紅色外皮)。

5.2、煮到花生仁顆粒飽滿,想吃脆點的花生,這時就可下入海帶絲、豆筋絲、黃花菜段,再煮十來分鐘,放入粉條。想吃麵點的花生就晚點下海帶絲、豆筋絲、黃花菜段。

5.3、出鍋前加入輔料胡椒粉、生薑粉、十三香、鹽、澱粉、攪勻。最後點些味精或雞精。喝時淋點香油。麻、辣、鹹、香回味無窮。

6.小吃製作技藝(湖南省長沙市火宮殿臭豆腐製作技藝)。

火宮殿臭豆腐是湖南省長沙市的一道傳統名小吃,選用黃豆為原料的水豆腐,經過專用滷水浸泡半月,再以茶油經文火炸焦,佐以麻油,辣醬。它具有"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軟如絨"的特點,奇在以臭命名,不同於其它食滷以香自翊。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外焦微脆,內軟味鮮。這是因為滷水中放有鮮冬筍、瀏陽豆豉、香菇、上等白酒等多種上乘原料,故味道特別鮮香。

火宮殿臭豆腐製作技藝:製作豆腐→油炸臭豆腐→滷水製作方法。

6.1、製作豆腐。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淨,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兌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一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分鐘後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6.2、油炸臭豆腐。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小時左右,撈出豆腐冷卻。然後將豆腐放入滷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個小時,夏季約浸泡2小時左右,冬季約需6~10個小時,泡好後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乾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分鐘,炸制焦黃,撈出放入盤內,用筷子在豆腐中間鑽一個洞,將辣椒油、醬油、麻油倒在一起調勻,放在豆腐洞裡即成。

6.3、滷水製法。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後,在汁水內加鹼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酵後即成滷水。

7.凱裡酸湯魚製作技藝(貴州省黔東南州凱裡市)。

凱裡酸湯魚是貴州省凱裡市的一道特色小吃,肉質鮮美、酸辣可口,屬於貴州「黔家特色菜」,該菜品的製作原料主要有酸湯、魚、蔥等。其魚多選用當地出產的稻花鯉或鯰魚、草魚,酸湯最佳製法是以米湯自然發酵為湯底,配以木姜子、醃製西紅柿醬、糟辣椒等多種作料熬煮而成。

黔東南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躥(音lào cuān,方言,意為走路不穩,東偏西倒)」。酸湯類菜餚,在黔東南自治州各縣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凱裡市區最為典型,故外界統稱為凱裡酸湯魚。凱裡酸湯魚分苗族白酸湯和侗族紅酸湯兩類。白酸有點難,一般都是用紅酸多,用天然成熟的番茄熬成番茄醬做成紅酸湯。現已發展成為酸湯系列飲食(如酸湯雞、酸湯鴨、酸湯狗肉、酸湯羊肉、酸湯牛雜、酸湯大魚頭、酸湯豬腳、酸湯大腸、酸湯排骨、酸湯螺螄等)。

8.豆腐傳統製作技藝(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

泰山豆腐主要來源於泮汶河兩岸的村莊,以岱陽灌莊、結莊,城東南黃家莊等地產的豆腐質量最佳。豆腐色白如雪,鮮嫩如乳,看著水汪汪且有彈性,久煮不老宜不糊,與萊蕪、新泰、肥城、寧陽、歷城四邊縣市區所產的豆腐相比,確有獨到之處,人們習慣把泰山城區的豆腐稱為「泰山神豆腐」。

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用泰山的山泉水製作出來的豆腐實在是美味。看上去白白的、滑滑的、嫩嫩的,一碰就能出水似的。買回一塊新鮮的豆腐家裡一般不會炒著吃,而是切成小塊,拌上蒜泥就這樣原汁原味地吃起來。泰安的豆腐數黃家莊的有名,泰安有出名的豆腐宴,光用豆腐就能做出300多個菜品。

9.牛羊肉烹製技藝(寧夏吳忠手抓羊肉製作技藝)。

手抓羊肉已經成為吳忠家家必備的傳統菜,每逢重大節日,老百姓都會宰羊,烹煮手抓,味道相當地道。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寧夏十大經典名菜。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攝製組到吳忠市拍攝手抓羊肉時,馬國強(吳忠國強手抓總店創始人的兒子)親自出鏡,向全國人民展示了傳承烹煮羊肉的手法。作為國強手抓第三代傳人,馬桂芳大兒子馬國強至今仍保留著一個習慣,那就是每天凌晨親自到市場挑選羊肉,經過認真清洗後才開始下鍋,確保當天的肉當天銷完。他說,「店裡選用的羊肉必須是鹽池灘羊,而且必須是羯羊羊的年齡一般在1至2歲,重量也要控制在30斤左右。配上我們研發的調味品,煮出來的羊肉才能做到軟、嫩、鮮、香,肥而不膩、無羶味。」灘羊肉」之所以是羊肉中的精品,是因為其肉質細嫩,脂肪少而分布均勻,膽固醇含量低,無羶味,營養豐富,羊肉具有特殊風味。中國最好吃的羊肉在鹽池,鹽池最好吃的羊肉則在麻黃山。

10.素食製作技藝(江蘇省南京市綠柳居素食製作技藝)。

綠柳居菜館始建於1912年,當年因坐落於秦淮河畔綠柳之中,故名「綠柳居」,以經營正宗素食聞名遐邇。綠柳居的素菜素點上承六朝餘緒,下應時令風尚,採用新鮮原料精工細作,造型逼真,口味獨特,具有「鮮、嫩、燙、脆、香」的特點,經過多年來不斷的發展和創新,出品了一大批深受老百姓喜愛的佳餚。

綠柳居素菜烹製技藝繼承了中國南派素食烹製技藝,反映了中國南派素食烹製技藝特點,對研究素食文化具有重要的實物和史料價值 。

綠柳居素食產品,繼承了我國古代素食烹製技藝,經過100年以來數代人的繼承與發展,形成了特有的技藝風格和特徵:

10.1、選料嚴謹。一是講究品質。製作素菜,完全選用蔬菜原料加工,且採用蔬菜中的精華部分,如青菜要選用菜心,豆粉需用上好的綠豆粉,並多採用一些真菌、鮮筍等原料。二是講究新鮮。所有綠葉蔬菜全部是當天採摘的,隔日一律不用。三是講究規格。綠柳居素食製作的原材料非常講究規格,如三絲素刀魚所選用的土豆為當天採摘,大小差不多,重量基本在一兩五左右。四是講究精細。用什麼原料烹製什麼菜餚,甚至用什麼季節的原材料烹製菜品最佳,處處都有講究。

10.2、工藝精細。在運用炸、溜、爆、炒、蒸、煮、烹、醃、拌、燻、熗等傳統技法中,講究精細,嚴格執行標準工藝,如香芋麵筋,香芋去皮切成1.5 釐米方塊,水麵筋撕成3 釐米長、1.5 釐米寬、0.2釐米厚片。

10.3、造型逼真。綠柳居的素菜葷做的菜餚,不僅口味與葷菜相似,而且形狀以假亂真。如綠柳居傳統名菜——三絲素刀魚與真刀魚的外形不相上下,而金盞鴿蛋、猴頭海參、素鮑魚、素火腿等菜品均栩栩如生、令人嘆絕。

10.4、口感獨特。綠柳居烹製素菜菜餚時多用素滷,因此,菜品具有獨特的蔬菜清香。

二、釀酒技藝(五加皮酒、洋河酒、西鳳酒、董酒、古井貢酒、景芝酒、劉伶醉酒、青稞酒、紅麯酒)

1.嚴東關五加皮酒釀酒技藝(浙江省建德市)。

嚴東關五加皮酒,浙江省建德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入選第五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嚴東關五加皮酒因產於古嚴州府城的東關而得名。據古嚴州府志記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嚴東關五加皮酒釀酒技藝興盛於浙江建德新安江一帶,徽州藥商朱仰懋在古嚴州創辦致中和酒坊,釀造嚴東關五加皮酒,已有256年的歷史,世代相傳,延續至今。

嚴東關五加皮酒以優質白酒為酒基,融合當歸、玉竹、人參、五加皮、黨參、山奈、砂仁等29味中藥材,添加糯米、蜜酒、白砂糖,與千島湖泉水精心釀製而成。是一種集蒸餾酒與釀造酒配製而成的佳釀,同時具有兩類發酵酒的製作工藝。嚴東關五加皮酒色如榴花、香若蕙蘭、金黃掛杯、口味獨特,被稱為色、香、味俱全的好藥酒,對人體具有養生保jian作用。

