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流鼓風橫流密閉式冷卻塔的製作方法
2024-03-11 02:29:15 1

本發明涉及冷卻塔,尤其涉及一種軸流鼓風橫流密閉式冷卻塔。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工業及城市化發展,用水量迅猛增長與水資源相對匱乏的矛盾以及換熱過程產生的排放汙水及霧氣對於環境保護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採用各種類型的冷卻塔及冷卻技術是實現節水減排降噪環保的一個發展方向。
冷卻塔是通過水與空氣接觸以進行熱交換並產生蒸汽,產生的蒸汽從出風口排出,從而降低塔內空氣溫度,以達到散去工業產生的預熱來降低水溫的裝置。傳統的冷卻塔的進風口通常設置於塔身或塔底,出風口在塔頂,通過風機將空氣抽進塔內,由塔頂排出。現有冷卻塔受進風口及出風口位置的限制,通常放置於地面上或建築物樓頂,會產生運轉噪聲,造成不同程度噪聲汙染,給附近居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往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去進行消音處理。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軸流鼓風橫流密閉式冷卻塔,其能解決現有冷卻塔不能應用於管道或地坑的場合以及帶來很大噪聲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軸流鼓風橫流密閉式冷卻塔,包括:塔體,所述塔體具有進風口和出風口,塔體內進風口與出風口之間形成空氣流通的路徑;軸流式鼓風機,所述軸流式鼓風機的出風口與塔體的進風口連通,塔體的進風口設置於塔體的一側壁上;設置於所述塔體內的換熱盤管,所述換熱盤管位於塔體內空氣流通的路徑上,換熱盤管內流通有冷卻介質;設置於所述塔體內的布水裝置,所述布水裝置位於所述換熱盤管的上方,布水裝置與換熱盤管之間形成噴灑區;設置於所述塔體內的收水器,所述收水器位於塔體的出風口處。
進一步的,塔體的出風口設置於塔體的與進風口相對的側壁上,形成側進側出的氣流。
進一步的,塔體的出風口設置於塔體頂部,且位於所述換熱盤管後方形成的出風區域的上方,形成側進頂出的氣流。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於塔體內並圍閉噴灑區的擋水板。
進一步的,所述塔體底部設置有與收水器連通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設置有出水閥。
進一步的,所述塔體內設置有水位檢測器,所述塔體底部設置有溢水管,所述溢水管上設置有滿水閥,所述水位檢測器與所述滿水閥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塔體底部設置有排汙管,所述排汙管上設置有排汙閥。
進一步的,所述換熱盤管為螺旋盤管。
進一步的,所述換熱盤管為脫磷紫銅管。
進一步的,所述塔體內設置有固定架,換熱盤管以可拆卸方式固定於固定架上。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採用軸流式鼓風機進風,通過在塔體內自上而下設置布水裝置和換熱盤管,在塔體的進風口處設置軸流式鼓風機,由軸流式鼓風機向塔體內送入空氣,在出風口設置收水器,空氣由軸流式鼓風機抽入塔體後,空氣可以橫向流動,並依次經換熱盤管、收水器後由側出口或頂出口排出,不僅對熱水進行降溫回收,而且該離心式鼓風機橫流冷卻塔的側進風口和側出風口或頂出風口的設置,使其可以應用於類似地下室的通風管道、建築物的地坑等需要側部出風或頂側部出風的場合,由於應用場合比較隱蔽,同時採用了軸流式鼓風機,可以減小噪聲向外傳播,解決現有冷卻塔存在的噪音擾民的問題。此外,在空氣對熱水換熱降溫的同時,換熱盤管內的冷卻介質還可以與附著在換熱盤管上的熱水進行間接熱交換,可以提高整個裝置的換熱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側視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俯視圖;
