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的四大美容功效 白蘞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2025-07-20 11:28:08
每個女性都非常愛護自己的皮膚,臉是一個人的門面擔當,如何皮膚沒有保養好,那再多的化妝品都遮不住。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中藥材——白蘞,白蘞具有很大的美容功效,它可以美白、治療面部雀斑、清熱祛風。而且它的作用還可以治療扭挫傷、外科炎症等。那麼白蘞的使用藥方有哪些呢?
白蘞的作用
1、治療外科炎症
將白蘞塊根去皮研末,取3兩(用量根據炎症面積加減)以沸水攪拌成團後,加75~95%酒精調成稠糊狀,外敷患處,每日1次,以愈為度。對於癤、癰、蜂窩織炎、淋巴結炎、各種炎性腫塊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顯著療效。
2、治療扭挫傷
取見腫消2個,食鹽適量,搗爛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經治4天就腫消痛減而愈。
3、抑制作用
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同心性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腹股溝和紅色表皮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15的濃度對共心性毛癬菌、奧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有抑制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對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300mg/kg顯著抑制谷丙轉氨酶(SGPT)、穀草轉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4、輔助鎮痛作用
白蘞煎劑本身無鎮痛作用,但可顯著增強黑附片和炙川烏的鎮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烏和炙草烏時對離體蛙心的收縮作用。
5、抗癌作用
體外試驗對人子宮頸癌細胞培養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6、抑菌作用
白蘞有很強的抑菌作用,並有很強的抗真菌效果。所含多種多酚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抗肝毒素作用及很強的抗脂質過氧化活性。
白蘞的美容功效
白蘞功效:美白、治療面部雀斑、清熱祛風。 白蘞對美白肌膚有特效。《藥性論》記載:「可治面上瘡皰。」
白蘞具有非常好的美白作用,例如七子白美白面膜曾是宮廷的不傳配方。由於其神奇功效,是古今愛美人士的首選,七子白美白面膜是由白朮、白芷、白芨、白蘞、白茯苓、白芍六種純中藥粉和珍珠粉混合一起製成的美白面膜。對於消除皮膚斑點、消除皮膚痘痘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
白蘞含黏液質和澱粉,色白質細,是美容方中常用藥。《神農本草經》言其:「主癰腫疽瘡、散結氣,止痛。」在美容方中,常用以消腫、斂瘡及治各種皮膚病。現代研究證明,白蘞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白蘞美容方法
1、面部粉刺:白蘞0.6克.藜蘆0.3克共研末,酒調塗搽,一日三次。
2、凍耳成瘡:白蘞、黃柏.等分為末加生油調勻搽耳。
3、湯火灼爛:白蘞研末敷之。
4、白蘞祛斑粉:
白蘞20克.辛夷9克,冬瓜仁30克,當歸15克.麵粉15克。白蘞、冬瓜仁研成粉末。與麵粉混合均勻,裝罐備用。當歸.辛夷煎汁150毫升.過濾去渣。以適量藥汁配合粉末。調成糊狀即可。避開眼唇。抹於臉部和頸部。15分鐘後.清洗乾淨。~周使用1—2次,本方置於臉上以10~15分鐘為限。本藥方可嫩白祛斑。
常見的白蘞使用藥方
第一:治療皮膚熱痱或瘰癧
將白蘞和黃連各準備2兩,然後再準備一兩的生胡椒,三味中藥材混合之後搗爛,然後加入適量的溶脂調和,再塗抹在患病的皮膚上,這種白蘞膏藥效非常的不錯。
第二:治療頸腋部位的瘰癧以及結腫寒熱等毛病
首先應該準備各半兩的白蘞、赤芍藥、木香、甘草、川大黃以及玄參,然後研磨並且混合成藥散,加入適量的白醋調和後塗抹在患處,幹了再去掉。
第三:治療凍耳成瘡甚至是發癢發痛的情況
將黃柏以及白蘞各準備半兩,研磨成粉末後用開水衝泡,製作的藥湯衝洗凍瘡部位,最後擦拭乾淨塗抹上香油,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徹底根治疾病。
白蘞的治療方法
1.治癰腫:一白蘞二分,藜蘆一分。為末,酒和如泥,貼上,日三。(《補缺肘後方》)
二白蘞、烏頭(炮)、黃芩各等分。搗末篩,和雞子白敷上。(《普濟方》白蘞散)
2、斂瘡:白蘞、白芨、絡石各半兩,取幹者。為細末,幹撒瘡上。(《雞峰普濟方》白蘞散)
3、治聤耳出膿血:白蘞、黃連(去須)、龍骨、赤石脂、烏賊魚骨(去甲)各一兩。上五味,搗羅為散。先以綿拭膿幹,用藥一錢匕,綿裹塞耳中。(《聖濟總錄》白蘞散)
4、治白癜風,遍身斑點瘙癢:白蘞三兩.天雄三兩(炮裂去皮臍),商陸一兩,黃芩二兩,乾薑二兩(炮裂、銼),躑躅花一兩(酒拌炒令幹)。上藥搗羅為細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聖惠方》白蘞散)
5、治凍耳成瘡,或癢或痛者:黃柏[5] 、白蘞各半兩。為末。先以湯洗瘡,後用香油調塗。(《仁齋直指方》白蘞散)
6、治瘰癧生於頸腋,結腫寒熱:白蘞、甘草、玄參、木香、赤芍藥、川大黃各半兩。上藥搗細羅為散,以醋調為膏,貼於患上,幹即易之。(《聖惠方》白蘞散)
7、治皮膚中熱痱、瘰癧:白蘞、黃連各二兩,生胡粉一兩。上搗篩,容脂調和敷之。(《劉涓子鬼遺方》白蘞膏)
8、治扭挫傷:見腫消二個,食鹽適量。搗爛外敷。(《全展選編·外科》)
9、治湯火灼爛:白蘞末敷之。(《備急方》)
10、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蘞三兩,阿膠二兩(炙令燥)。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鏡匕,酒水共一盞,入生地黃汁二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如無地黃汁。入生地黃一分同煎亦得。
白蘞的副作用
1、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也不宜服用。
2、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忌服。
3、《本草經集注》:代赭為使。反烏頭。
4、《本草經疏》:癰疽已潰者不宜服。
5、《本經逢原》: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非其所宜。
總結:上面介紹了白蘞的相關知識,大家都有所了解了,白蘞的營養價值是比較高的,而且還可以有治凍耳成瘡、治吐血、咯血不止的作用,但是還要注意一些食用事項,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