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導風罩及具有該導風罩的計算機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19:37:47 1
專利名稱:計算機的導風罩及具有該導風罩的計算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計算機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計算機的導風罩及具有該導風罩的計算機。
背景技術:
在現有兩顆CPU(兩路)的計算機中,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在主機內安裝一或兩個 CPU,因此計算機內散熱系統的設計即需要同時適應主機內設置一個和兩個CPU的情況。圖1為現有技術計算機主機內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在該計算機主機內部,散熱 系統被劃分為三個風路,如圖1中用虛線標示了該三個風路的風向,通過三個風扇1、2、3分 別用於為第一 CPU、第二 CPU和外插卡散熱,其中第一 CPU和第二 CPU通過導風罩4分格風 路,且第一 CPU、第二 CPU和外插卡處會分別設置溫度傳感器,而該三個風扇1、2、3分別會根 據第一 CPU、第二 CPU和外插卡處溫度傳感器所探測的溫度而改變風扇轉速。參閱圖1,第二 CPU設置於導風罩4被分隔後的第二個風路上,其中第二 CPU的散 熱器5設置於導風罩4的出風口處,北橋晶片7同樣設置於第二個風路,且相對於第二風路 方向,位於第二 CPU的散熱器之後。對於第二風路上風扇2的設計參數,通常需要考慮導風 罩4出風口處設置的散熱器5所引起風阻,而當用戶取走第二 CPU時,導風罩4出風口處的 散熱器5隨同一起從主機上被移走,此時雖然第二風路上的風扇2能夠根據北橋晶片的溫 度而進行速度調節,但由於導風罩4出風口處的風口太大,導致風扇轉數很高時產生很大 的噪音,影響計算機的正常使用。因此,為了保證計算機內使用一個或兩個CPU時,所設置散熱系統都能使計算機 維持正常使用,通常需要在導風罩4出風口處設置一個擋板,如圖2導風罩4的結構示意圖 所示,當第二 CPU拿走時,通過擋板6來替代原散熱器在出風口處產生相等的風阻效果。在現有技術中,擋板6或者與導風罩4 一體結構設置,或者以插接方式連接設置於 導風罩4上。然而採用一體結構設置時,擋板6從導風罩4上拆下,即永遠不可再恢復;採 用以插接方式設置時,用戶從導風罩4拆下擋板6後,必須妥善保存,否則容易丟失。因此,綜合以上,現有技術散熱系統導風罩所設置的擋板結構還存在一些缺陷,不 能滿足計算機的不同散熱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計算機的導風罩及具有該導風罩的計算 機,所述導風罩上設置活動旋轉連接的擋板,用以滿足計算機中央處理器不同配置情況的 散熱需求。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種計算機的導風罩,所述 導風罩包括第一開口; 第二開口,在所述導風罩內部,所述第二開口與所述第一開口連通,計算機的散熱系統產生的第一風流從所述第一開口進入所述導風罩後,從所述第二開口流出;擋風板,所述擋風板通過一旋轉軸安裝於所述第二開口處。優選地,上述所述的導風罩,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散熱系統產生所述第一風流的第一風扇連接。優選地,上述所述的導風罩,所述計算機的第一中央處理器設置於所述導風罩內 部,且所述第一中央處理器的散熱片位於所述第二開口下方,所述散熱片向上支撐所述擋 風板。優選地,上述所述的導風罩,在所述導風罩之外,所述計算機的北橋晶片與所述第 二開口相對設置。優選地,上述所述的導風罩,所述導風罩還包括一第三開口和一第四開口,所述散 熱系統的第二風扇產生的第二風流從所述第三開口進入所述導風罩後,從所述第四開口流 出;且在所述導風罩內部,所述第一風流和所述第二風流之間設置有隔板。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計算機,所述計算機包括第一風扇;導風罩,包括第一開口,所述第一風扇設置於所述第一開口處; 第二開口,在所述導風罩內部,所述第二開口與所述第一開口連通,所述第一風扇 產生的第一風流從所述第一開口進入所述導風罩後,從所述第二開口流出;擋風板,所述擋風板通過一旋轉軸安裝於所述第二開口處。優選地,上述所述的計算機,所述計算機還包括第一中央處理器,設置於所述導風罩內部,且所述第一中央處理器的散熱片位於 所述第二開口下方,所述散熱片向上支撐所述擋風板。優選地,上述所述的計算機,所述計算機還包括北橋晶片,設置於所述導風罩之外,且所述北橋晶片與所述第二開口相對設置。優選地,上述所述的計算機,所述導風罩還包括一第三開口和一第四開口,所述計 算機還包括一第二風扇,所述第二風扇產生的第二風流從所述第三開口進入所述導風罩 後,從所述第四開口流出;在所述導風罩內部,所述第一風流和所述第二風流之間設置有隔 板。優選地,上述所述的計算機,所述計算機還包括第二中央處理器,位於所述導風罩內,且設置於所述第二風流的風路上。上述技術方案中的至少一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導風罩的擋風板通過旋轉軸 安裝,使得當導風罩內不安裝中央處理器時,利用風流風壓與擋風板的重力平衡點,使擋風 板旋轉至穩定位置,起到一定風阻效果;當導風罩內安裝中央處理器時,利用中央處理器散 熱器的支撐作用,使擋風板旋轉後穩定放置。因此通過擋風板的該種設置結構,無需拆卸, 即能夠使擋風板適應兩種不同配置的散熱需求。
