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抽搐治療真的有用嗎?電抽搐治療有哪些危害?
2025-07-20 06:39:11
許多精神方面的疾病治療起來都比較慢,而且需要長期的藥物控制,但是電抽搐治療相比較就會簡單的多,並且短短幾個療程內通常效果都是挺好的,不過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電抽搐治療在社會上其實是很有爭議的,到底應不應該使用這種有點殘忍的治療手段呢?
電抽搐治療真的有用嗎
治療結束後,少部分患者會出現頭痛、噁心及嘔吐,輕者不必處理,重者對症治療即可緩解。還有一少部分患者可出現意識模糊、反應遲鈍,這取決於治療次數的多少和間隔時間的長短,一般7~10天內逐漸消失。
據資料表明,電抽搐治療可引起腦電圖改變,導致記憶力下降,但這種情況持續很短時間。一般認為,電抽搐治療後1月內可恢復正常。對有嚴重自殺行為的抑鬱性精神病患者,經過藥物治療需2~3周才獲得最佳效果,如採用電抽搐治療在一周內即可生效。
國外有研究證明,經電抽搐治療100次以上的病例,並無明顯的腦功能影響,現一個療程僅有8~12次,據電抽搐萬次治療的分析表明,未發生危及生命的合併症。因此,可以說電抽搐治療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電抽搐治療有哪些危害
電抽搐治療併發症的發生率並不高,但一旦發生,後果較為嚴重,故應予重視。
1、骨折與脫位
常見脊柱壓縮性骨折,其次為四肢骨折,若發生骨折,須停止電療,做骨科治療;若下頜脫臼,應立即手法復位,復位後不影響治療。
2、呼吸停止
一般在抽搐停止約10s後,呼吸即可自動恢復。若30s後呼吸仍未恢復,則須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進行搶救。為預防呼吸恢復不佳或呼吸停止,可在療前注射洛貝林1支。
3、循環虛脫
在治療後,如發現患者皮膚蒼白、血壓下降、脈搏細速,應迅速注射中樞興奮藥和強心藥,如腎上腺素、尼可剎米、咖啡因等。並應仔細尋找和發現導致虛脫的因素,給予及時處理,必要時應停用電休克治療。
電抽搐治療是怎樣的
1、患者仰臥治療臺上,四肢自然伸直。兩肩胛間相當於第4-8胸椎椎體處墊以砂袋,以防治療時發生脊椎壓縮性骨折。
2、助手二人分立患者兩側,適當按壓肩、肘、髖、膝諸關節,以防引起脫位、骨折及軟組織損傷等。
3、醫師站立於患者頭部之右側,用包有數層紗布的雙層壓舌板置於患者一側上、下磨牙之間,並囑其咬緊。以右手拇、示二指捏住壓舌板,其餘三指及掌部固定患者的下頜部。左手按壓後枕部,與固定下頜的右手對應用力,以固定頭部。
4、將塗有導電凍膠或生理鹽水之兩電極,分別置於患者兩顳顬部。上述各項準備就緒後,施術醫師即可通電治療。交流電抽搐機,一般用90~120V電壓,通電時間為0.3~0.6s;脈衝電抽搐機,一般用40~60mA電量,通電時間為1~2s。如使用交流電抽搐機,一次通電未能引起抽搐發作時,待患者呼吸恢復後,可將通電時間延長,再行通電治療。以引起全身抽搐發作,作為一次有效治療。每次治療,通電一般不宜超過3次。
5、抽搐停止而呼吸尚未恢復之前,即將患者頭部側轉,以利唾液外流;同時進行人工呼吸,以助自動呼吸的恢復。
6、對呼吸恢復緩慢發紺較重者,多因舌根後縮阻塞氣道,可用開口器張口,用壓舌板伸入咽腔,壓迫後縮的舌根使之向前,呼吸阻塞現象可能立即解除。如屬中樞性呼吸抑制,則應給予吸氧、人工呼吸及注射尼可剎米或山梗菜鹼等。
7、治療中如發生下頜關節脫位(下齒列向前,咬不緊壓舌板),此時,應立即以裹有數層紗布的雙手大拇指,伸向患者口腔內,分別置於患者兩側下齒列後部,並平均用力將下頜向下按壓,然後稍用力推向後上方使之復位。復位後將拇指迅速撤離,以防被咬傷。亦可採用口腔外整復法:先在兩側耳前觸摸,當摸到脫位的下頜骨的髁狀突後,以雙手拇指置髁狀突上方,先用力向下按壓,然後稍用力推向後上方使復位。復位時可聽到卡嚓聲,並見下齒列復位。
8、治療後至意識恢復前,要加強護理,防止跌傷。治療後如訴說頭昏痛,多可逐步減輕,無需處理。如頭痛較重,且持續時間較長,應仔細作神經系統檢查,並給予對症處理。訴說背痛時,檢查脊椎棘突有無壓痛或叩擊痛,必要時攝脊椎片。
9、電抽搐治療一般每周2~3次,8~10次為一療程。每次治療後,將治療經過情況填入電抽搐治療單。療程完畢後,作治療小結。
總結:電抽搐治療的副作用還是很嚴重的,社會上許多人也通過不正規的手段來使用電抽搐治療,如果有想通過電抽搐治療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