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藥的7大禁忌 喝中藥有哪些技巧?
2025-07-22 14:12:10
現在很多人會喝中藥來調養身體,中藥的對人體的作用也非常大。但是中藥理論複雜繁多,所以我們在服用中藥的時候要注意它的禁忌,生冷食物、濃茶等食物有的會化解藥力減少療效,有的會降低吸收,更有的會產生有害的影響。那么喝中藥的具體禁忌還有哪些,喝中藥有哪些技巧?
喝中藥的禁忌
1、禁忌影響藥物發揮的食物。比如生冷食物、濃茶、辛辣油膩食物、蘿蔔、腥羶類食物。這些類型的食物,有的會化解藥力減少療效,有的會降低吸收,更有的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因此在服用中藥時,一定要遵循醫囑,做好相關忌口工作。
2、不宜為追求快速療效而過量或長期服用中藥。比如決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長期服用決明子可能引起腹瀉。益脾補氣且清熱解毒的乾草長期服用會引起血壓升高。民間諺語「是藥三分毒」,就是這個道理。
3、特殊體質人群應謹慎服用中藥。比如脾胃虛寒者服用含有野菊花的中藥後,有可能出現胃部不適以及腸鳴等症狀。最好先從中醫師那裡或者自我測試,了解自己的體質情況。如果屬於比較典型的某種體質,則應當在吃中藥前了解對應的禁忌情況。
4、孕婦服用中藥應當謹慎。由於西藥可能會引起胎兒畸形等原因,很多孕婦對中成藥更加青睞。但部分中成藥一定存在毒性,需要謹記的是,孕婦對清熱類、祛風除溼類、消化導食類、瀉下類、理氣類、開竅類、驅蟲類、祛溼類等多種類型的重要應當謹慎對待。
5、煎制中藥過程的注意事項。現代家庭中大多使用鐵鍋、不鏽鋼鍋或者不粘鍋,最好不要使用它們來煎制重要,而應該選擇陶土的煎藥罐或者砂鍋。由於煎藥是個時間較長的過程,使用金屬製品很容易使某些藥物成分和器具發生反應,產生或者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等。
6、中藥湯劑忌過夜服用。我們一般吃重要的形式都是煎水,形成中藥湯內服。中藥湯劑成分複雜,包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以及其他如揮髮油、胺基酸等成分。過夜後,不僅藥效降低,更可能導致細菌繁殖,造成藥液發餿變質。因此,吃中藥應注意當日煎,當日服,切不可服用過夜中藥湯劑。
7、慎用民間中藥偏方。在我國民間,很多人樂於聽信所謂神奇的重要偏方,來治療一些棘手的病症。這些偏方民間流傳,很多並無醫學藥典記載,有些或許有效,但並非所有民間偏方都是正確的。在面對民間重要偏方時,應當諮詢正規醫師,了解相關藥物及配伍的效果等,再決定是否採用。
喝中藥能吃水果嗎
喝中藥不能吃水果。喝完中藥後,最好先等一下。因為水果是生的,吃下去之後不容易一下子就消化掉,所以會影響到中藥的吸收。
在喝中藥時選擇正確的服藥時間,才會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對中藥更是如此。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大多數藥物宜在飯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服用。
中醫在配伍運用中藥時,講究「四氣五味」,根據藥性的寒、熱、溫、涼,並參考辛、甘、酸、苦、鹹五味來配伍組成方劑。空腹服藥時,寒涼藥或者五味偏重的藥物都可能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
不同類型的中藥,服用時間也不同。肝、腎、腸道疾患,宜飯前服藥;眩暈、咽喉疾患宜飯後服藥;瀉下藥、滋補藥、驅蟲藥宜空腹服;安神類藥宜睡前服用。
這都是根據病情的不同和藥物作用的特點,對服藥時間做出的大致要求。在用藥時,醫生會根據患者身體變化調整用藥,用藥的方子不會局限於某一類藥,再加上患者長期服藥,難免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所以建議長期喝中藥湯劑的人,在飯後30~60分鐘內服藥,以減輕藥物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喝中藥時不能吃什麼菜
1、服用中藥時不宜吃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降低補藥的效果使其失去補益的作用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2、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腸炎患者服用健脾、溫胃和胃藥時,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黏膜充血,所服的中藥就不能有效的發揮其治療作用。
3、服中藥時不能吃辣椒,特別是熱性病症,服清熱涼血或滋陰降炎藥時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藥效降低,使治療無效或療效減弱。
喝中藥的技巧有哪些
1、把握中藥服用時間
中藥一般要求在飯前或飯後服用,但是不管是飯前或是飯後,在時間間隔上都不能距離吃飯時間太短。很多人飯前空腹服用或飯後飽食服用,最容易嘔吐,既影響進食,又影響營養和藥物吸收。河南省中醫院的李鯉主任告誡病友,服用中藥要堅持「食氣消則服藥,藥氣消則進食」的原則,在兩餐之間取其「中」,即上午10點、下午4點、晚上9點左右時用藥,此時,既是飯前又是飯後,既不影響進食,又不耽誤服藥,在身體獲得豐富營養的情況下,更益病體康復。
2、控制服藥量
古語有「中藥灌滿腸」之說,這說明每次服用的中藥量是越多越好。但飲入大量有苦味的藥液,刺激胃腸道畢竟不舒服,服藥量也要因人而異。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李主任提出每日一劑,每劑三煎,取汁混合共約750ml,分三次服用,每次250ml為最好。
3、注意服用方法
服用時,先預備一杯溫開水,然後閉住氣,一口氣連續將中藥飲下,再用溫開水漱口,最後可嚼口香糖,以壓苦味。有些病友為驅除苦味,喜歡在中藥中加糖,此法不妥,能不能加糖最好聽從醫生指導。
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以舌尖最為突出。
因此,藥液入口後,最好迅速含貯於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咽下。
4、掌握服藥速度
藥液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覺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藥的服用力求乾淨利落,轉瞬即逝。
總結:食物的屬於有些是會相衝的,所以我們在喝中藥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以上這些禁忌,否則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對身體產生傷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