2.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江蘇宿遷洋河酒釀造技藝)。

洋河酒釀造技藝始於唐代,發展於明、清,尚可考證的歷史已有四百多年。制曲工藝以小麥、大麥、豌豆為原料,按一定比例,人工踩制,曲房內自然接種,發酵頂火溫度約為60-63℃,並經過約60天的發酵和4-6個月的長期儲存,方可使用。釀酒工藝以高粱為主要原料,稻殼為輔料,中高溫曲為糖化、發酵劑和生香劑,老窖固態發酵、低溫入池、緩慢發酵、續叉配料、清蒸混吊、分層蒸餾、量質接酒、分等貯存、陶壇長期陳化老熟、精心勾調等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精製而成。洋河酒釀造技藝是傳統釀酒技藝,根據特有的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創造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複製性。先後入選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洋河酒是中國傳統的老牌八大名酒之一。多次榮獲「國際名酒」和入選中國八大名酒行列。天之藍、海之藍、夢之藍、洋河大麯等系列酒深受人們的喜愛,已經榮登艾瑞白酒品牌排行榜三甲的位置。

3.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陝西寶雞市鳳翔區西鳳酒釀造技藝)。

西鳳酒是我國八大名酒之一,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豔,集清香、濃香之優點融於一體,諸味諧調,回味舒暢,風格獨特,被譽為「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頭」。屬鳳香型大麯酒,被人們贊為「鳳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酒度分39度、55度、65度三種。適時飲用,有活血驅寒,提神祛勞之益。

西鳳酒釀造工藝採用續渣發酵法,發酵窖分為明窖與暗窖兩種。工藝流程分為立窖、破窖、頂窖、圓窖、插窖和挑窖等工序。西鳳酒以大麥、豌豆制曲,優質高梁為原料,配以天賦甘美的柳林井水,採用高溫培曲,土暗窖發酵,續渣混蒸混燒而得的新酒,需貯存三年,再經精心勾兌而成。具體釀造工藝如下:

3.1、工藝操作。西鳳酒生產採用續渣配料老五甑法發酵(即連續發酵法),一年為一個生產周期,第一年九月立窖,第二年七月挑窖。全生產過程分為立(立渣)、破(破渣)、頂、圓、插(停止投糧)、挑(糟醅)六個過程。要求:開水適量(即施底鍋水以利殺菌排酸、潤料、增香的作用);熱擁法做窖(即低水分,入池水分要求在56%左右;小曲量,加曲量為原糧的18-20%;適溫入池,適當的提高入池溫度約在18-20℃,以適應發酵期短,促進窖醅發酵生香);泥封窖(每窖入池完畢用新泥土封窖,以擴大酒醅與土的接觸面,促進增香,同時起防菌侵入及保溫發酵的作用)。

3.2、發酵容器。西鳳酒是用土窖池發酵,窖池每年更新一次,去掉窖壁、窖底、老窖皮,再換上新土,這樣既有生長己酸菌的條件,又能給予嚴格的控制,使其所產酒中的己酸乙酯等成分受到限制(西鳳酒中的己酸乙酯含量一般在20~10毫克/100毫升)控制在濃香不露頭的程度。

3.3、發酵周期。西鳳酒傳統發酵期僅為11—14天,是名酒中微量香味成分並不少,如西鳳酒中微量香味成分能檢測出的已達270餘種,不但有酯類化合物,而且有芳香族化合物存在。

3.4、制曲工藝。西鳳大曲屬中高溫曲,熱曲最高溫度為60℃。西鳳大曲的工藝可以概略為:選用清香大曲的制曲原料而不採用清香大曲的培養工藝,採用了高溫培曲工藝而不選用濃醬香大曲的制曲原料。這就使西鳳大曲獨創一格,具有清芬、濃鬱的曲香,集清、濃香型大曲二者兼一的優點。

3.5、貯酒容器。西鳳酒的傳統容器是用當地荊條編成的大簍,內壁糊以麻紙,塗上豬血等物,然後用蛋清、蜂蠟、熟菜籽油等物以一定的比例,配成塗料塗擦,晾乾,稱為「酒海」。這種貯存容器與其它酒廠的貯酒容器不同,實屬獨創。其特點是造價成本低,存量大,酒耗少,利於酒的熟化,防滲漏性能強,適於長期貯存。

4.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安徽亳州古井貢酒釀造技藝)。

古井貢酒是亳州傳統名酒,屬於亳州地區特產的大曲濃香型白酒,有「酒中牡丹」之稱、被稱為中國八大名酒之一。古井貢酒以「色清如水晶、香純似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獨特風格,贏得了海內外的一致讚譽。古井貢酒先後四次蟬聯全國評酒會金獎,榮獲中國名酒稱號。1988年在第13屆巴黎國際食品博覽會上榮登榜首 。古井貢酒商標為「年份原漿」 。1989年第五屆全國評酒會金質獎,中國名酒。2013年古井貢酒釀造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國保」;2013年 古井貢酒榮獲2013品牌中國華譜獎。 2020年7月27日,古井貢酒入選中歐地理標誌第二批保護名單。2021年5月24日古井貢酒釀造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古井貢酒釀造技藝:

4.1、採用固態雙邊發酵、混蒸混燒、續糟配料、甑桶蒸餾等傳統操作方法,母糟經過多輪次循環發酵,富集了大量的呈香呈味物質和香味物質的前驅物質;

4.2、採用獨特的「兩花一伏」大曲,即春季制的「桃花曲」中溫曲,夏季制的「伏曲」高溫曲和秋季制的「菊花曲」中高溫曲。三種大曲經過合理配比,賦予了獨具個性的古井貢酒大曲微生物系;

4.3、採用了多糧投料、「三高一低」(入池澱粉高、入池酸度高、入池水分高、入池溫度低)、「三清一控」(清蒸原料、清蒸輔料、清蒸池底醅、控漿除雜)等獨特技術和分層出池、小火餾酒、量質摘酒等多道工序;

4.4、根據不同的質量需求,採用不同的釀造工藝,從而釀製出不同風格的美酒,如採用「留醅發酵」可生產出幽雅型酒,採用「回醅發酵」可生產出醇香型酒,而通過正常發酵,則可生產出醇甜淨爽型酒;

4.5、基礎酒經分級貯存5年以上,再經反覆的勾調、品評、調味,定型後,才能灌裝出廠,與廣大消費者見面。

5.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貴州遵義董酒釀造技藝)。

董酒產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董公寺鎮,是中國老八大名酒之一,貴州省僅有的兩大國家名酒之一。 董酒生產工藝和配方在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在蒸餾酒行業中獨樹一幟,被國家權威部門永久列為「國家機密」。 2008年8月由國家主管部門正式確定「董香型」白酒地方標準,而董酒則是國內「董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董酒採用優質高粱為原料,小曲小窖製取酒醅,大曲大窖製取香醅,酒醅香醅串蒸而成。其工藝簡稱為「兩小,兩大,雙醅串蒸」。這一獨特精湛的釀造工藝造就董酒的典型風格:既有大麯酒的濃鬱芳香,又有小麯酒的柔綿、醇和、回甜,還有微微的、淡雅舒適的百草香和爽口的微酸,酒體豐滿協調。

董酒釀造技藝:「三獨特」

5.1、董酒是用130多味中草藥入曲,大曲大窖制香醅、小曲小窖製酒醅。

5.2、董酒是將小麯酒醅串蒸大曲香醅,這一串香工藝五十年前推向全國,卓見成效。

5.3、董酒大小窖池築法獨特,與其他知名白酒迥然不同。獨特的技藝造就董酒的獨特風格和香味。

6.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山東濰坊安丘景芝酒傳統釀造技藝)。

景芝酒產自中國山東省安丘市景芝鎮, 迄今已有5000年釀酒歷史。1948年,政府集72家釀酒作坊於一體創立山東景芝酒廠,是中國最早的國營白酒企業之一。1993年改制為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原酒產能3萬噸,總資產38億元。景芝從發現「芝麻香」,研究「芝麻香」,到芝麻香型白酒的最終確立,用了整整半個多世紀。1995年國家正式確立了以景芝酒為代表的芝麻香型白酒。一品景芝融合「醬、濃、清」三種名酒香型之工藝精華,成就了珍稀芝麻香。她芝麻香幽雅純正,醇和細膩,香味協調,風格典雅。 一品景芝,三味天下。

景芝酒傳統釀造技藝:

