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季皮膚不好? 可能是霧霾惹的禍
2025-07-23 08:26:09
隨著環境的汙染,到了冬季,我們時不時的被霧霾緊緊的環繞。如今,環境汙染已成為大家越來越重視的健康問題,常會被患者問道。我們熟悉的霧霾主要由PM2.5構成,即顆粒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們可以穩定懸浮於空氣中。除了心血管疾病,空氣汙染對皮膚的影響也是存在的。目前認為,空氣汙染對皮膚的損害可有兩種途徑:
一是吸入肺部後再循環到皮膚(由內到外);
二是通過人體表面逐漸穿透皮膚(由外到內)。
空氣汙染已縮短肌膚青春
PM2.5值超標,空氣品質差,會影響人體健康,特別是對呼吸系統的危害。但皮膚專家表示,PM2.5顆粒較小吸附性好,灰霾天氣的空氣中含有大量汙染顆粒和微生物,這些物質依附在皮膚上,導致皮膚的代謝循環受到影響,會使色斑、黑頭、毛孔粗大的問題更加明顯。
空氣汙染、工作和生活壓力大,使很多女性年紀輕輕已有滿臉滄桑感。都市快報報導稱,「有研究說,高壓之下現代都市女性『皮膚青春期』卻縮短了近20%; 而在日曬、空氣汙染等外界因素,加上生理功能下降、皮膚組織衰退等內因的共同作用下,就導致了黑色素無法排出體外,沉積在真皮層造成色斑。
怎樣減少空氣汙染對皮膚的損傷?
首先,要養成查詢空氣品質的好習慣,每日關注空氣品質和汙染指數,看天氣預報,關注一些突發事件,要對周邊環境特別是工廠和商業等地域可能的汙染物有大概的了解,根據質量報告調整戶外鍛鍊的地方或散步的時機。
儘可能地遠離汙染嚴重的地方或待的時間儘可能短。需步行時儘量避開繁忙車多的街道;少去「吞雲吐霧」的場所;而一天當中溫度越高,空氣品質越差。所以儘量把戶外活動安排在早晚進行,避開中午時段紫外線的損傷和汙染物的危害。
由於空氣汙染沒法避免,所以要儘可能做到空氣的過濾與清新,開車時打開空氣過濾裝置。如果可能,使用高效空氣過濾器),有助於濾去極細懸浮顆粒;家中或汽車上要定期更換空調濾網。要保持室內乾燥,避免發黴物質如真菌孢子飄在空中,被你吸入體內,引發過敏。
如果空氣實在糟糕,特別是霧霾天,最好出門戴上口罩,帶傘和帽子,甚至戴上墨鏡,穿長袖長褲,減少空氣汙染物對皮膚和毛髮的接觸及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也避開對眼部的刺激。
遇到霧霾天,回家後要及時衝洗頭髮和面部,但不要過度清洗和應用洗滌化學品,避免皮膚的二次損傷,衝洗掉漂浮在身上的汙染物後,適當用些護膚潤膚霜,強化皮膚的保溼。換洗下的衣服等物品及時清洗乾淨,避免對室內的二次汙染等。
對於已經引發了皮膚的過敏等疾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口服一些抗過敏藥物,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局部皮損情況,適當用激素類軟膏和潤膚劑等。對於可能的自由基損傷,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如B和E等,包括一些抗氧化劑等,如食用水果橄欖、櫻桃、紅石榴、柚子、葡萄、胡蘿蔔、檸檬等,補充微量元素如硒,鎂等,減輕衰老的發生,有些可藉助外搽藥物或雷射治療。對於可能的重金屬中毒可採用多飲水或生物物理治療等方式,配合一些藥物,加速排洩,減少進一步的金屬汙染物進入體內。
不僅是室內環境汙染對皮膚有傷害,室內空氣汙染也嚴重危害人體皮膚。家裝中含有的甲醛,油漆等彌散分子,大量的粉塵或黴變天氣中彌散的真菌孢子,還有各種場合產生的煙霧包括吸菸等,都可能引發人體過敏,使人感到瘙癢,起紅斑風團等。炒菜的油煙,包括吸二手菸等都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超量的極不穩定的自由基通過損害細胞膜和人體自身健康的DNA ,從而加速機體老化,包括皮膚的老化,如皮膚暗沉,出現不均勻的色素沉著,日光性黑子,皮膚容易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