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真石漆噴塗製備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31 07:15:50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塗料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真石漆噴塗製備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真石漆塗料製備及施工技術領域內,所採用的製備及噴塗分體化裝置,在真石漆塗料施工過程中,均需要將漆料製備完成後,再由塗覆裝置進行塗覆,整個工藝流程複雜,步驟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真石漆製備噴塗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真石漆製備噴塗系統,所述系統包括一噴塗裝置及一連接噴塗裝置的漆料製備裝置;
所述噴塗裝置包括一支架單元、及把手單元,所述支架單元為一矩形框體結構;
所述把手單元設置在矩形框體結構兩側上;
所述支架單元的框架體結構內部設置有進料組件及旋轉塗刮組件,所述進料組件連接旋轉塗刮組件,並對旋轉塗刮組件提供要塗刮的漆料。
進一步地,所述支架單元的框架體結構包括上側板、下側板及兩個邊側板,兩個所述邊側板的上下兩端通過上側板和下側板對應連接,所述把手單元包括兩個把手,所述兩個把手分別設置在邊側板的外部中心處。
進一步地,所述進料組件包括一進料口、一進料主管、多個進料支管、及多個進料入口座;
所述塗刮組件包括旋轉盤體、三個原料噴口、封蓋及三個刮板;所述旋轉盤體通過上、下連接杆鉸接在支架單元的框架結構內部。
進一步地,所述進料口設置在任意邊側板底部,所述進料主管設置在下側板上,所述進料主管任意端部連通所述進料口,所有所述進料支管的一端均連接在所述進料主管上,另一端連接所述進料入口座,並穿過所述進料入口座。
進一步地,所述進料支管通過軸承連接所述旋轉盤體一側,所述旋轉盤體的另一側中心處設置有所述封蓋,所述封蓋外周側設置所述三個原料噴口,所述刮板設置在所述旋轉盤體相反於連接進料支管的側面,所述刮板由所述旋轉盤體的外周側延伸至內部,並三個所述刮板與三個所述原料噴口一一對應。
進一步地,所述漆料製備裝置包括一裝置本體,所述裝置本體內部具有一容置真石漆的容置空間;所述裝置本體頂部設置有一增壓裝置,所述裝置本體邊側底部具有一連通容置空間與進料口的出料開口;
所述裝置本體內部設置有一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一中心轉杆及多個固定在中心轉杆上的攪拌葉;
所述中心轉杆為中空結構,且所述中心轉杆底部設置有一中心開口,所述中心轉杆近軸承的位置處設置有上部開口;所述中心轉杆內部設置有多個旋轉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實現製備噴塗一體化,整個工藝流程簡單,步驟簡捷,漆料製備完成後,直接進行噴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塗覆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塗覆裝置剖視圖;
圖4為實用新型的漆料製備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相反,本實用新型涵蓋任何由權利要求定義的在本實用新型的精髓和範圍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進一步,為了使公眾對本實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對本實用新型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真石漆製備噴塗系統,該系統包括一噴塗裝置及一連接噴塗裝置的漆料製備裝置11;
所述噴塗裝置包括一支架單元2、及把手單元1,所述支架單元 2為一矩形框體結構,包括上側板、下側板及兩個邊側板,兩個所述邊側板的上下兩端通過上側板和下側板對應連接,所述把手單元2包括兩個把手,所述兩個把手分別設置在邊側板的外部中心處;