21字釀造真經:「糧必精、水必甘、曲必陳、器必潔、工必細、貯必久、管必嚴」。

一長一低六高釀酒技藝:「長期貯存、低水分、高酸、高澱粉、高蛋白、高溫曲、高溫堆積、高溫發酵」。

7.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青海西寧互助縣青稞酒傳統釀造技藝)。

青稞酒,藏語叫做「羌qiang」,是用青稞釀造的酒。青稞酒色微黃,酸中帶甜,有「藏式啤酒」之稱,是藏族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也是歡度節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

青稞酒的特點:不上頭、不口乾、醒酒快、男女皆宜。

青稞酒獨特之處:(和一般白酒不同地方)。

1.釀酒主料不同:以青稞為主。

2.釀酒環境不同:高原氣候(氣溫、氧氣含量)。

3.釀酒用水不同:雪山聖水,天然礦泉水。

4.酒文化不同:青稞酒、酥油茶、哈達是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送親酒、迎親酒充分體現西域人民的熱情和豪放。

青稞酒傳統釀造技藝:

首先把青稞洗淨,但不能讓青稞在水裡時間過長。然後倒進鍋裡,放入多於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水大火燒開。當水被青稞吸收完,火改為文火,邊煮邊用木棍上下翻動青稞,使青稞全部熟透,並隨時用手指捏一下青稞粒,等到八成熟時,把鍋拿下來,涼20-30分鐘,趁青稞溫熱時,攤在已鋪好的乾淨布上,然後撒勻酒麴。撒酒麴時,青稞要不燙不涼。撒完酒麴之後,再把青稞裝在鍋裡,用棉被等保暖的東西包好。夏則兩日冬則三日,即能發酵。如果溫度適宜,一般只過一夜就會聞到酒味兒,兩三日後把發酵好的青稞裝入過濾青稞酒的陶製容器中(缸),同時按照一瓢青稞四瓢水的比例加水,這樣就釀出「頭道」青稞酒來。頭道酒接完,即可再加水釀二道酒。加水比例是一瓢青稞三瓢水,第三道也是同樣的比例,而最多只能釀到第四道。一般來說,頭道的口感最好,二道三道慢慢變淡變酸,但差別也不會太大。第四道的時候,已經不太適合飲用,一般會加上酥油、人參果、紅糖、奶渣一起煮,煮開後再放些糌粑一起吃。也有直接和糌粑吃的用法。

8.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河北保定徐水劉伶醉酒釀造技藝)。

劉伶醉酒,河北省徐水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劉伶醉酒採用優質多糧為原料,以老五甑工藝釀造,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濃鬱,綿甜醇和,酒體濃厚,尾淨香長」的典型白酒風格。

劉伶醉酒釀造技藝:

劉伶醉系採用傳統老屋甑工藝進行生產,除將直火蒸餾改為蒸汽蒸餾,人工打提挑水改為機井供水,粉碎、照明倒酒等使用機械設備和酒泵外,其他基本上延續著傳統工藝生產。

9.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福建寧德屏南縣紅粬黃酒釀造技藝)。

福建紅曲黃酒是中國三大典型黃酒之一。在屏南,隨便到哪一戶人家做客,熱心的主人都少不了為客人備上一壺黃酒。屏南紅曲製作與黃酒釀造技藝,在歷史傳承過程中,不斷創新和發展,並形成獨特的閩派黃酒,承載著閩東北獨特的黃酒文化特質。

屏南縣紅粬黃酒釀造技藝:以紅曲米、大米為主要原料,先將紅曲米在55~65℃條件下糖化、液化4 h,冷卻至30℃以下,添加蒸熟的大米、水以及酒母、混合曲、酶製劑等糖化發酵劑,投料發酵生產紅曲黃酒。結果表明,該工藝操作簡單、發酵過程安全可控,釀造得到的產品酒精度、總糖、總酸等指標均較為適宜,具有紅曲黃酒獨特的風格。

三、茶葉製作技藝(嶽陽君山銀針茶、雲南德宏州德昂族酸茶、南京雨花茶、雅安蒙山茶、寧德福安坦洋工夫紅茶、龍巖漳平水仙茶、宜昌長勝川青磚茶、九江修水寧紅茶、鹹陽茯茶)

1.黃茶製作技藝(君山銀針茶製作技藝)(湖南省嶽陽市君山區)。

君山銀針是產自湖南省嶽陽市君山區的一種中國名茶,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屬於黃茶。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金鑲玉色塵心去,川迥洞庭好月來。」

君山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據說文成公主出嫁時就選帶了君山銀針茶帶入西藏。清朝時被列為「貢茶」。據《湖南省新通志》 記載:「君山茶色味似龍井,葉微寬而綠過之。」古人形容此茶如「白銀盤 裡一青螺」。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被納為貢茶,俗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白毫如羽,芽身金黃髮亮,著淡黃色茸毫,葉底肥厚勻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變其味。 衝泡後,芽豎懸湯中衝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君山銀針茶製作技藝:殺青→攤晾→初烘→初包→復烘→復包→足火→貯藏。

1.1、殺青。鍋在鮮葉殺青前磨光打蠟,君山銀針茶殺青在20°的斜鍋中進行,溫度掌握「先高(100~120℃)後低(80℃)」,每鍋投葉量300克左右。茶葉下鍋後,兩手輕輕撈起,由懷內向前推去,再上拋抖散,讓茶芽沿鍋下滑。動作要靈活、輕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頭彎曲、脫毫、茶色深暗。約經4~5分鐘,芽蒂萎軟清氣消失,發出茶香,減重率達30%左右,即可出鍋。

1.2、攤晾。殺青葉出鍋後,盛於小篾盤中,輕輕楊簸數次,散發熱氣,清除細末雜片。攤晾4~5分鐘,即可初烘。

1.3、初烘。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溫度掌握在50~60℃,烘20~30分鐘,至五成幹左右。初烘乾溼程度要掌握適當,過幹,初包悶黃時轉色困難,葉色仍青綠,達不到香高色黃的要求;過溼,香氣低悶,色澤發暗。

1.4、初包。初烘葉稍經攤晾,即用牛皮紙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於箱內,放置40~48小時,謂之初包悶黃,以促使君山銀針特有色香味的形成,是君山銀針製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葉不可過多或過少,太多化學變化劇烈,芽易發暗,太少色變緩慢,難以達到初包的要求。由於包悶時氧化放熱,包內溫度逐升,24小時後,可能達30℃左右,應及時翻包,以使轉色均勻。初包時間長短,與氣溫密切相關。當氣溫20C左右,約40小時,氣溫低應當延長。當芽現黃色即可松包復烘。通過初包,銀針品質風格基本形成。

1.5、復烘。復供的目的在於進一步蒸發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質,減緩在復包過程中某些物質的轉化。溫度50℃左右,時間約一小時,烘至八成幹即可。若初包變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幹為宜。下烘後進行攤晾,排晾的目的與初烘後相同。

1.6、復包。方法與初包相同。歷時20小時左右。待茶芽色澤金黃,香氣濃鬱即為適度。

1.7、足火。足火溫度50~55℃,烘量每次約0.5公斤,倍至足幹止。加工完畢後按芽頭肥瘦、曲直、色澤亮暗進行分級。以壯實、挺直、亮黃者為上;瘦弱、彎曲、暗黃者歡之。

1.8、貯藏。將石膏燒熱搗碎,鋪於箱底,上墊兩層皮紙,將茶葉用皮紙分裝成小包,放在皮紙上面,封好箱蓋。只要注意適時更換石膏,銀針品質經久不變。

2.德昂族酸茶製作技藝(雲南德宏州芒市)。

德昂族是一個有悠久種植茶樹和飲茶歷史的民族,被譽為「古老的茶農」。自古以來就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藏在深閨人不識,微酸微苦味甘甜」,這句詩形容的就是德昂族的酸茶,其工藝祖輩相傳。德昂族的酸茶大約有2000多年歷史,酸茶隨著歷史的變遷一直發展到現在。德昂族人民的生活離不開茶。「出生茶」、「成年茶」、「集會茶」、「社交茶」、「戀愛茶」、「定親茶」等等茶俗幾乎始終伴隨著每個德昂族人民的生命歷程。

德昂族酸茶可泡著喝,可嚼著吃。此茶喝完有強烈的回甘,部分人群有體味出吃過滇橄欖的感覺!

