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性腦出血的病因有哪些?自發性腦出血的6大常規檢查
2025-07-20 03:53:09
腦出血對於大家來說是一種可怕的疾病,作為「三高」疾病中的一種,往往起病急而且容易導致癱瘓。自發性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而動脈硬化、各種腦動脈炎、出血性腦梗死等也會導致腦出血。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飲食上多攝入天然抗凝與被動脂食物,在發現疾病時及時治療。那麼自發性腦出血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自發性腦出血的原因
1、高血壓病:腦出血的發生建立在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內穿通動脈上可形成許多微動脈瘤,主要分布在大腦基底節的豆紋動脈、橋腦、大腦白質和小腦。當血壓驟然升高時,微動脈瘤可能破裂而出血。或由於長期高血壓對腦實質內穿通動脈管壁中的內膜發生玻璃樣變性或纖維樣壞死,在血壓或血流急劇變化時容易破裂出血。
2、腦血管澱粉樣變(CAA) 又稱「嗜剛果紅血管病變」,異常的澱粉樣物質選擇性地沉積於腦皮質及軟腦膜的中小動靜脈的中膜和外膜,年齡愈大愈易發。由於腦皮質和軟腦膜易發生腦血管澱粉樣變,故該病變所致的腦出血總發生於腦葉,大腦半球深部組織、腦幹和小腦很少受累。CT片上表現為不規則斑點狀高密度陰影為其特點。
3、顱內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 它們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見原因,但也有出血後破入腦實質內形成腦內血腫。
4、顱內惡性腫瘤: 如膠質瘤、轉移瘤、黑色素瘤等,發生腫瘤卒中時可形成腦內出血。
5、血液疾病: 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
6、抗凝劑和纖溶劑: 如用肝素或阿斯匹林治療亦可引起腦出血。
7、其他病因有:動脈硬化、各種腦動脈炎、出血性腦梗死等。
腦出血搶救的最佳吋間
至關重要的五分鐘(發生腦出血的最初五分鐘)。
腦出血的急救措施
1、如果病人倒在廁所、浴池等狹小場所,儘快轉移到寬敞之處。具體做法因地制宜,只要別震動頭部,保持頭部水平位搬運都可以,以免堵住呼吸道,造成窒息。
2、讓患者安靜臥床,儘量減少搬動,呼叫急救車。如果情況不嚴重,也可以待病情較為穩定後立即送醫院急救。
3、病人舌根後墜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因而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家人要立即採取措施保證呼吸道通暢:松解患者的衣領,取下義齒(如果有的話),取側臥位頭往後仰,便於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並及時清除口腔嘔吐物。一旦窒息,儘快掏淨口腔,並進行人工呼吸。
4、調整血壓。可以讓血壓較高,且神志清楚的腦溢血者口服心痛定;如果患者神智不清者,有條件者可用小量利血平治療或硫酸鎂10毫升深部肌肉注射,或在醫生的監護下使用硝酸甘油等靜脈降壓藥物。
自發性腦出血應該做的檢查
1、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
約85%的病例白細胞高於1×104/mm3,主要是多核白細胞升高。白細胞計數多在(1~2.5)×104/mm3,小兒可出現血紅蛋白下降。其他常規項目可無明顯變化。出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絕大多數病人正常,只有在病因是白血病、肝病、妊高徵子癇及抗凝治療等引起凝血功能障礙而發生腦室內出血的病人身上才出現異常,表現為出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但有時亦在正常範圍之內。
2、尿常規
部分病人可出現尿糖和蛋白尿。凝血功能異常或妊高徵子癇引起的腦室內出血,發病前後可以出現進行性血尿,提示將有可能發生腦室內出血。
3、腰穿檢查
幾乎所有的病人都出現血性腦脊液,腰穿壓力多超過2.6kPa(約為200mmH2O),多數病人為3.3~6.7kPa(250~500mmH2O)。腦室壓力為1~10kPa(80~800mmH2O)。急性期腦脊液中以紅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為主,病後3~5天可見含鐵血黃素吞噬細胞,7~10天可見膽紅質巨噬細胞。但是,此項檢查在急性期要慎重施行,以免誘發腦疝。腰穿放液時要緩慢,放液量以不超過8滴/min和7ml為宜。
4、顱骨平片
大腦半球出血引起的繼發性腦室內出血可見松果體或脈絡叢鈣化斑向對側移位。病因為動脈瘤者有時可見一側眶上裂擴大,頸內動脈管增粗,視神經孔擴大及邊緣模糊。腦動靜脈畸形可見顱骨血管溝異常,顱內異常鈣化斑點。顱內腫瘤病人可見有慢性顱內壓增高徵象,有時亦可見局部顱骨增生或破壞,這些對自發性腦室內出血的病因診斷均有一定參考價值。
5、腦血管造影術
腦血管造影術除能顯示出自發性腦室內出血的病因(如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煙霧病和顱內腫瘤等)表現及腦實質內血腫的表現外,血腫破入腦室時尚表現為:正位片可見外側豆紋動脈向內側移位,其遠端下壓或變直;大腦前動脈仍居中或移位不明顯,大腦內靜脈明顯向對側移位(超過6mm)與大腦前動脈之間有「移位分離」現象,這是血腫破入腦室的特徵表現。側位片可見側腦室擴大徵象即大腦前動脈膝部呈球形和胼周動脈弧度增大,靜脈角變大,室管膜下靜脈拉直等。
