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防沉降樁基及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7:34:21 1
水下防沉降樁基及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下防沉降樁基及包括該水下防沉降樁基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水下防沉降樁基包括水中預製立柱樁(10)、防沉降卡盤(6)、卡盤安裝組件,所述水中預製立柱樁(10)上設有卡盤牛腿(11),所述防沉降卡盤(6)包括網格結構的配筋(66)、將所述配筋(66)包覆形成卡盤主體及外形的混凝土(67),所述防沉降卡盤(6)的中心設有套接孔(60),所述防沉降卡盤(6)從下方套入所述水中預製立柱樁(10),並通過所述卡盤牛腿(11)進行軸向定位,再通過所述卡盤安裝組件從下方將所述防沉降卡盤(6)固定,所述防沉降卡盤(6)隨所述水中預製立柱樁(10)打入水下底部並嵌入到固著層(18)內。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於防沉降樁基及太陽能光伏領域。
【專利說明】
水下防沉降樁基及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下防沉降粧基;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預製立柱粧是一種常見的立柱支撐結構,在某些地基強度不夠的場合如魚池等大面積水域,容易導致支撐強度不夠,從而產生沉降等問題,對支撐主體產生嚴重隱患。
[0003]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是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其核心是太陽能光伏組件。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需要將多組太陽能光伏組件呈陣列排布,並使得太陽能光伏組件儘可能長時間面對太陽,以增強其光吸收率及光電轉換效率。現有的太陽能光伏支架系統有通過兩根鋼纜形成太陽能光伏組件的支架結構形式,這種結構穩定性較差,調節太陽能光伏組件的傾角準確度較差;而且,在需要檢修和更換鋼纜時,需將整條線上的太陽能光伏組件拆卸,待鋼纜更換後,再將整條線上的太陽能光伏組件重新安裝,不僅工時長,效率低,而且會影響整個光伏系統的正常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水下防沉降粧基。
[0005]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能夠任意調整光伏組件安裝傾角、穩定性高、檢修及維護便利、保障系統安全運行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
[0006]本實用新型的水下防沉降粧基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水下防沉降粧基包括水中預製立柱粧、防沉降卡盤、卡盤安裝組件,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上設有卡盤牛腿,所述防沉降卡盤包括網格結構的配筋、將所述配筋包覆形成卡盤主體及外形的混凝土,所述防沉降卡盤的中心設有套接孔,所述防沉降卡盤從下方套入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並通過所述卡盤牛腿進行軸向定位,再通過所述卡盤安裝組件從下方將所述防沉降卡盤固定,所述防沉降卡盤隨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打入水下底部並嵌入到固著層內。
[0007]所述配筋共有上下兩層。
[0008]所述卡盤安裝組件包括角鋼型材、雙頭螺杆,兩個所述角鋼型材對置,並通過所述雙頭螺杆將兩個所述角鋼型材連接固定,從下方支撐所述防沉降卡盤。
[0009]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包括呈矩陣排列的若干個預製立柱粧、若干組經向纜、若干組瑋向纜、若干組光伏組件、光伏組件安裝架、以及水下防沉降粧基,每組所述經向纜在一個經線上與所述預製立柱粧相固定連接,每組所述瑋向纜在一個瑋線上與所述經向纜相固定連接,形成網狀纜線結構,每組所述經向纜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經向纜、中經向纜、下經向纜,同組內的所述上經向纜、所述中經向纜、所述下經向纜互相平行且位於同一立面上,每組所述瑋向纜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瑋向纜、中瑋向纜、下瑋向纜,同組內的所