德昂族酸茶的製作技藝:採摘→揉捻→裝筐→入酵池→發酵→出酵→太陽曬乾→揀剔→蒸壓→乾燥→檢驗→包裝入庫。

3.綠茶製作技藝(江蘇南京雨花茶製作技藝)。

雨花茶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屬綠茶類,其種植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陸羽的《茶經》中便有記載,曾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是中國經典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南京雨花茶是綠茶炒青中的珍品,也是中國三針之一,是優質細嫩針狀春茶,當茶芽萌生至一芽三葉時,於清明前約十天開採直至清明,只選一芽一葉芽葉,採下長度為2至3釐來的茶芽,殺青,揉捻,整形乾燥,塗烏柏油手炒,每鍋只可炒250克茶。雨花茶以碧綠的茶色,清雅的香氣、甘醇的滋味聞名。雨花茶衝上開水,水面頓顯白毫,茶入水即沉衝泡後茶色碧綠、清澈,香氣清幽,品飲一杯,沁人肺腑,齒頰留芳 ,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色、香、味俱全,是上等佳品。

雨花茶製作技藝:精採茶葉、輕度萎凋、適度揉捻、整形乾燥。

3.1、精採茶葉。一般在清明前後採摘,鮮嫩勻度要求高,採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茶葉長度為2~3釐米。採摘時的方法是提手採摘。對採摘的鮮葉要進行」剔別」。每批採下的鮮葉應大小均勻整齊,不帶單片葉、對夾葉、魚葉、蟲傷葉、紫葉、紅葉、空心芽等。每斤幹茶約需芽頭4.5萬個左右。

3.2、輕度萎凋。鮮嫩茶葉採回,剔幹以後,要儘快簿攤於光潔的竹墊上。在溫度為20~25℃的車間陰涼通風處攤放3~5小時,在這段時間要翻動一兩次。操作時手法要輕.抖散要勻。經過適度的攤放.使芽葉內的水分輕度散發,有清香氣產生時即可炒制。

3.3、適度揉捻。在殺青葉沒有完全冷卻時開始揉捻。採用雙手揉捻的方法,每揉2~3分鐘,解塊散熱一次。揉捻全過程時間為8~10分鐘,中間解塊2~3次。將經過揉捻的茶葉入鍋「毛火緊條」。鍋溫在85℃左右,雙手揉搓、攤、撒、一直反覆要在20分鐘左右把葉子搓成條形狀。

3.4、整形乾燥。整形乾燥時,掌握鍋溫在85-90℃,投葉前鍋面先擦少許專用油。揉捻葉下鍋後,一邊翻炒,一邊抖散。待茶葉略幹時,將茶葉放在手心雙手輕輕滾轉搓條,並與抖散結合,防止鬱悶。待葉子稍不粘手時,將鍋溫降至60~65℃,五指伸開,兩手合抱葉子,順著一個方向,用手心滾搓,輕重相間,進行理條。鍋溫再升至75-85℃,用手滿握茶葉,向鍋心與鍋壁來回拉直條索二茶葉拿在手心,從虎口處擠出,目的是進一步拉直、掎緊。拉條用力要適當,防止樂扁、斷碎、脫毫。約15分鐘左右。茶葉達到九成幹時,即可起鍋攤涼。此時的茶時即為毛茶。

4.綠茶製作技藝(四川雅安蒙山茶傳統製作技藝)。

蒙山茶,產自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上,是雅安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蒙山茶」種植始於西漢,具有2000多年的種茶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素有「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的美譽。蒙山茶種植面積近5萬公頃,制茶企業達數十家,產值達數億元。蒙山茶甜香濃鬱,湯黃綠亮,味甘鮮醇,葉底黃綠明亮,黃芽扁平挺直,色黃油潤,金芽披毫。甘露緊秀銀毫,翠綠油潤,萬春銀葉緊細披毫,嫩綠油潤,玉葉長春緊細多毫,墨綠油潤。

蒙山茶傳統製作技藝:

蒙山茶屬綠茶類,主要包括蒙頂甘露、蒙頂石花、蒙頂黃芽、蒙山毛峰、蒙山春露茶等,在製作上不發酵,製作工序因各茶種各有不同。蒙頂甘露,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新鮮芽葉適當攤放,以高溫殺青,經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觀,條索緊卷,淺綠油潤,香氣高爽,味醇甘鮮,湯黃微碧,清澈明亮。蒙頂石花,嫩芽經殺青後,即在鍋中整形,後經攤涼再入鍋復炒,低溫烘乾。銀芽扁直整齊,湯色黃碧,香氣純鮮,味甘雋永。蒙頂黃芽,製法與石花大同小異,唯殺青後要揉捻。色澤黃亮,芽呈金黃色,香純清,味濃鮮,湯色清黃明亮。

5.紅茶製作技藝(福建寧德福安市坦洋工夫茶製作技藝)。

坦洋工夫紅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相傳於清鹹豐、同治年間(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試製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坦洋工夫紅茶以當地有性群體種為原料,外形緊結圓直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氣清鮮高爽,湯鮮豔呈金黃色,滋味醇厚,葉底紅勻光亮。

坦洋工夫紅茶製作技藝:歷史上坦洋工夫在初制過程中,要著重掌握好萎凋工藝,在高山茶區則十分重視加溫發酵的技術處理。坦洋工夫的精製一般採用多級複製,主產品回收的辦法,由於其產區遼闊,科學地拼配高山、平地,春夏秋季原料,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使坦洋工夫紅茶保持穩定的規格要求和質量標準乃是精製的關鍵。

6.紅茶製作技藝(江西九江修水縣寧紅茶製作技藝)。

修水寧紅茶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的特產,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修水有千餘年的產茶歷史。修水縣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降水1577.4毫米,年均氣溫16.5℃,適宜種植茶樹。修水寧紅茶,外形緊結,苗鋒修長,色澤烏潤,湯色紅亮,甜香高長,滋味甜醇,葉底淺紅。

寧紅茶製作技藝:寧紅茶採摘講究節氣時令,大概清明節前後採摘;講究選種,選取寧州小種的鮮葉嫩芽,一芽、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一葉開展及部分一芽二葉;製作講究科學,嚴謹,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工序而成。

7.烏龍茶製作技藝(福建龍巖漳平水仙茶製作技藝)。

漳平水仙茶是福建省龍巖市漳平市的特產,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是漳平茶農獨創的傳統名茶。漳平水仙茶主產區九鵬溪地區,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形成了漳平水仙茶獨特的品質。水仙茶香氣清高幽長,具有如蘭氣質的天然花香,滋味醇爽細潤,鮮靈活潑,經久藏,耐衝泡,茶色橙黃或金黃,細品有水仙花香,喉潤好,有回甘,暢銷於閩西各地及廣東、廈門一帶,並遠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先後獲得過中國農業博覽會、中國農副產品博覽會金獎。

漳平水仙茶製作技藝:採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包裝。

7.1、採摘。水仙茶的採摘時間是在穀雨前後的立夏前採摘,夏茶在夏至前,秋茶在立秋後。採摘嫩度對巖茶質量影響頗大。

7.2、萎凋。萎凋工藝,是形成水仙茶香味的基礎。水仙茶的萎凋方式,分日光萎凋、加溫萎凋兩種。萎凋原則是「寧輕勿過」。

7.3、做青。水仙茶的做青工藝,是從「散水」、「退青」到「青水」、恢復彈性,時而搖動,時而靜放,動靜結合,反覆相互交替的過程,既需搖動發熱促進變化,又要靜放散熱抑制變化。

7.4、炒青、揉捻。水仙茶的炒青、揉捻工藝,是形成香氣的關鍵工藝,高溫下完成團炒、吊炒、翻炒三樣主要動作,才能達到品質要求。

7.5、烘焙。明火高溫水焙→下焙後過篩→晾索→初揀→加焙燉火→團包→坑火→燉火。

8.黑茶製作技藝(湖北宜昌伍家崗長盛川新磚茶製作技藝)。

傳統長盛川湖北青磚茶外形為長方形,色澤青褐,香氣純正,湯色紅黃,滋味香濃。

長盛川品牌始於1368年,是湖北老字號,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1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洪武年間( 公元1368 年)何氏先祖何德海首制帽盒茶,成為青磚茶鼻祖,創建長盛川,在清代成為了當時當地最大的茶葉商戶,得到了清廷皇家御賜的紅色「雙龍票」,暢銷歐亞非,成為萬裡茶道國際茶葉貿易的主力,被譽為「亞歐萬裡茶道上的瑰寶」。

長盛川青磚茶製作技藝主要經過選葉,初制,渥堆發酵、陳化,複製,蒸茶、壓制,烘製、包裝等77 道工序,產品質量高低全憑師傅手藝和經驗判斷。

9.黑茶製作技藝(鹹陽涇陽縣茯磚茶製作技藝)。

茯磚茶又稱「封子茶」,「涇陽磚」,是再加工茶類中黑茶緊壓茶的一種。茯磚茶是陝西省涇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因為是夏天伏天加工的,香氣和作用酷似茯苓,外形像「磚」因此而得名「茯磚茶」。

