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吸引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7 02:25:16 2

本發明涉及用於將鼻涕有效地吸出的器具。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在起因於感冒或花粉症等而產生鼻涕的情況下,一般是擤鼻子或者用紙吸收的方法。
但是,在擤鼻子的情況下,如果太強力地擤或者頻繁地擤,就會成為損傷鼻黏膜而形成鼻炎或鼻出血的原因,因此需要注意。因此,以往,提出了吸引鼻涕的器具的方案。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21771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218831號公報。
在上述以往的發明中,專利文獻1是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在長的吸管的端部上連接容易變形的橡膠等制的泵,預先收縮該球後將吸管末端插入鼻腔內,通過使泵膨脹而吸引鼻涕。但是,吸管很長,所以在將吸管插入鼻腔內的情況下,存在由吸管末端損傷黏膜的可能。另外,在已回收的鼻涕殘留於吸管內的情況下,如果再次收縮泵,則存在殘留的鼻涕從吸管末端逆流的可能,而不能有效地吸引鼻涕。
另外,專利文獻2是具有電源並真空吸引鼻涕的發明。但是,因為形成真空狀態並藉此來從吸管末端吸引鼻涕,所以會形成強力的吸引,在吸管末端接觸於黏膜的情況下,存在因強的吸引力而損傷黏膜的可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這些以往的鼻涕吸引器的問題的而做出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如下所述的器具:能夠有效地吸引鼻涕,同時不會損傷鼻腔內部,而且已回收的鼻涕不會逆流。
在本發明的鼻涕吸引器具中,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採用了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具有泵、連接筒、吸管主體這些基本的結構,前述泵通過手動操作而收縮、復原,前述連接筒呈圓筒狀,插通於該泵的開口,前述吸管主體嵌合於該連接筒的上側開口,下部與前述泵連通,吸管主體在使末端側內徑變窄的狀態下延長,既在前述連接筒的一部分上設置隔斷來自外部的流入的止回閥,又在前述吸管主體的基端部上設置隔斷從前述泵向前述吸管主體的流出的止回閥。藉助這一技術方案,在按壓而收縮泵的狀態下將吸管末端部引導至積存於包括鼻前庭的凹處(以下稱鼻前庭)的鼻涕附近,若將手從泵上鬆開而復原,則鼻涕被與該復原相應地吸引。設置有兩個止回閥,因此殘留於吸管內部的鼻涕不會因泵的操作而從吸管末端部逆流到鼻腔內。
另外,如果將吸管主體用矽橡膠形成,則能夠容易地變形,能夠將吸管的末端部容易地引導至鼻前庭,並且不會使鼻腔內部遭受損傷。
進一步地,在使吸管主體的末端部從吸管主體的中心線傾斜地延長的情況下,僅將器具整體沿著鼻腔的傾斜插入就能將吸管末端引導至鼻前庭,從而提高操作性。並且,還採用了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將吸管主體的末端部的開口部的開口面設為比吸管主體的傾斜角度更傾斜的橢圓弧。若這樣做,則開口部與垂直於吸管主體的中心線地設置的圓弧相比面積變得更大,從而能夠減輕吸引力,因此能夠進一步地防止損傷鼻腔黏膜。另一方面,在將吸管主體用矽橡膠形成、使其末端部沿著吸管主體的中心線延長的情況下,末端部也能夠容易地變形,因此只要用食指等使角度傾斜並插入器具,便能夠將吸管末端部引導至鼻前庭。
另外,若將兩個止回閥用矽橡膠形成為穹頂狀、並在該穹頂狀部上形成狹縫,則能夠容易地形成止回閥。
在本發明中,採用了如上所述的技術方案,因此能夠獲得如下所述的安全的器具:在持於手中的狀態下,僅操作泵就能夠將鼻涕有效地吸引,並且不會損傷鼻腔內部的黏膜等。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鼻涕吸引器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鼻涕吸引器的主視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鼻涕吸引器的側視圖。