在所述支架單元2的框架結構內部設置有進料組件及塗刮組件,所述進料組件連接塗刮組件,對所述塗刮組件提供要塗刮的漆料,所述進料組件包括一進料口8、一進料主管901、多個進料支管902、及多個進料入口座10;
所述進料口8設置在任意邊側板底部,所述進料口8連通所述漆料製備裝置11,所述進料主管901設置在下側板上,所述進料主管 901任意端部連通所述進料口8,所有所述進料支管902的一端均連接在所述進料主管901上,另一端連接所述進料入口座10,並穿過所述進料入口座10;
如圖2所示,所述塗刮組件包括旋轉盤體4、三個原料噴口6、封蓋3及三個刮板5;所述旋轉盤體4通過上、下連接杆鉸接在支架單元2的框架結構內部,可實現旋轉盤體4繞上、下連接杆的方向上轉動;
所述進料支管902通過軸承連接所述旋轉盤體4一側,所述旋轉盤體4的另一側中心處設置有一封蓋3,所述封蓋3外周側設置所述三個原料噴口6,所述刮板5設置在所述旋轉盤體4相反於連接進料支管902的側面,也可以理解為與設置封蓋3的同側,所述刮板5由所述旋轉盤體4的外周側延伸至內部,並三個所述刮板5與三個所述原料噴口6一一對應,並具體設置在原料噴口6的邊側處;
如圖3所示,所述旋轉盤體4的外周側通過對稱轉動支架72連接一步進電機7,該步進電機7設置在與所述進料支管902的同一側,同時所述步進電機7的轉動杆71中心為中空結構,所述進料支管902 通過軸承連接在轉動杆71內部,並穿過所述轉動杆71連接所述三個原料噴口6;
將預先製備混合均勻的原料從進料口8進入進料主管901,然後通過一進料主管901進入進料入口座10進入旋轉盤體4,進入旋轉盤體4的原料通過安裝旋轉盤體4上的多個中心對稱布置的原料噴口 6噴出,噴出的原料通過安裝在所述旋轉盤體4上的三個均布排列的刮板5均勻塗抹在牆體上,完成建築牆面的自動噴抹工作。
所述刮板5以所述封蓋3為軸心中心對稱設置三個,所述刮板5 與所要刮塗的平面牆壁的夾角為40°-60°,所述原料噴口6與所述刮板5間隔設置在所述封蓋3周側,所述旋轉電機7設置在所述旋轉盤體4中軸線上,所述旋轉電機7設置在相反於面對牆體一側。
如圖4所示,所述漆料製備裝置11的頂部具有增壓裝置116,所述增壓裝置116實現對漆料製備裝置11內部進行增壓,將漆料輸送至噴塗槍;
所述漆料製備裝置11包括一裝置本體111,所述裝置本體111 可以為矩形狀、圓形桶裝或正方體結構,並不對此進行具體的限定,所述裝置本體111內部具有一容置真石漆的容置空間;同時在所述裝置本體111邊側底部具有一連通容置空間的出料開口112,該出料開口112與所述進料口8連通。
所述裝置本體111內部設置有一攪拌裝置,該攪拌裝置包括一中心轉杆113及多個攪拌葉114,所述中心轉杆113上端連接一設置在裝置本體111外部的動力電機,同時中心轉杆113連接動力電極的該端通過軸承115連接在裝置本體111頂部;所述攪拌葉114固定在所述中心轉杆113外部,並所述攪拌葉114整體為矩形框狀結構,所述攪拌葉114內還包括設置在矩形框內的攪拌橫杆1141;
在現有技術中,大多攪拌裝置攪拌大多採用順時針旋轉攪拌或逆時針旋轉攪拌,然而這樣的攪拌會使得大部分相互之間有粘合力的原材料在中心處聚集,仍然會造成不均勻的情況,因此,本實用新型中提出的中心轉杆113為中空結構,且中心轉杆113底部設置有一中心開口1132,所述中心轉杆113近軸承115的位置處設置有上部開口 1133;
並在該中心轉杆113內部設置有多個旋轉輪1131,所述旋轉輪1131可實現自動轉動,具體為旋轉輪1131的動力源來自設置在中心轉杆113外部、並與旋轉輪1131對應連接的動力裝置,該動力裝置在附圖中未示出,具體可為微電機即可,電路通過密封裝置連通設置在裝置本體111外部的電源;所述旋轉輪1131上的輪葉設置方向及旋轉輪1131的旋轉方向,可實現將容置空間的真石漆,自中心開口1132提升至上部開口1133處,實現將攪拌聚集在底部中心出的乳液進行循環,避免了乳液在底部中心處聚集,保證整個塗料在製備過程中的均勻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中心轉杆113的攪拌速度適當即可,不需要過快;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中心轉杆113的截面圓形直徑為3-5cm,所述旋轉輪1131的整體截面圓形直徑為2-2.5cm,所述旋轉輪1131 的數量4-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