茯磚茶是緊緻黑茶,因涇陽茯磚茶品中生長繁殖有一種有益麴黴菌——「金花菌」,生物學家現定名為「冠突散囊菌」,而形成了涇陽茯磚茶的獨特風格。茯磚茶其色澤黑褐油潤、金花茂盛、清香持久、陳香顯露、清徹紅濃、醇厚回甘綿滑,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

茯磚茶製作技藝:原料精選→ 篩分→蒸茶→渥堆發酵→熬茶汁→炒茶→司稱→蒸茶→裝模→壓製成型→晾置→退模→預包裝→進烘上架→發花→乾燥→檢驗合格→包裝→成品入庫。

四、烹飪技藝(中餐、徽菜、潮州菜、川菜、澳門土生葡人美食)

1.中餐烹飪技藝與食俗(中國烹飪協會)。

「中餐烹飪技藝與食俗」項目覆蓋全國餐飲行業和烹飪領域。由中國烹飪協會申報,入選了第五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餐烹飪技藝涵蓋了中國八大菜系:川菜、魯菜、淮揚菜、粵菜、浙江菜、閩菜、湘菜、徽菜,以及全國各地各種菜品的製作技藝。中餐食俗則涵蓋了中國56個民族各地不同的美食習慣、習俗。說白了,就是吃什麼、做什麼、怎麼做、怎麼吃、為什麼這麼吃?

2.徽菜烹飪技藝(安徽省)。

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是以安徽特產為主要原料,在採用民間傳統烹調技法的基礎上,吸收其它菜系技藝之長而烹製的以鹹鮮味為主的地方菜餚。徽菜是以徽州菜為代表的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的總稱。 其中皖南風味以徽州地方菜餚為代表,它是徽菜的主流和淵源。徽菜的主要風味特點為鹹鮮為主,突出本味,講究火功,注重食補。在烹調方法上以燒、燉、燜、蒸、燻等技藝為主。徽菜主要菜式有宴席大菜、五簋八碟十大碗、九碗六、八碗十二盤、六大盆、大眾和菜等。主要名宴有八公山豆腐宴、包公宴、洪武宴等。

前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的「徽州宴」事件,老闆娘經營的就是徽菜館,事件發生後人們紛紛起來抵制徽州宴,上海的徽州宴無辜躺槍。

3.潮州菜烹飪技藝(廣東省潮州市)。

潮州菜,也稱潮菜,是享譽中外的一大菜系,是中國四大菜系之粵菜的主幹與代表。 因「色、香、味、型」並美而飲譽中外,已有千年的歷史,在中國乃至世界烹飪文化中佔據重要的位置。食材講究、選料廣博、做工精細、中西結合、質鮮味美,「食在廣州、味在潮州」享譽海內外。 潮菜在2004年榮獲第五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團體金獎 ,連續三次被官方指定作為中國飲食文化唯一代表參與世博會。2004年10月,國家烹飪協會授予潮州「中國潮州菜之鄉」稱號。 2020年12月,潮州菜烹飪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潮州菜富有地方風味,以精於烹製海鮮、重視原汁原味而著稱。以昂貴著稱,其選料考究、刀工精細,且烹調方式多樣,著意追求色香味俱全,有中國最高端菜系之稱。潮州菜烹飪的最大特點是借重海鮮、主要烹調法有:燜、燉、煎、炸、炊(蒸)、炒、焗、爆、焯、烹、泡、扣、滷、燻、淋、燒等數十種。

4.川菜烹飪技藝(四川省)。

川菜是中國漢族傳統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中華料理之集大成者。川菜分為三派:蓉派(上河幫)、渝派(下河幫)、鹽幫派(小河幫)。三者共同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風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發展的最高藝術水平。川菜以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並以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鬱的地方風味聞名,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和創新。明末清初,辣椒傳入,直至清末,風味特點逐漸定型,並在新中國成立後得到創新發展,川菜以家常菜為主,高端菜為輔,取材多為日常百味,也不乏山珍海鮮。其特點為:「善用三椒」、「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口味多變,包含魚香、家常、麻辣、紅油、蒜泥、薑汁、陳皮、芥末、純甜、怪味等24種口味。代表菜品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水煮肉片、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鍋肉、泡椒鳳爪、燈影牛肉、口水雞、香辣蝦、尖椒炒牛肉、重慶火鍋、板慄燒雞、辣子雞等。

川菜以麻、辣、鮮、香為特色。有幹燒、魚香、怪味、椒麻、紅油、薑汁、糖醋、荔枝、豆豉、泡菜、蒜泥等複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風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 烹調方法有四個特點:選料認真、刀工精細、合理搭配、精心烹調擅長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為小煎、小炒、幹煸和幹燒,有其獨到之處。從高級筵席「三蒸九扣」到大眾便餐、民間小吃、家常風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穎,做工精細。川菜菜餚烹飪看似簡單,實際上包含著高度的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顯示出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創造能力。

5.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土生菜是澳門獨特的美食,土生葡人用來自非洲、東南亞及印度等地的不同香料和配料來烹調菜色,如咖喱、椰汁、丁香、肉桂等,加上中國菜的烹調技巧和口味,以葡式烹調為基礎,烹調出揉合中葡特色的佳餚,演變成今天獨特美味的澳門土生菜。背後蘊含澳門獨特的歷史背景與葡萄牙航海文化。經過數百年,澳門土生美食代表著澳門特色的飲食文化,深受本地人士及全球各地遊客喜愛,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於2012年獲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地方特產製作技藝(大名小磨香油、北京果脯蜜餞、靖州雕花蜜餞、上海梨膏糖、梧州龜苓膏、運城河東製鹽)

1.食用油傳統製作技藝(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大名小磨香油製作技藝)。

大名小磨香油,河北省大名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大名小磨香油以芝麻為原料,用石質小磨和獨特的傳統技藝加工而成,歷史悠久、綠色環保,色澤棗紅、晶瑩透亮,以醇厚柔和、濃鬱持久、品味純正。

大名小磨香油始於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一戶張姓人家從山西遷過來時帶來磨香油石磨,在儒家寨(歷史上曾稱堡子城)開辦張家香油坊。後來發展出八大家小磨香油坊,分別為張家、李家、甄家、陳家、田家、劉家、申家、趙家,此盛況一直延續到清代。 截至2014年底,大名人在中國國內外開設了7500多家小磨香油磨坊,在大名縣內形成40多個香油專業村。大名小磨香油年消耗芝麻10萬噸,年生產小磨香油4.5萬噸,佔中國國內香油產量的四分之一,從業人員3萬人,年產值13.5億元,年利潤3.6億元。

(大名小磨香油)食用油傳統製作技藝,採用水代法提油工藝:原料清選→浸泡→炒籽→揚煙→磨醬→兌漿攪油→振蕩分油→毛油精製→灌裝。

1.1、清選。選用顆粒飽滿的芝麻,用地下水清洗乾淨。

1.2、浸泡。常溫浸泡,時間45分鐘至60分鐘,浸泡到芝麻含水量為25%至30%。

1.3、炒籽。炒鍋直接炒籽,溫度控制在140℃至210℃之間,炒好的芝麻用手捻即出油,呈棗紅色,出鍋前使用芝麻重量的2%至3%冷水潑水降溫。

1.4、磨醬。使用當地生產的石磨將炒好的芝麻磨成芝麻醬,磨醬溫度控制在50℃至60℃。

1.5、兌漿攪油。將麻醬泵入攪油鍋中,溫度≥40℃,分4次至5次加入相當於麻醬重80%至100%的95℃至100℃熱開水,並進行攪拌,攪拌時間50分鐘至60分鐘。根據出油情況,分批次撇油。撇去大部分油脂後,最後還應保持7毫米至9毫米厚的油層。

1.6、振蕩分油、撇油。用墩油機振蕩4小時至5小時,溫度控制在30℃至40℃,將油分離提取出來。

2.果脯蜜餞製作技藝(北京市懷柔區果脯傳統製作技藝)。

北京果脯蜜餞是傳統風味食品之一,它譽滿京師,馳名全國,遠銷國外,1913年,蜜餞果脯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在我國的古籍中,關於用蜂蜜醃製果實的記載很多。這些記載皆是把鮮果放在蜂蜜中熬煮濃縮,去除大量水分,藉以長期保存,故稱為「蜜煎」,以後逐步演變成「蜜餞」。後來有用砂糖代替蜂蜜的。