述上瑋向纜、所述中瑋向纜、所述下瑋向纜互相平行且位於同一斜面上,所述光伏組件安裝架與同一組內的所述上瑋向纜、所述中瑋向纜、所述下瑋向纜分別固定連接,所述光伏組件固定連接於所述光伏組件安裝架上,形成光伏組件陣列;所述水下防沉降粧基包括水中預製立柱粧、防沉降卡盤、卡盤安裝組件,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上設有卡盤牛腿,所述防沉降卡盤包括網格結構的配筋、將所述配筋包覆形成卡盤主體及外形的混凝土,所述防沉降卡盤的中心設有套接孔,所述防沉降卡盤從下方套入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並通過所述卡盤牛腿進行軸向定位,再通過所述卡盤安裝組件從下方將所述防沉降卡盤固定,所述防沉降卡盤隨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打入水下底部並嵌入到固著層內。
[0010]所述配筋共有上下兩層。
[0011]所述卡盤安裝組件包括角鋼型材、雙頭螺杆,兩個所述角鋼型材對置,並通過所述雙頭螺杆將兩個所述角鋼型材連接固定,從下方支撐所述防沉降卡盤。
[0012]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張拉座、張拉座U型螺栓、經向張拉鉤組件、繩扣,所述張拉座由H型鋼兩端斜切製成,所述H型鋼的長、短底板之間設有加強筋板,所述H型鋼的長底板上設有四個對稱於中間立板的安裝固定螺栓孔,所述H型鋼的短底板上設有張拉螺栓孔,所述H型鋼的中間立板上設有透水孔,所述經向纜與位於經線上兩端的所述預製立柱粧的連接處,兩個所述張拉座U型螺栓套住所述預製立柱粧並通過四個所述安裝固定螺栓孔與所述張拉座相適配連接,將位於經線上兩端的所述預製立柱粧套接緊固,所述經向纜的端頭穿入所述經向張拉鉤組件的鉤環後通過所述繩扣固定,所述經向張拉鉤組件的尾部通過所述張拉螺栓孔與所述張拉座相適配連接,以使所述經向纜與經線上兩端的所述預製立柱粧張緊連接。
[0013]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雙頭螺栓,所述經向纜與位於經線上中間的所述預製立柱粧的連接處,四個所述雙頭螺栓分別通過兩個對置的所述張拉座上的所述安裝固定螺栓孔與兩個所述張拉座相適配連接,將位於經線上中間的所述預製立柱粧套接緊固,兩個所述經向纜的另一端頭分別穿入兩個所述經向張拉鉤組件的鉤環後通過所述繩扣固定,兩個所述張拉鉤組件的尾部通過兩個對置的所述張拉座上的所述張拉螺栓孔與所述張拉座相適配連接,以使所述經向纜與經線上中間的所述預製立柱粧張緊連接。
[0014]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瑋向張拉鉤組件,所述瑋向纜的端頭穿入所述瑋向張拉鉤組件的鉤環後通過所述繩扣固定,所述瑋向張拉鉤組件通過前掛鈎鉤住位於兩側的所述經向纜,以使所述瑋向纜的兩端與兩側的所述經向纜張緊連接。
[0015]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雙向繩扣座、繩扣U型螺栓,所述雙向繩扣座上設有互相垂直交叉的兩個橫向繩槽,所述雙向繩扣座上設有四個縱向連接孔,所述瑋向纜與所述經向纜的交叉結合處,所述經向纜置於其中一個所述繩槽中,兩個所述繩扣U型螺栓套住所述瑋向纜並通過四個所述縱向連接孔與所述雙向繩扣座相適配連接,將所述瑋向纜與所述經向纜交叉壓緊,以使所述瑋向纜與中間的所述經向纜鎖固連接。
[0016]所述預製立柱粧為混凝土粧。
[0017]所述經向纜、所述瑋向纜均為鋼絲繩。
[0018]位於兩側的經線上的所述預製立柱粧的排布密度加大布設。
[0019]每組光伏組件包括至少一個太陽能光伏板。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水下防沉降粧基包括水中預製立柱粧、防沉降卡盤、卡盤安裝組件,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上設有卡盤牛腿,所述防沉降卡盤包括網格結構的配筋、將所述配筋包覆形成卡盤主體及外形的混凝土,所述防沉降卡盤的中心設有套接孔,所述防沉降卡盤從下方套入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並通過所述卡盤牛腿進行軸向定位,再通過所述卡盤安裝組件從下方將所述防沉降卡盤固定,所述防沉降卡盤隨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打入水下底部並嵌入到固著層內;本實用新型的防沉降卡盤與水中預製立柱粧形成一個支撐整體,從而加大了立柱的載荷面積與強度,解決了大面積水域地基強度不夠的問題;故本實用新型的水下防沉降粧基防沉降效果好,節省預製立柱粧的材料,可以在不排乾施工現場水體的情況下,進行方便快捷的施工安裝。