6、CT掃描
CT掃描檢查是目前診斷腦室內出血最安全、可靠、迅速和無創傷的手段。必要時應反覆檢查,以便動態觀察其變化。腦室內出血表現為腦室內高密度影,偶爾亦可表現為等密度影。CT掃描尚能清楚地顯示出其原發出血部位、血腫大小、形態、腦水腫程度、中線結構移位程度、腦積水的阻塞部位及其程度、穿破腦室的部位和腦室內出血的程度等,為臨床指導治療判斷預後提供重要的資料依據。反覆CT掃描不僅能動態觀察血腫的自然過程,而且能發現是否有再出血。
腦出血最佳治療方法
1、一般應臥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和血壓升高。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徵,注意瞳孔變化和意識改變。
2、當患者出現腦出血的時候,則要讓患者保持呼吸的通暢,必要的時候進行插管或者是切開術。如果患者出現意識障礙以及消化道出血的話,則需要禁食24~48個小時,以確保胃空。
3、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計算,如有高熱、多汗、嘔吐,維持中心靜脈壓5~12mmHg或肺楔壓在10~14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電解質紊亂,以免加重腦水腫。每日補鈉、補鉀、糖類、補充熱量。
4、調整血糖,血糖過高或過低者,應及時糾正,維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間。
5、明顯頭痛、過度煩躁不安者,可酌情適當給予鎮靜止痛藥物;便秘者可選用緩瀉藥物。
6、降低顱內壓,腦出血後腦水腫約在48小時達到高峰,維持3~5天後逐漸消退,可持續2~3周或更長。腦水腫可使顱內壓增高,並致腦疝形成,是影響腦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積極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急性期治療的重要環節。
7、正常情況下,如果患者的病情太過嚴重致顱內壓過高的話,則這個時候最好採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
8、康復治療,腦出血後,只要患者的生命體徵平穩、病情不再進展,宜儘早進行康復治療。早期分階段綜合康復治療對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有益。
腦出血病人的護理
1、維持或穩定病人生命功能、防止顱內再出血及腦疝發生(出血性腦血管病)或進一步改善腦部缺血區的血液供應(缺血性腦血管病)。對神志清醒病人做好心理護理,減輕病人焦慮、悲觀的情緒。
2、密切觀察生命體徵、意識及瞳孔的變化,觀察腦出血病人是否有顱內壓增高現象,或腦血栓形成病人是否因缺血、缺氧致腦水腫,進而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如發現顱內壓增高,應遵醫囑靜脈快速滴人甘露醇等脫水劑以降低顱內壓,避免腦疝的形成醫。
3、腦出血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發病24~48小時內避免搬動病人,病人側臥位,頭部稍抬高,防止顱內靜脈回流,從而減輕腦水腫。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應絕對臥床4周,限制探視,一切護理操作均應輕柔,並頭置冰袋,可防止繼續腦出血。腦血栓病人採取平臥位,以便使較多血液供給腦部,頭部禁止使用冰袋及冷敷,以免腦血管收縮、血流減慢而使腦血流量減少。嚴密監測血壓,發現血壓過高或過低均應及時通知醫生,並遵醫囑進行治療。
腦出血病人適宜吃什麼食物
1、多攝入天然抗凝與被動脂食物
攝食此類食物有助減少心肌梗死與缺血性中風。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及含吡嗪類物質如大蒜、洋蔥、青蔥、茼蒿、香茹、龍鬚菜及 草莓、菠蘿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
2、多吃富含精氨酸等補腎填精的食物
有助調節血管張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張因子——氧化的合成,減少血管損傷。這類食物有海參、泥鰍、鱔魚及芝麻、山藥、銀杏、豆腐皮 、葵花子等。
3、多吃富含葉酸食物
若膳食中缺乏葉酸及維生素B6、B12,會使血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而補充葉酸對降低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病率有重 要作用。專家建議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應注意多攝食富含葉酸的食物,如紅莧菜、菠菜、龍鬚菜、蘆筍、豆類、酵母及蘋果、柑桔等。
4、腦出血飲食可以適當的多吃魚
魚肉富含甲硫氨酸、賴氨酸、脯氨酸及牛黃氨酸等優質蛋白,有改善血管彈性、順應性及促進鈉鹽排洩作用。此外,富含W-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有 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
總結:通過以上對腦出血的介紹,大家都有了較多的了解,腦出血病人在飲食上要注意多攝入天然抗凝與被動脂食物、多吃富含葉酸食物,在日常生活及飲食上多注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