嚴格地講,北京蜜餞是有果脯和蜜餞之分的。按照北京人的習慣,含水量小而且沒有汁的,叫果脯。例如:蘋果脯、梨脯、杏脯、桃脯、沙果脯、香果脯、海棠脯、棗脯(又稱金絲蜜棗)青梅脯、紅果脯等。果脯是先處理一遍原料,然後再用糖煮,之後乾燥而成的,色澤有棕、金黃、琥珀等多種,鮮亮透明。雖然稍有黏性,但是表面卻是乾燥的,含水量一般低於20%。在北方,這種果製品,也叫「北果脯」或者「北蜜」。另外,還有「南果脯」、「南蜜」,這是來自福建、廣東、上海的,質地清脆,含糖比較多。比如像冬瓜條、糖荸薺、糖藕片等表面上掛著一層粉狀白糖衣的糖衣果脯。至於蜜餞,則是只用蜂蜜或者砂糖煮,但是卻不經過乾燥工序的果製品,表面上溼潤柔軟,含水量一般高於30%。比如蜜餞海棠、蜜餞山楂,但是這種產品因為不好儲存和運輸,所以近些年來已經很少製作了。

北京市懷柔區果脯傳統製作技藝:挑選原料→預處理→燻硫→糖煮→包裝。

2.1、原料精挑細選。對製作果脯蜜餞的原料要求果肉緻密,耐煮,成熟不可過渡,果肉保持一定硬度,但對不同品種有不同的要求。

2.2、預處理。不同的品種預處理方式各不相同。例如加工杏脯要挖核、洗淨、燻硫;製作蜜棗要劃皮;製作梨脯要削皮、去核等。

2.3、燻硫。燻硫的方法,一般是將預先處理好的原料放在屜上,與鐵碗中的硫磺同時放在大缸或水泥池中,點燃硫磺用棉被或麻袋蓋好進行燻硫,也可在專門設置的燻硫室進行燻硫。燻硫或亞硫酸氫鈉浸泡均可防止果實中單寧物質被氧化,來保持淡黃或金黃的鮮豔色澤和保持維生素C,同時,二氧化硫溶於糖液還可防止糖液發酵等。

2.4、糖煮。果脯蜜餞的加工原理以高濃度的糖液保藏為依據。在糖煮過程中,使果肉中滲入大量的糖分,排出水分。糖液的濃度要達到60~65%,具有很大的滲透壓力,這樣使微生物體內的水分被糖液析出,處於脫水(生理乾燥)狀態而被抑制。因此,果脯蜜餞即使不密封也不容易變質。糖液的浸漬還能阻止果實中維生素C 的氧化損失,並能改善成品的風味。但是含糖量過多,甜度過高又會影響成品本來的滋味。因此,要求成品中的含糖量既要達到防腐脫水的目的,又要保持產品風味特點,才能恰到好處,這就是果脯蜜餞加工中的關鍵。果脯蜜餞的煮製,分為一次煮成法和多次煮成法兩種。糖煮工序是決定糖分滲入果肉內的程度和產品質量優劣的關鍵。因此,根據果實的性質確定煮製的方法。

2.5、包裝。北京果脯蜜餞的包裝是木架膠合板製成的木箱,其規格不一,一般可裝淨重25公斤。包裝方法是內襯牛皮紙,再墊一硫酸紙或蠟紙(以防止成品受潮,風乾或粘箱),然後把成品散裝進去,加蓋釘死,箱外紮鐵箍兩道,避免木箱散壞,造成損失,這種包裝方法雖然簡單,但容易使成品受壓變形和粘連結塊。如果含水量增高,轉化糖過多,炎熱潮溼季節,在運輸中容易「流湯」。還有先用塑膠袋包裝,再裝木箱,就可以避免受潮「流湯」。另一類是小包裝,用印有鮮豔美觀的圖案、廣告、商標的小紙盆包裝,硬紙盆中襯有蠟紙或玻璃紙。這種包裝,裝飾美觀,便於零售,攜帶方便。

3.果脯蜜餞製作技藝(湖南省懷化市靖州縣雕花蜜餞製作技藝)。

靖州蜜餞,古代中國雕花食品的一種。歷史悠久,是婦女們巧奪天工的技巧製作。靖州蜜餞是將未成熟的柚子青果切成片,用柳葉刀雕出龍、鳳、魚、蝦、花、鳥、蟲、葉以及「喜鵲鬧梅」、「孔雀開屏」、「燕子啄泥」、「二龍戲珠」、「嫦娥奔月」、「魚兒戲水」等一些圖案,放在水中漂洗,然後拌白糖或蜂蜜,曬乾即成。吃起來脆生生、甜蜜蜜、香噴噴、味美可口。2009年3月,湖南省靖州雕花蜜餞技藝被列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4.梨膏糖製作技藝(上海市黃浦區梨膏糖製作技藝)。

上海梨膏糖,尤其是上海老城隍廟梨膏糖,是上海市特色傳統名點,中華老字號產品之一,著名特產。梨膏糖是純白砂糖(不含飴糖、香精、色素)與杏仁、川貝、半夏、茯苓等十四種國產良藥材(碾粉)熬製而成。口感甜如蜜、松而酥、不膩不粘、芳香適口、塊型整齊、包裝美觀,由於品質優良,療效顯著,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深受廣大男女老少的喜愛。

上海梨膏糖製作技藝:煎液→濃縮→劃切→包裝。

4.1、煎液。將雪梨或白鴨梨削皮壓榨成汁,並與7種中草藥一起放入搪瓷大藥罐內,加入適量的水,用火煎煮,每隔20分鐘將汁液取出一部分,再加水繼續煎煮。這樣,連續取汁液4次。

4.2、濃縮。將4次取出的液汁倒入搪瓷鍋內(不能與金屬器皿接觸),用旺火燒開,然後再改用文火熬煎。當鍋內液汁濃縮至稍稠時,加入冰糖粉,並不斷攪拌至黏稠狀,再加入橘紅粉和香檬粉,繼續進行攪拌;當用筷子可以挑起並能拉成絲,即可停火,在整個熬煎過程中,火力應逐漸減小。

4.3、劃切。將經濃縮的黏稠液倒入塗過熟菜油的搪瓷盤內,稍涼後壓平,厚度為5-6毫米,然後,用薄刀片劃切成長寬均為5-6釐米見方的小塊(一般不切透),待涼透時,即為梨膏糖。

4.4、包裝。出售的梨膏糖,一般按每片2排,每排6小塊,兩片24小塊為一小包裝。除外面包裹包裝紙外,還需用無毒塑料薄膜封嚴。

如果在梨膏糖中加入蟲草、哈喇、苦參、白蘿蔔等中草藥,bao jian效果更佳。

5.龜苓膏配製技藝(廣西梧州市)。

龜苓膏是梧州歷史悠久的傳統藥膳,相傳是清朝宮中皇帝指定食用的名貴藥物。它主要以名貴的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再配合生地等藥物精製而成。主要成份有涼粉、甘草、土茯苓、金銀花、蒲公英、龜板、蜂蜜、水飛珍珠粉、人參、枸杞、乾地黃、 防風、蜜銀花、苦草、苦參、梔子等。

原料配方和製作方法是依據明末清初流行至2020年的民間「龜苓膏」食療配方和製法而來。龜苓膏配製技藝是將自養龜作為原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配以茯苓、生地、涼粉草、羅漢果、靈芝、田七、金銀花、菊花等多味中草藥,使用傳統風選機、春碓、研缽、鍘藥刀、過濾裝置、蒸煮爐等工具,經二十餘道工序加工製成龜苓膏的一種傳統技藝。

6.曬鹽技藝(運城河東製鹽技藝)。

山西省運城地區是我國最古老的鹽業生產中心,運城鹽池古稱「鹺海」、「古海」,亦稱「鹽湖」、「銀湖」,因位居黃河以東而稱「河東鹽池」。運城鹽池是中國有名的產鹽地之一,運城鹽池位於澆水河畔,由鴨子池、鹽池、硝池等幾個部分組成。鹽池所出產的鹽,是水滷經日光曝曬而成,顏色潔白,顆粒大,質味純正,雜質少,並富含鉀、鈉、鈣、鎂、磷、氯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不但可供人食用,也是化學工業、輕工業和製藥業的重要原料。

運城河東製鹽技藝:集滷蒸發、過「籮」除雜、儲滷、結晶、剷出。

運城古法曬鹽是河東鹽池產鹽工藝的重大創新,是鹽業生產技術發展的重大進步,其使用的「五步產鹽法」技藝,據稱孕育於春秋戰國時期,終成於隋唐時期,領先於世界1000多年。是中國鹽業生產史也是世界鹽業生產史上的一個劃時代標誌。「五步產鹽法」主要通過集滷蒸發、過「籮」除雜、儲滷、結晶、剷出5個生產步驟產鹽。

