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纜機複合併線盤的製作方法
2023-11-09 12:48:42 2
成纜機複合併線盤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成纜機複合併線盤,在該併線盤上開有電纜穿孔和填充帶穿孔,電纜穿孔共有三個,填充帶穿孔共有四個,其中一個填充帶穿孔位於併線盤中央,另外三個間隔排列在電纜穿孔之間的圓周面內,在電纜穿孔和填充帶穿孔的內圓周上安裝有耐磨墊。採用本技術方案,由於併線盤上的開孔減少,其加工成本減低;由於電纜穿孔和填充帶穿孔間隔排列,排列位置與包裹成電纜後的位置一致,包裹成纜後,不會發生填充線錯位現象;由於在電纜穿孔和填充帶穿孔的邊緣上安裝耐磨墊,可以防止電纜的芯線和填充線的損傷。
【專利說明】成纜機複合併線盤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電纜生產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成纜機複合併線盤。
【背景技術】
[0002]在三芯電纜線的三條芯線之間填充有填充線,這種電纜線在生產時,三條芯線和多條填充線分別由放線裝置放出,分別經過一塊複合併線盤的穿線孔,在穿線孔處合理排布並分組後,在成纜機的合併頭處進行合併,合併成條的纜線在外圓周上包裹上繞包帶和其它包裹層後製成三芯電纜。隨著技術的進步,填充線由原來的多根複合後,再分四組填充到三條芯線之間的加工方式,發展成用固定形狀的四條填充帶直接填充到三條芯線之間的加工方式。目前,這種新的電纜填充技術,採用的是過去常用的多孔複合併線盤進行填充線的複合,由於多孔複合併線盤的分線孔較多,開孔的空間位置與進線的角度配合不合理,用多孔複合併線盤合併新型的三芯電纜,不僅加工成本較高,而且填充帶與分線孔內邊沿的摩擦力較大,容易造成分線孔磨損、芯線和填充帶刮花。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採用常規的多孔複合併線盤合併新型的帶四條填充帶的三芯電纜,存在加工成本高,填充帶與分線孔內邊沿的摩擦力較大,容易造成分線孔磨損、芯線和填充帶刮花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成纜機複合併線盤,在該併線盤上開有電纜穿孔和填充帶穿孔,電纜穿孔共有三個,填充帶穿孔共有四個,其中一個填充帶穿孔位於併線盤中央,另外三個間隔排列在電纜穿孔之間的圓周面內,在電纜穿孔和填充帶穿孔的內圓周上安裝有耐磨墊。
[0004]採用本技術方案,由於併線盤上的開孔減少,其加工成本減低;由於電纜穿孔和填充帶穿孔間隔排列,排列位置與包裹成電纜後的位置一致,包裹成纜後,不會發生填充線錯位現象;由於在電纜穿孔和填充帶穿孔的邊緣上安裝耐磨墊,可以防止電纜的芯線和填充線的損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6]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實施例一: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成纜機複合併線盤,在併線盤I上開有電纜穿孔2和填充帶穿孔3,電纜穿孔2共有三個,填充帶穿孔3共有四個,其中一個填充帶穿孔3位於併線盤I中央,另外三個間隔排列在電纜穿孔2之間的圓周面內,在電纜穿孔2和填充帶穿孔3的內圓周上安裝有耐磨墊4。
[0008]使用時,電纜5和填充帶6由電纜穿孔2和填充帶穿孔3中穿過後,在成纜機的合併頭7處進行合併。
【權利要求】
1.成纜機複合併線盤,在併線盤(I)上開有電纜穿孔(2)和填充帶穿孔(3),其特徵在於,電纜穿孔(2)共有三個,填充帶穿孔(3)共有四個,其中一個填充帶穿孔(3)位於併線盤中央,另外三個間隔排列在電纜穿孔(2)之間的圓周面內,在電纜穿孔(2)和填充帶穿孔(3)的內圓周上安裝有耐磨墊(4)。
【文檔編號】H01B13/02GK204257287SQ201420652740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5日
【發明者】錢愷沅, 楊源, 李祖洪 申請人:雲南前列電纜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