圖1為現有技術計算機主機內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計算機導風罩的結構示意圖;[0033]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導風罩結構的第一狀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導風罩結構的第二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導風罩,在導風罩的出風口處設置一通過旋轉軸與導 風罩連接的擋風板,利用旋轉軸連接方式,使擋風板無需拆卸,即能夠滿足計算機內設置一 個或兩個CPU時的不同散熱需求。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導風罩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參閱圖3,本實用新 型具體實施例所述導風罩10包括第一開口 11,與計算機散熱系統的風扇12連接設置,使風扇12產生的風流能夠通 過第一開口 11進入導風罩10內;第二開口 13,其中在該導風罩10內,該第二開口 13與第一開口 11連通,使風扇 12產生的風流通過第一開口 11進入導風罩10後,從第二開口 13流出;擋風板14,該擋風板14通過旋轉軸15安裝於導風罩10的第二開口 13處。另外,如圖3並結合參閱圖1,現有技術中,在導風罩10之外,北橋晶片20正對於 第二開口 13設置。如圖3,當導風罩10內設置CPU時,CPU的散熱器30位於第二開口 13 處,擋風板14繞旋轉軸15向上旋轉,通過散熱器30的向上支撐作用,保持穩定狀態,且不 會影響風流的流動,風扇12根據中央處理器的溫度調整轉速。如圖4,當將導風罩10內所設置中央處理器移走時,風扇12產生的風流直接吹向 擋風板14,在擋風板14的重力與風流風壓的平衡力作用下,使計算機工作時,擋風板14處 於穩定狀態,使得在不改變風扇12轉速的情況下,產生風流經過擋風板14後,吹向北橋芯 片20,用於北橋晶片的散熱。因此,所述導風罩10內未設置中央處理器時,利用擋風板14來替換原散熱器30 在第二開口 13處產生相等的風阻效果,避免風扇12的風流產生較大噪音,影響計算機的正
常使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導風罩10中,擋風板14通過旋轉軸安裝,使得當導風 罩內不安裝中央處理器時,利用風流風壓與擋風板14的重力平衡點,使擋風板14停留在穩 定位置,起到一定風阻效果;當導風罩內安裝中央處理器時,利用中央處理器散熱器的支撐 作用,使擋風板14旋轉後穩定放置。因此通過擋風板14的該種設置結構,無需拆卸,即能 夠使擋風板14適應兩種不同的散熱需求。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能夠理解擋風板14通過旋轉軸15安裝於導風罩10中的具 體結構,在此不再詳述。另外,結合參閱圖1,現有技術中,為了使計算機主機內能夠同時設置兩個中央處 理器,所述導風罩10上還可以設置另一風流方向,用於為另一中央處理器散熱,因此該導 風罩10還包括一第二風扇,以及包括一第三開口和第四開口,第二風扇設置於第三開口 處,使第二風扇產生的氣流從第三開口進入導風罩10後,從第三開口處流出,用於為設置 於導風罩10內的另一中央處理器散熱。[0047]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為防止導風罩10內的兩路風流互相影響,導風罩10內 還設置隔板,用於分隔兩個風流風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包括如圖3和4結構導風罩的計算機,該計算機包括第一風扇;導風罩,包括第一開口,所述第一風扇設置於所述第一開口處;第二開口,在所述導風罩內部,所述第二開口與所述第一開口連通,所述第一風扇 產生的第一風流從所述第一開口進入所述導風罩後,從所述第二開口流出;擋風板,所述擋風板通過一旋轉軸安裝於所述第二開口處;北橋晶片,設置於所述導風罩之外,且所述北橋晶片與所述第二開口相對設置。當導風罩內設置第一中央處理器時,所述第一中央處理器的散熱片位於所述第二 開口下方,擋風板繞旋轉軸向上旋轉,通過散熱器向上支撐,保持穩定狀態,且不會影響風 流的流動,第一風扇根據第一中央處理器的溫度調整轉速。當將導風罩內所設置第一中央處理器移走時,第一風扇產生的風流直接吹向擋風 板,利用擋風板的重力與風流風壓的平衡,使計算機工作時,擋風板處於穩定狀態。這樣在 不改變風扇轉速的情況下,產生第一風流經過擋風板後,吹向北橋晶片,用於北橋晶片的散 熱。因此,所述導風罩內未設置第一中央處理器時,利用擋風板來替換原散熱器在第 二開口處產生相等的風阻效果,避免風扇的風流產生較大噪音,影響計算機的正常使用。