6.1、集滷蒸發。將老灘水、滹沱水或木盤水經人力、畜力等數級揚水至蒸發畦,借太陽輻射和風力進行自然蒸發。

6.2、過籮除雜。利用產鹽過程中結晶出來的鹽板作為「籮」,待蒸發畦中的滷水「發模糊」,析出大量白鈉鎂礬沉澱,對產鹽滷水起到除雜和提純效果。

6.3、儲滷。將經過四至六次過「籮」,最後一次經過「淨化籮」後的滷水提送到儲滷畦儲存,為產鹽作原料儲備。

6.4、結晶。運城鹽池的結晶畦底為鹽板。先往結晶畦中加入極少量淡水,目的是降低新生鹽茬與鹽板的粘合度,使結晶出來的池鹽同鹽板的結合變得疏鬆,然後將儲滷畦中的飽和滷水灌進結晶畦中,使得大量「光滑、堅實、透明、發青」的氯化鈉晶體不斷析出,一般5-7天為一個結晶過程。

6.5、剷出。利用鹽鏟(俗稱和尚鏟),用人工將鹽從鹽板上鏟下成堆,再轉送到鹽料堆上。

六、傳統麵食製作技藝(晉中太谷餅、四平李連貴燻肉大餅、衢州邵永豐麻餅、麗水縉雲燒餅、陝西老孫家羊肉泡饃、西安賈三灌湯包子、蘭州牛肉麵、寧夏中衛中寧蒿子面、新疆饢、新疆塔城塔塔爾族傳統糕點)

1.傳統麵食製作技藝(山西晉中太谷餅製作技藝)。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而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太谷餅是面制爐烤的實心餅,當地俗稱「幹餅」、「燒餅」。餅呈圓形,直徑11.65釐米,厚約六分,邊與心的厚薄均勻,表皮為茶黃色,粘有脫了皮的芝麻仁。冷食此餅,酥而不硬,軟而不皮,而且儲存時間長,久儲味道不變,既可作茶點,也可旅行食用。因此,太谷餅還是人們相互饋贈的上好禮品。

太谷餅的製作技藝:將白面、白糖、食油、鹼面、飴糖一併放入盆內,調拌均勻,用水(四季均用溫水)和起,揉勻揉光,然後上案搓成長條,揪成劑子,再摶住粘上芝麻,按成餅形。把製成的餅放入吊爐內,先燙正面,定住皮後再反過來,扣上蓋(不要全蓋住,須透點氣)要注意火候,主要用上火力量烤,底火不能大了,一煽風點火約燒十幾分鐘即成。

2.傳統麵食製作技藝(吉林四平李連貴燻肉大餅製作技藝)。

李連貴燻肉大餅是吉林省四平市著名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之一,1908年由河北灤縣柳莊人李廣忠(乳名連貴)在梨樹縣始創。燻肉用10餘種中藥煮肉,大餅用煮肉的湯油加麵粉、加調料調成軟酥,抹在餅內起層,便於夾肉而食。再配以蔥絲、面醬、大米綠豆粥、棗水同食,即營養又美味。

3.傳統麵食製作技藝(浙江衢州柯城區邵永豐麻餅製作技藝)。

邵永豐麻餅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的特產,距今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邵永豐成正食品廠創建於清朝年間(前身是邵永豐麵餅店)。衢州邵永豐麻餅以形如滿月、色澤金黃、入口香甜、甜而不膩、口味醇美而著稱,象徵著合家團圓,是人們中秋賞月、拜月的饋贈佳品。

邵永豐麻餅製作技藝,最關鍵的就是「上麻」。上麻時,無須手工擺放,簸箕中30隻麻餅在餅師手中一圈一圈地旋轉時,會自然按四、五、六,六、五、四的規律排列,形成一個不等邊六角形。

4.傳統麵食製作技藝(浙江麗水縉雲燒餅製作技藝)。

縉雲燒餅也稱桶餅,是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的一種傳統小吃,據說已有650餘年的歷史。縉雲燒餅以麵粉、鮮豬肉和梅乾菜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經燒餅桶炭火烘烤製成。截至2020年,縉雲燒餅產業年產值已突破24億元,產品遠銷18個國家和地區。

5.傳統麵食製作技藝(陝西老孫家羊肉泡饃製作技藝)。

陝西老孫家羊肉泡饃是聞名中外的西安地方特色著名小吃,西安老孫家飯莊從1898年開始經營,迄今已有百年歷史。牛羊肉泡饃,以牛羊肉湯和煮好的肉與掰碎的飥飥饃烹製而成。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曾經稱讚為「天下第一碗」。

羊肉泡饃製作技藝分為煮肉、烙饃和烹製三道工序。肉料湯濃,香醇味美,粘綿韌滑。食後再飲一小碗高湯,更覺餘香滿口,回味悠長。是一種高蛋白質、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食物。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最佳。

6.傳統麵食製作技藝(陝西西安賈三灌湯包子製作技藝)。

賈三灌湯包子也是西安小吃的代名詞,灌湯包講究湯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籠屜,所謂「灌湯包」並不是把湯灌入包子裡,而是在包之前把牛骨髓原湯打在餡中,經特殊技法包好以後經籠屜上火一蒸而不漏。地道的灌湯包為清真食品,一般為牛、羊肉餡。

7.傳統麵食製作技藝(甘肅蘭州牛肉麵製作技藝)。

蘭州牛肉麵,是蘭州的傳統名食,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色香味美,享譽全國。蘭州牛肉麵起源於清嘉慶年間,創始人是國子監太學生陳維精,需要注意的是全國聞名的「蘭州拉麵」並不是「蘭州牛肉麵」,而是寧夏中寧人開的山寨版牛肉麵,蘭州本地並無「蘭州拉麵」,去蘭州旅遊的朋友們可不要跟夥計說:「來一碗蘭州拉麵」呀,否則會鬧笑話的!

8.傳統麵食製作技藝(寧夏中衛中寧蒿子面製作技藝)。

據史料記載,明朝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在寧夏做官時,有幾位是宮廷中退役的御廚,他們將蒿籽面的製作技術傳給當地人,從此蒿籽面在中寧一直流傳至今。

中寧蒿子面的製作方法是:用上好的白面,加適量的蒿子面和鹽、鹼,經水拌和,反覆揉搓,直至既軟和又有韌勁為止。然後,用長長的擀麵杖在案板上擀成越薄越好的圓形面片。稍加涼硬後,用麵杖捲起,然後來回去摺疊成上窄下寬的形狀,再用薄而鋒利的菜刀切成細絲面,愈細愈好。

中寧蒿子面的吃法是:先做好酸湯,炒好肉臊子,然後把細絲面下鍋煮熟。撈在涼開水盆裡稍過一下,涮去長面上的黏氣,再用筷子挑到碗裡,澆上酸湯和肉臊子即可食用。

9.傳統麵食製作技藝(新疆饢製作技藝)。

饢是新疆特產,是一種圓形麵餅。先以麥麵或玉米面發酵,揉成面坯,再在特製的火坑(俗稱饢坑)中烤熟。饢的品種大約有五十多種。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據史料考證,「饢」字源于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西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叫「饢」。

10.傳統麵食製作技藝(新疆塔城塔塔爾族傳統糕點製作技藝)。

塔塔爾族傳統糕點是一類美食的統稱,有用牛奶雞蛋和面炸成焦黃的圓形的「圖耶鮑爾莎克」、有用蛋清和白糖做成的色白如雪的「米林格」、有用果醬作餡包成餃子形的甜點「皮羅克」、有用果醬點綴的點心「喀拉闊孜」、有似層層酥的點心「卡特拉瑪皮羅克」、有用蜂蜜、牛奶等原料做成的「波蘭德克」等等。每種糕點做得都十分精緻,有的像靈巧的工藝品,好吃又好看。

撒班節(也稱犁頭節、犁鏵節)是塔塔爾族特有的傳統節日,有近千年的歷史。旨在紀念新式犁——「撒班」的發明,期盼秋季的好收成。一年一度的撒班節一般在春耕後的農忙時舉行,沒有固定的日期。塔城地區大概有4000多塔塔爾族人,每逢撒班節,人們就會製作各種塔塔爾族傳統糕點以及美食,載歌載舞,一起狂歡慶祝。

七、釀醋技藝(天津靜海獨流老醋、南充市保寧醋、遵義赤水醋、寧夏吳忠老醋)

