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太極拳的下盤更穩、更平、更正?
2025-08-03 04:48:08
「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其根在腳,發於腿」等拳論都強調了練根,用根,求下盤穩固的作用。「穩固下盤內氣充實」。太極拳不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不能離開穩固的下盤。
綜合看,練拳中下肢的功能主要有三點:
①產生根力,向上送勁;
②富有彈性,承受負荷;
③柔軟有勁,增強穩定能力。
在楊氏太極拳中,稱腰為「中盤」;胯為「下盤」;肩為「上盤」。「三盤」,以「中盤」為主宰,融為一體。下盤(胯),也叫「底盤」。底盤要穩住,放平,放正。只有底盤穩住平正了,軀幹才能中正直豎。就像石碑的底座一樣,底座穩住平正了,石碑才能豎得正直穩當,不至歪斜傾倒。
太極拳在盤拳架時,底盤始終要穩、平、正。怎樣才能做到穩、平、正呢?總體上講,就是要遵循太極拳的要則理法,只有依照太極拳的規矩,才能成就太極拳的方圓。下盤功夫練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許多練拳的人,多年練功卻不見功夫上身,就是因為足腿鍛鍊不當。那麼底盤功夫到底如何練?
底盤功夫如何來練,歷來方法不一,但其原理都是一致的,都是屈腿松沉,增加負重,以練腿足的承受能力為前提。1、站樁、走貓步
靜練法,慣用站樁功,在全身放鬆,心意自然專一的條件下,採用不同姿勢,一站就是半小時,很吃力,不好練,目前採用者不甚普遍;動練法較普遍,通常採用「貓引步」,也難學。
2、盤架子、「坐腿法」
打拳時,屈膝彎腿,身心在大松大軟的意識引導下,不斷向下松沉,上身軀幹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樣,增加腿部的負荷,不斷延長單腿負重的時間,邁步向前退後仍要輕靈穩當,如履薄冰緩緩移動重心(不能衝)。同時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轉變,兩腿不斷地交換著單腿負重的勢態來進行拳架的運作。
「坐腿」法用單式教學效果較好,一般都採用打摟膝拗步掌的辦法,連續打上幾十個摟膝拗步,到出一身汗、腿部酸疼為度,只要酸疼感減少,自感不甚吃力時,下盤功夫就有一定程度了。
從上面所述來分析,練底盤功夫,不論站樁或盤架子,其內含深處實際上都是「坐腿」。坐腿而練易上功,此為正路。標清楚,重點突出,容易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