[0021]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包括呈矩陣排列的若干個預製立柱粧、若干組經向纜、若干組瑋向纜、若干組光伏組件、光伏組件安裝架、以及水下防沉降粧基,每組所述經向纜在一個經線上與所述預製立柱粧相固定連接,每組所述瑋向纜在一個瑋線上與所述經向纜相固定連接,形成網狀纜線結構,每組所述經向纜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經向纜、中經向纜、下經向纜,同組內的所述上經向纜、所述中經向纜、所述下經向纜互相平行且位於同一立面上,每組所述瑋向纜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瑋向纜、中瑋向纜、下瑋向纜,同組內的所述上瑋向纜、所述中瑋向纜、所述下瑋向纜互相平行且位於同一斜面上,所述光伏組件安裝架與同一組內的所述上瑋向纜、所述中瑋向纜、所述下瑋向纜分別固定連接,所述光伏組件固定連接於所述光伏組件安裝架上,形成光伏組件陣列;本實用新型採用三根經向纜即上經向纜、中經向纜、下經向纜作為一組,三根瑋向纜即上瑋向纜、中瑋向纜、下瑋向纜作為一組,將所述光伏組件安裝架與同一組內的所述上瑋向纜、所述中瑋向纜、所述下瑋向纜分別固定連接,三點固定的方式增強了光伏組件的穩定性,通過調整組內經向纜及與其連接的瑋向纜的相對位置,能夠任意調整光伏組件安裝傾角,靈活性高,便於安裝和維護,在需要檢修或更換線纜時,可以逐個線纜拆卸而不影響整個光伏系統的正常運行,拆卸及更換一條線纜時,另外兩條同樣起到支架的作用,不必拆卸光伏組件,工時短,大大提高了檢修和維護的效率,故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能夠任意調整光伏組件安裝傾角、穩定性高、檢修及維護便利、保障系統安全運行。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3I圖2是圖1所示A向立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3是圖1所示B—B斷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4是圖1所示I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6]圖5是圖1所示II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7]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張拉座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經向張拉鉤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9I圖8是圖3所示V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3°]圖9是圖3所示VI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031]圖10是圖2所示III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032]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向繩扣座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12是圖11所示的雙向繩扣座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34]圖13是圖11所示的雙向繩扣座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35]圖1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繩扣U型螺檢的結構不意圖;
[0036I圖15是圖2所示IV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037I圖16是圖3所示VII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038]圖1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下防沉降粧基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39]圖1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下防沉降粧基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0040]圖1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下防沉降粧基的配筋分布平面結構示意圖;