1.釀醋技藝(天津靜海獨流老醋釀造技藝)。

獨流老醋是天津市靜海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獨流老醋是中國三大傳統名醋之一,與山西陳醋、鎮江米醋並稱中國三大名醋。前些年我在天津生活,除了獨流醋,從來沒有買過其他醋。獨流老醋酸裡帶著甜,非常好吃。獨流老醋歷史悠久,從明嘉靖年間到今天已有300多年的釀造歷史。

獨流老醋釀造工藝:以優質的元米、高粱為主要原料,並選用以小麥、大麥、豌豆製成優質大曲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酒精發酵、醋酸發酵、陳釀、淋醋等工序歷時3年釀造而成。由於獨流老醋採用獨特工藝秘訣和長時間的發酵成熟,因而口感純正濃厚,酸中帶甜,香濃豐盈,色澤醬紅,質地濃稠,久存不黴。

2.釀醋技藝(四川省南充市保寧醋傳統釀造技藝)。

保寧醋是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保寧鎮的地方傳統名優特產,屬於中國四大名醋之一。保寧醋始於五代唐長興元年(公元936年)設保寧軍治時,距今已有1078年歷史。保寧醋以麩皮、小麥、大米、糯米為原料,用砂仁、麥芽、山楂、獨活、肉桂、當歸、烏梅、杏仁等多味開胃健脾,cujinxueyexunhuan的中yao材制曲,取觀音寺古「松華井」之優質泉水(古稱觀音聖水)精釀而成,近百年來被人們譽為川菜精靈,有「離開保寧醋,川菜無客顧」的說法。「吃好醋,保寧醋;傳世流香,綠色健康。」

保寧醋傳統釀造技藝:保寧醋的釀造主要分為制曲、蒸頭、發酵、淋醋、熬醋、陳醋6大部分、42道工序。獨到之處在於「順其自然」。將釀造原料碾碎成粉狀後,配以分量精準的如白叩、杜仲、當歸等二十餘味中藥糅合,定型成發酵用的醋曲。再將醋曲放入發酵窖池中,之後60天的發酵周期裡,每隔3天將醋醅翻炒,與空氣充分接觸發酵,產生醇厚酸味。而後將發酵的醋液採集與地下水交融,讓穀物與水凝合。最後再將醋液放入高溫漏鬥中熬煮,形成色味雙優的保寧醋。

3.釀醋技藝(貴州遵義赤水曬醋製作技藝)。

赤水曬醋,貴州省赤水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赤水曬醋具有色、香、酸、醇、濃的特點。好在香、絕在藥、妙在曬。原汁曬醋長期保存不變味,不生花,不變質。觀之色澤柔和,釅如菜油,聞之酸香撲鼻、沁人肺腑,食之酸甜可口,濃香味美,回味綿長。

赤水曬醋製作技藝:赤水曬醋採用固體發酵繁殖產生天然醋酸菌,醋坯和成品醋都在陽光下長久曝曬而成,故稱曬醋。赤水曬醋經過二至三年漫長夏季高溫曝曬的赤水曬醋吸取了日月之精華,形成了赤水曬醋獨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4.釀醋技藝(寧夏吳忠老醋釀造技藝)。

吳忠老醋是寧夏吳忠市本地特產。早在清末、民國時期,吳忠人便以燻蒸及液態發酵方式釀醋,興盛了一批如徐家寨子大缸陳醋、「萬盛興」、「鴻盛德」等字號的醋坊。「家家有醋缸、人人當醋匠」是當時的鼎盛景象。吳忠老醋在寧夏經過百年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一套與現代科學相匹配的、以手工技藝為基礎的傳統老醋釀造技藝,風味獨特,別具特色,這套釀製技藝在中國釀醋史上獨樹一幟。

小結:七大類、53種美食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好多都是咱們日常生活中吃過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朋友們,這53種美食,你們吃過或者喝過幾種?喜歡哪些?有什麼評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凡慕來美食烘焙,美食領域創作者,為您的生活添精彩!原創不易,點讚支持!

,
同类文章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昆明小吃特色小店(介紹15款昆明百姓小吃)

來雲南旅遊的外省朋友下飛機到昆明,或者其它地方到昆明玩的,或者在昆明打拼的,給大家推薦幾個百姓小吃。 本人最鍾愛的就是路邊攤,拋開衛生不衛生的問題,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那些「隱於世」的美味小吃 找到了下面這些國寶級的小吃店 到昆明想吃到正宗實惠的百姓小吃,那麼這家一定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這4種美食一定要少吃(也別碰這4種美食)

在看臉的時代,除了要有顏值外,身材好也越來越重要。物質的極大豐盛,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很多以前沒有吃過的東西。我們都知道,胖是吃出來的,有些我們平常常吃的食物,看似沒什麼油,吃了應該會很健康,不長肉,但恰恰不是這樣的。以下4種美食,看似含油少,其實是很容易長肉的,來看看下面這4種是不是你常吃的。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正宗烤魚做法烤箱竅門(烤魚只要方法正宗)

炙烤鱸魚 愛情容易讓人痴狂,殊不知美食也是如此,尤其還是如此鮮美的鱸魚。 食材準備 400克鱸魚,40克大蔥段,薑片少許 1臺烤箱,1張錫紙,1把刷子,2克鹽 5毫升料酒,食用油適量烹飪步驟 1 洗淨的鱸魚兩邊切上一字花刀。 2 取一盤,放入鱸魚,往鱸魚身上撒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沒有糯米粉怎麼做湯圓詳細步驟(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

一碗糯米粉一把芝麻,教你在家做湯圓,香甜又軟嫩,比買的還好吃 元宵節是中國人十分重要的節日,所以民間有「元宵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張燈結彩,不管南方北方,都有吃湯圓(也叫元宵)的習俗,不僅開胃可口,也是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其實湯圓的做法很簡單,一碗糯米粉加上一把芝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又滑又嫩又脆的基圍蝦怎麼做(基圍蝦這樣做太好吃了)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大夥這幾天應該都挺忙的吧!家鄉的父母正在忙著辦年貨,而在外工作的你,或許正在忙著買車票吧,您啥時回家過年呢?小時候覺得一年時間好慢,但是長大以後就覺得時間太快了,一轉眼就到了,如果是上班的話領12次工資就完了,做生意的話估計這幾天正在忙著收帳了吧,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長大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熟綠豆怎麼樣做綠豆餅(綠豆別再煮湯了)

綠豆別再煮湯了,教你自製綠豆餅,皮薄餡大酥掉渣,餡料綿密細膩 最近綠豆餅似乎又火起來了,看到別人都在吃,我也忍不住買了兩盒,味道確實不錯,外面的皮很薄,並且比較酥,裡面包裹著的綠豆餡也香得很,不算特別甜,並且綿密細膩,一口咬下去冰涼爽口。 立夏將至,天也熱了,家裡的綠豆除了煮湯之外,不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北京哪裡烤魚最好吃(北京最美味的烤魚店TOP10)

推薦閱讀發送「推薦」提取文章 2015北京必吃100家餐館 北京適合請爸媽吃飯的館子 北京南城、東城、西城、北城美食地圖 北京古代天黑沒電,他們幹啥 京城那些排長隊的餐館 江邊城外烤全魚 人均:67元 地址:東直門內大街15-2號 推薦理由:分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汗蒸房為什麼要一直開著(幹蒸房很多人也理解為汗蒸房是否對)

最近有在網上接待了不少客戶朋友的小編,聽到了客戶朋友會問到,有沒有幹蒸房,最後經過細細了解才發現,幹蒸房和汗蒸房存在分不清的情況,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首先我們都知道土豆,只要一說土豆就知道它是可以吃的,什麼土豆燒肉,乾鍋土豆片什麼來的,但是有些地方就喜歡叫馬鈴薯,如果當地有一個人想要網上尋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相府油潑魚(浙江臨海各派出所大廚曬廚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馮佳麗 不少人很好奇,那些威武神勇、無所不能的警察,平日裡都吃的啥,一日三餐又是誰在打理? 近日,浙江臨海市公安局就別出心裁,舉辦以「我為祖國獻道菜」為主題的廚藝大賽,將臥虎藏龍在各派出所背後的大廚們請了出來,大家切磋廚藝,拿出一道各自的拿手好菜,並邀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肉絲麵如何做好吃(炒出來的肉絲麵的做法)

想吃炒麵,但是家裡只有普通的白麵條,於是這道午餐就誕生了。。。。 製作方法和炒麵非常相似,因為這種白麵條比較嫩,所以不適合炒太長的時間,我是把所有的蔬菜和肉都炒熟之後再放入麵條,這樣既能保持麵條的完整性,而且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圖片中我準備的蔬菜比較多,是兩個人的分量,而且我自己也喜歡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