圖4是圖2所示的主視圖的A-A剖視圖。
圖5是圖4所示的吸管主體的放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按照附圖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的立體圖,1是由橡膠等柔軟的原材料形成的泵,2是圓筒狀的連接筒,3是吸管主體,4是吸管末端部,吸管主體3在嵌入連接筒2的狀態下,使末端側逐漸變細並與吸管末端部4連續。5是設置於連接筒2的側面的止回閥,設置為從連接筒2的內部流出空氣、但切斷從外部的流入的方向,例如在矽橡膠等柔軟的原材料上形成狹縫5a。另外,在圖4的剖視圖中,吸管主體3的基端6側進入到連接筒2的內部,在基端部7設置與止回閥5相同結構的其他的止回閥8,同樣地形成有狹縫8a。該止回閥8使空氣從吸管主體3側向泵1的內部流入,但切斷從泵1向吸管主體3側的空氣的流出。在本實施方式中,各個止回閥由矽橡膠形成穹頂狀,並在其穹頂面上形成狹縫,因此製造是容易的。
另外,鼻涕是從鼻腔內分泌的粘液和來自血管的滲出液的混合物的總稱,若鼻涕產生則暫時積存在鼻前庭中,如果置之不理,超過鼻前庭容量的部分就會從鼻孔流出。如果這樣,那麼在吸引鼻涕時,回收積存於鼻前庭的部分是有效的,並且能夠避免損傷鼻腔裡側的黏膜。在本發明的鼻涕吸引器中,著眼於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的吸管主體3的放大剖視圖所示,使吸管末端部4從吸管基端部6大致傾斜30度。若像這樣構成,則在人進行操作時,通過一邊拿著泵1一邊使吸管末端部4接觸於鼻前庭,吸引積存於鼻前庭的鼻涕變得容易。此外,該傾斜角度不是準確地限於30度的角度,如果優選地進一步地擴大傾斜角度而設置為大致55度,那麼僅沿著鼻腔的傾斜而將器具插入就能夠切實地將吸管末端部4引導至鼻前庭。進一步地,以如下所述的方式構成:從吸管主體3的基端6的上側的連接筒2露出的部分9設為比鼻孔更大的直徑,在將吸管主體3插入鼻腔的情況下,因為露出部分9的直徑比鼻孔的直徑更大,所以使得吸管主體3不會進一步進入鼻腔內,從而不會損傷鼻腔裡側的黏膜。進一步地,吸管末端部4的開口部10設置成,相對於中心線比直角更朝向將30度的傾斜角擴大的方向傾斜地呈現橢圓形的開口部10。像這樣開口部10以成為橢圓形的方式形成,由此使吸引力比圓弧的情況變小,減輕對於鼻腔黏膜的吸引負擔。
為了在因操作者的不注意而將吸管末端部4抵靠於鼻腔內部的情況下也不造成損傷,吸管主體3的原材料優選為採用例如矽橡膠等柔軟的原材料。此外,如果採用矽橡膠等柔軟的原材料,作為其他的實施方式,也可以不使吸管末端部4如圖1所示地傾斜,而是沿著連接筒2的中心線延長。在這種情況下,操作者僅將食指等輕輕地壓在吸管末端部4側就能夠彎曲成所希望的角度,無關於器具整體的傾斜,而能夠將吸管末端部4應用於鼻前庭。此外,如果將吸管末端部4的矽橡膠硬度設為比其他部分低,或者將厚度設得薄,就能夠進一步地避免鼻腔黏膜的損傷。
說明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使用圖1所示的器具的方式。首先,先進行按壓而收縮泵1的操作,還是先進行將吸管末端部4置於鼻前庭的操作,是可以自由選擇的事項,如果進行了收縮泵1的操作,那麼泵1內部的空氣經由止回閥5流出。在這種情況下,止回閥8保持關閉狀態。接下來,若將吸管末端部4引導至鼻前庭附近,並從使泵1收縮的狀態鬆開手,則止回閥5變成關閉狀態,止回閥8被打開從而鼻涕從吸管末端部4向吸管主體3內部流入,並進一步地經由止回閥8回收於泵1內部。並且,暫時回收的鼻涕粘度比較低,因此即使有鼻涕殘留於吸管主體3內,只要將器具以立起的狀態下放置,則殘留的鼻涕也會通過止回閥8的狹縫滴入泵1內。另外,即使是在鼻涕保持殘留於吸管主體3內的狀態的情況下,即使接下來重複同樣的操作,即使按壓收縮泵1,止回閥8也是關閉狀態,從而鼻涕不會逆流到鼻腔內。
附圖標記說明
1泵;2連接筒;3吸管主體;4吸管末端部;5止回閥;6吸管基端部;8止回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