現有技術中,為了使計算機主機內能夠同時設置兩個中央處理器,所述導風罩上 還可以設置另一風流方向,用於為第二中央處理器散熱,因此該導風罩還包括一第二風扇, 以及包括一第三開口和第四開口,第二風扇設置於第三開口處,使第二風扇產生的氣流從 第三開口進入導風罩後,從第四開口處流出,用於為設置於導風罩內的第二中央處理器散 熱。此外,為防止導風罩內的兩路風流互相影響,導風罩內還設置隔板,用於分隔兩個風流 風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所述導風罩及具有該導風罩的計算機,所述導風罩上的擋 風板通過旋轉軸與導風罩連接,用以滿足計算機內設置一個或兩個CPU時的不同散熱需 求。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 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一種計算機的導風罩,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風罩包括第一開口;第二開口,在所述導風罩內部,所述第二開口與所述第一開口連通,計算機的散熱系統產生的第一風流從所述第一開口進入所述導風罩後,從所述第二開口流出;擋風板,所述擋風板通過一旋轉軸安裝於所述第二開口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風罩,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散熱系統產生所述 第一風流的第一風扇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風罩,其特徵在於,所述計算機的第一中央處理器設置於所 述導風罩內部,且所述第一中央處理器的散熱片位於所述第二開口下方,所述散熱片向上 支撐所述擋風板。
4.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導風罩,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導風罩之外,所述計算 機的北橋晶片與所述第二開口相對設置。
5.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導風罩,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風罩還包括一第三開口 和一第四開口,所述散熱系統的第二風扇產生的第二風流從所述第三開口進入所述導風罩 後,從所述第四開口流出;且在所述導風罩內部,所述第一風流和所述第二風流之間設置有 隔板。
6.一種計算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計算機包括第一風扇;導風罩,包括第一開口,所述第一風扇設置於所述第一開口處;第二開口,在所述導風罩內部,所述第二開口與所述第一開口連通,所述第一風扇產生 的第一風流從所述第一開口進入所述導風罩後,從所述第二開口流出;擋風板,所述擋風板通過一旋轉軸安裝於所述第二開口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計算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計算機還包括第一中央處理器,設置於所述導風罩內部,且所述第一中央處理器的散熱片位於所述 第二開口下方,所述散熱片向上支撐所述擋風板。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計算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計算機還包括北橋晶片,設置於所述導風罩之外,且所述北橋晶片與所述第二開口相對設置。
9.如權利要求6至8任一項所述的計算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風罩還包括一第三開口 和一第四開口,所述計算機還包括一第二風扇,所述第二風扇產生的第二風流從所述第三 開口進入所述導風罩後,從所述第四開口流出;在所述導風罩內部,所述第一風流和所述第 二風流之間設置有隔板。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計算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計算機還包括第二中央處理器,位於所述導風罩內,且設置於所述第二風流的風路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的導風罩及具有該導風罩的計算機,所述導風罩包括第一開口;第二開口,在所述導風罩內部,所述第二開口與所述第一開口連通,計算機的散熱系統產生的第一風流從所述第一開口進入所述導風罩後,從所述第二開口流出;擋風板,所述擋風板通過一旋轉軸安裝於所述第二開口處。所述導風罩上設置活動旋轉連接的擋板,用以滿足計算機中央處理器不同配置情況的散熱需求。
文檔編號G06F1/20GK201562227SQ20092024628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6日
發明者辛伯勇, 陳川 申請人:聯想(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