[0041]圖2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下防沉降粧基安裝後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如圖1?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包括呈矩陣排列的若干個預製立柱粧1、若干組經向纜2、若干組瑋向纜3、若干組光伏組件4、光伏組件安裝架5、以及水下防沉降粧基,每組所述經向纜2在一個經線上與所述預製立柱粧I相固定連接,每組所述瑋向纜3在一個瑋線上與所述經向纜2相固定連接,形成網狀纜線結構,每組所述經向纜2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經向纜21、中經向纜22、下經向纜23,同組內的所述上經向纜21、所述中經向纜22、所述下經向纜23互相平行且位於同一立面上,每組所述瑋向纜3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瑋向纜31、中瑋向纜32、下瑋向纜33,同組內的所述上瑋向纜31、所述中瑋向纜32、所述下瑋向纜33互相平行且位於同一斜面上,如圖16所示,所述光伏組件安裝架5與同一組內的所述上瑋向纜31、所述中瑋向纜32、所述下瑋向纜33分別固定連接,所述光伏組件4固定連接於所述光伏組件安裝架5上,形成光伏組件陣列;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張拉座7、張拉座U型螺栓71、經向張拉鉤組件8、繩扣1,所述張拉座7由H型鋼70兩端斜切製成,所述H型鋼70的長、短底板之間設有加強筋板73,所述H型鋼70的長底板上設有四個對稱於中間立板的安裝固定螺栓孔74,所述H型鋼70的短底板上設有張拉螺栓孔75,所述H型鋼70的中間立板上設有透水孔76,所述張拉座7的結構如圖6所示,所述經向張拉鉤組件8的結構如圖7所示,如圖4、圖8所示,所述經向纜2與位於經線上兩端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的連接處,兩個所述張拉座U型螺栓71套住所述預製立柱粧I並通過四個所述安裝固定螺栓孔74與所述張拉座7相適配連接,將位於經線上兩端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套接緊固,所述經向纜2的端頭穿入所述經向張拉鉤組件8的鉤環後通過所述繩扣10固定,所述經向張拉鉤組件8的尾部通過所述張拉螺栓孔75與所述張拉座7相適配連接,以使所述經向纜2與經線上兩端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張緊連接;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雙頭螺栓72,如圖5、圖9所示,所述經向纜2與位於經線上中間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的連接處,四個所述雙頭螺栓72分別通過兩個對置的所述張拉座7上的所述安裝固定螺栓孔74與兩個所述張拉座7相適配連接,將位於經線上中間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套接緊固,兩個所述經向纜2的另一端頭分別穿入兩個所述經向張拉鉤組件8的鉤環後通過所述繩扣10固定,兩個所述張拉鉤組件8的尾部通過兩個對置的所述張拉座7上的所述張拉螺栓孔75與所述張拉座7相適配連接,以使所述經向纜2與經線上中間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張緊連接;如圖15所示,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瑋向張拉鉤組件U,所述瑋向纜3的端頭穿入所述瑋向張拉鉤組件11的鉤環後通過所述繩扣10固定,所述瑋向張拉鉤組件11通過前掛鈎鉤住位於兩側的所述經向纜2,以使所述瑋向纜3的兩端與兩側的所述經向纜2張緊連接;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雙向繩扣座9、繩扣U型螺栓93,所述雙向繩扣座9的結構如圖11?圖13所示,所述繩扣U型螺栓93的結構如圖14所示,所述雙向繩扣座9上設有互相垂直交叉的兩個橫向繩槽91,所述雙向繩扣座9上設有四個縱向連接孔90,如圖1O所示,所述瑋向纜3與所述經向纜2的交叉結合處,所述經向纜2置於其中一個所述繩槽91中,兩個所述繩扣U型螺栓93套住所述瑋向纜3並通過四個所述縱向連接孔90與所述雙向繩扣座9相適配連接,將所述瑋向纜3與所述經向纜2交叉壓緊,以使所述瑋向纜3與中間的所述經向纜2鎖固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預製立柱粧I為混凝土粧,為了增強位於兩側的經線的強度,將位於兩側的經線上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的排布密度加大布設,所述經向纜2、所述瑋向纜3均為鋼絲繩,每組光伏組件4包括若干個太陽能光伏板。
