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NV分庭抗禮!主流移動GPU規格速讀
2025-04-12 12:33:25
泡泡網筆記本頻道4月5日 開始這篇文章前,我查閱了許多關於目前兩大移動顯示晶片廠商AMD和NVIDIA的信息,作為目前壟斷了筆記本顯卡業,而又各自拼得你死我活的兩大廠商,在對於筆記本獨立顯卡的發展前景上倒是保持著一致的態度:顯卡的性能會越來越強、功耗越來越低、筆記本的圖形運算將來會越來越依靠獨立顯卡,甚至隨著GPU加入通用計算的發展,未來還有可能是CPU被GPU所兼併。兩家大廠對筆記本獨立顯卡的前景表現出非常樂觀的態度。
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T1000
時間回到1985年,東芝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T1000。它並沒有肩負著任何圖形運算的使命,它僅僅是被要求完成簡單的數據計算。而從資料上看到T1000當時的配置是英特爾公司80C88處理器、256K內存、640×200像素的反射屏幕上只能顯示25行,每行80個字符,這些配置讓T1000看上去更像一個高級計算器,但同時T1000裝有WRDSTAR字處理軟體,SUPERCALC電子表格軟體,這也就表明這個產品具備了一定圖形計算能力。
T1100時代由於對圖形顯示的要求很低,因此簡單的文字圖形處理都是直接由CPU和晶片組完成的,顯卡僅僅是一個被鑲嵌在主板上的一個晶片組,而不能被稱為顯卡,也沒有什麼顯示性能可言。
隨著筆記本電腦技術的日新月異,獨立顯示晶片也被加入到了筆記本電腦中。在其發展的初期,由於對於性能上的提升追求太迫切了,所以廠商們一味地在做著3DMark的比分遊戲,完全忽視了其越來越大的功耗。最終筆記本的顯示性能終於達到了和桌面級顯卡比肩的程度,可是筆記本那點可憐的鋰電池容量受不了處理器和顯卡這兩個耗電大戶,大有罷工不幹的趨勢。
NVIDIA的Optimus雙顯卡切換技術
直到近幾年,AMD和NVIDIA終於意識到了需要在顯卡性能和電池續航時間上作一個平衡,於是拉上了英特爾集顯這個一直在筆記本顯卡領域「使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角色,紛紛推出了各自雙顯卡切換技術。電池續航時間的問題似乎得到了暫時的緩解。
英特爾Sandy Bridge平臺橫空出世
直到英特爾Sandy Bridge平臺的橫空出世,其處理器內融合的核芯顯卡在保持了上一代集成顯卡低功耗的同時,達到了入門級獨立顯卡的性能。這意味著對遊戲性能要求不高的商務筆記本、超便攜本和入門級筆記本中以後可以完全拋棄入門級獨立顯卡,核芯顯卡對日常圖像處理與辦公、低級別3D遊戲處理與3D顯示和高清播放與編碼功能這三個方面遊刃有餘。
這樣一來AMD和NVIDIA就損失了入門級獨立顯卡的一條財路,我們在2011年這兩家廠商的主推產品中也可以看到大多以中高端產品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