[0043]如圖17?圖20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水下防沉降粧基包括水中預製立柱粧10、防沉降卡盤6、卡盤安裝組件,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10上設有卡盤牛腿11,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10是用於水面以下地基的特殊品種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其排布方式同其他普通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所述防沉降卡盤6包括網格結構的配筋66、將所述配筋66包覆形成卡盤主體及外形的混凝土 67,所述防沉降卡盤6的中心設有套接孔60,所述防沉降卡盤6從下方套入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10,並通過所述卡盤牛腿11進行軸向定位,再通過所述卡盤安裝組件從下方將所述防沉降卡盤6固定,所述防沉降卡盤6隨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10打入水下底部並嵌入到固著層18內;本實施例中,所述配筋66共有上下兩層;本實施例中,所述卡盤安裝組件包括角鋼型材61、雙頭螺杆62,兩個所述角鋼型材61對置,並通過所述雙頭螺杆62將兩個所述角鋼型材61連接固定,從下方支撐所述防沉降卡盤6;本實施例中,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10打在魚池水面下,防沉降效果好,節省預製立柱粧的材料;本實用新型的防沉降卡盤6與水中預製立柱粧10形成一個支撐整體,從而加大了立柱的載荷面積與強度,解決了大面積水域地基強度不夠的問題,防沉降效果好,節省預製立柱粧的材料,可以在不排乾施工現場水體的情況下,進行方便快捷的施工安裝。
[0044]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採用三根經向纜即上經向纜21、中經向纜22、下經向纜23作為一組,三根瑋向纜即上瑋向纜31、中瑋向纜32、下瑋向纜33作為一組,將所述光伏組件安裝架5與同一組內的所述上瑋向纜31、所述中瑋向纜32、所述下瑋向纜33分別固定連接,三點固定的方式增強了光伏組件的穩定性,通過調整組內經向纜及與其連接的瑋向纜的相對位置,能夠任意調整光伏組件安裝傾角,靈活性高,便於安裝和維護,在需要檢修或更換線纜時,可以逐個線纜拆卸而不影響整個光伏系統的正常運行,拆卸及更換一條線纜時,另外兩條同樣起到支架的作用,不必拆卸光伏組件,工時短,大大提高了檢修和維護的效率,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能夠任意調整光伏組件安裝傾角、穩定性高、檢修及維護便利、保障系統安全運行。
[0045]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於預製立柱粧及太陽能光伏領域。
【主權項】
1.一種水下防沉降粧基,其特徵在於:包括水中預製立柱粧(10)、防沉降卡盤(6)、卡盤安裝組件,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10)上設有卡盤牛腿(11),所述防沉降卡盤(6)包括網格結構的配筋(66)、將所述配筋(66)包覆形成卡盤主體及外形的混凝土 (67),所述防沉降卡盤(6)的中心設有套接孔(60),所述防沉降卡盤(6)從下方套入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10),並通過所述卡盤牛腿(11)進行軸向定位,再通過所述卡盤安裝組件從下方將所述防沉降卡盤(6)固定,所述防沉降卡盤(6)隨所述水中預製立柱粧(10)打入水下底部並嵌入到固著層(18)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防沉降粧基,其特徵在於:所述配筋(66)共有上下兩層;所述卡盤安裝組件包括角鋼型材(61)、雙頭螺杆(62),兩個所述角鋼型材(61)對置,並通過所述雙頭螺杆(62)將兩個所述角鋼型材(61)連接固定,從下方支撐所述防沉降卡盤(6)。3.—種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呈矩陣排列的若干個預製立柱粧(I)、若干組經向纜(2)、若干組瑋向纜(3)、若干組光伏組件(4)、光伏組件安裝架(5)、以及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防沉降粧基,每組所述經向纜(2)在一個經線上與所述預製立柱粧(I)相固定連接,每組所述瑋向纜(3)在一個瑋線上與所述經向纜(2)相固定連接,形成網狀纜線結構,每組所述經向纜(2)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經向纜(21)、中經向纜(22)、下經向纜(23),同組內的所述上經向纜(21)、所述中經向纜(22)、所述下經向纜(23)互相平行且位於同一立面上,每組所述瑋向纜(3)自上向下依次包括上瑋向纜(31)、中瑋向纜(32)、下瑋向纜(33),同組內的所述上瑋向纜(31)、所述中瑋向纜(32)、所述下瑋向纜(33)互相平行且位於同一斜面上,所述光伏組件安裝架(5)與同一組內的所述上瑋向纜(31)、所述中瑋向纜(32)、所述下瑋向纜(33)分別固定連接,所述光伏組件(4)固定連接於所述光伏組件安裝架(5)上,形成光伏組件陣列。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張拉座(7)、張拉座U型螺栓(71)、經向張拉鉤組件(8)、繩扣(10),所述張拉座(7)由H型鋼(70)兩端斜切製成,所述H型鋼(70)的長、短底板之間設有加強筋板(73),所述H型鋼(70)的長底板上設有四個對稱於中間立板的安裝固定螺栓孔(74),所述H型鋼(70)的短底板上設有張拉螺栓孔(75),所述H型鋼(70)的中間立板上設有透水孔(76),所述經向纜(2)與位於經線上兩端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的連接處,兩個所述張拉座U型螺栓(71)套住所述預製立柱粧(I)並通過四個所述安裝固定螺栓孔(74)與所述張拉座(7)相適配連接,將位於經線上兩端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套接緊固,所述經向纜(2)的端頭穿入所述經向張拉鉤組件(8)的鉤環後通過所述繩扣(10)固定,所述經向張拉鉤組件(8)的尾部通過所述張拉螺栓孔(75)與所述張拉座(7)相適配連接,以使所述經向纜(2)與經線上兩端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張緊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雙頭螺栓(72),所述經向纜(2)與位於經線上中間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的連接處,四個所述雙頭螺栓(72)分別通過兩個對置的所述張拉座(7)上的所述安裝固定螺栓孔(74)與兩個所述張拉座(7)相適配連接,將位於經線上中間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套接緊固,兩個所述經向纜(2)的另一端頭分別穿入兩個所述經向張拉鉤組件(8)的鉤環後通過所述繩扣(10)固定,兩個所述張拉鉤組件(8)的尾部通過兩個對置的所述張拉座(7)上的所述張拉螺栓孔(75)與所述張拉座(7)相適配連接,以使所述經向纜(2)與經線上中間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張緊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瑋向張拉鉤組件(U),所述瑋向纜(3)的端頭穿入所述瑋向張拉鉤組件(11)的鉤環後通過所述繩扣(10)固定,所述瑋向張拉鉤組件(11)通過前掛鈎鉤住位於兩側的所述經向纜(2),以使所述瑋向纜(3)的兩端與兩側的所述經向纜(2)張緊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還包括雙向繩扣座(9)、繩扣U型螺栓(93),所述雙向繩扣座(9)上設有互相垂直交叉的兩個橫向繩槽(91),所述雙向繩扣座(9)上設有四個縱向連接孔(90),所述瑋向纜(3)與所述經向纜(2)的交叉結合處,所述經向纜(2)置於其中一個所述繩槽(91)中,兩個所述繩扣U型螺栓(93)套住所述瑋向纜(3)並通過四個所述縱向連接孔(90)與所述雙向繩扣座(9)相適配連接,將所述瑋向纜(3)與所述經向纜(2)交叉壓緊,以使所述瑋向纜(3)與中間的所述經向纜(2)鎖固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預製立柱粧(I)為混凝土粧;所述經向纜(2 )、所述瑋向纜(3)均為鋼絲繩。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其特徵在於:位於兩側的經線上的所述預製立柱粧(I)的排布密度加大布設。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光伏柔性支架系統,其特徵在於:每組光伏組件(4)包括至少一個太陽能光伏板。
【文檔編號】H02S20/10GK205725581SQ20162068761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0日
【發明人】尹宏文, 孫士清
【申請人】珠海德光源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