圖6為圖4的側視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3換熱盤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參照圖1、圖2及圖3,本實施例的軸流鼓風橫流密閉式冷卻塔包括塔體1、軸流式鼓風機2、收水器3、布水裝置4以及換熱盤管5。收水器3、布水裝置4、換熱盤管5均設置於塔體1內,布水裝置4位於換熱盤管5的上方,用於向換熱盤管5噴灑熱水。布水裝置4包括進水管40及多個噴頭41,噴頭41下方與換熱盤管5之間形成噴灑區,進水管40與外部的熱水循環系統相連,熱水經進水管40從噴頭41灑出,噴灑在換熱盤管5上。
換熱盤管5內流通有冷卻介質,本實施例的冷卻介質為冷卻水,但也可以採用其他液體製冷劑。換熱盤管5與連接管道5-1相連,連接管道5-1上設置有循環泵5-2,連接管道5-1與進水管5-3及出水管相連,進水管5-3及出水管與冷卻介質循環系統相連,冷卻介質在循環泵5-2的作用下,經連接管道5-1流入換熱盤管5中。
塔體1的兩相對的側壁上分別開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用於進風和出風,從而在塔體1內形成空氣流。換熱盤管5位於空氣流通的路徑上。軸流式鼓風機2設置於塔體1外,軸流式鼓風機2的出風口與塔體1的進風口連通,收水器3設置於塔體1的出風口位置處,本實施例的收水器3封罩於出風口,即收水器3和軸流式鼓風機2位於換熱盤管5的兩側。
使用時,布水裝置4的噴頭41朝換熱盤管5噴灑熱水,熱水沿換熱盤管5表面向下流,換熱盤管5內的冷卻介質會與換熱盤管5外表面上的熱水進行熱交換,對熱水進行降溫。同時,軸流式鼓風機2將乾冷空氣從進風口抽進塔體1內,乾冷空氣流進入塔體1內會經過換熱盤管5後再流向出風口,乾冷空氣經過換熱盤管5時也會與換熱盤管5外表面上的熱水進行熱交換,乾冷空氣與熱水進行熱交換後變成溼熱空氣離開換熱盤管5。由於在出風口處設置有收水器3,攜帶著大量水分的溼熱空氣要先經過收水器3才能從出風口排出,溼熱空氣經過收水器3時,收水器3會吸收溼熱空氣中的水分,將溼熱空氣變成乾熱空氣後再由塔體1的出風口排出;收水器3收集到的水從設置於塔體1底部的出水管10排出,出水管10上設置有出水閥。本實施例收水器的出水管與換熱盤管的出水管連通。
該過程中,由於進風口和出風口分設於塔體1的兩側,在軸流式鼓風機2的作用下,進入塔體1的空氣橫向流動,由塔體1的側部流出,因此本實施例的冷卻塔可以應用於類似通風管道、地坑之類的需要側出風的場合。
為了對由噴頭41噴灑出的熱水進行充分降溫,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本實施例中還在塔體1內增設了一將噴灑區圍合的擋水板6,該擋水板6可以對噴頭41噴灑出的熱水形成圍閉導向,使噴灑出的熱水可以完全進入換熱盤管5,以充分降溫。
進一步優選的,為了實現對塔體1內的經常維護,本實施例中還在塔體1外壁增設了檢修門7。而為了防止收水器3滿水溢出,使塔體1內積水過多,本實施例中還在塔體1內增設了水位檢測器,並在塔體1底部增設了溢水管11,溢水管11上設置有滿水閥,水位檢測器與滿水閥11電連接,以便於當水位檢測器檢測到塔體1內積水過多時,可以打開滿水閥,使積水通過溢水管11及時排出。而為了在需要對塔體1內部進行清洗時,便於將塔體1內的汙物排出,本實施例中還在塔體1底部增設了排汙管12,排汙管12上設置有排汙閥。再進一步優選的,為了方便清洗換熱盤管5,本實施例中還在塔體1內增設了固定架,換熱盤管5以可拆卸方式固定於其上,使換熱盤管5不僅安裝簡便,而且便於拆洗。
實施例2
參照圖4、圖5及圖6,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於:塔體1的出風口開設在塔體1的頂部,且位於換熱盤管5後方形成的出風區域的上方,收水器3封罩於出風口。本實施例所述的前後是根據軸流式鼓風機的位置進行定義的,將塔體靠近軸流式鼓風機的一側定義為前,遠離軸流式鼓風機的一側定義為後。
本實施例的冷卻塔使用時,一方面,換熱盤管內的冷卻介質與噴頭灑下的熱水進行熱交換,另一方面,由軸流式鼓風機2抽進的乾冷空氣也經換熱盤管5與熱水進行熱交換,然後變成溼熱空氣後離開換熱盤管5,進入換熱盤管5後方的出風區域,並流向位於出風區域上方的出風口,形成頂部出風。此外,為了更好地將空氣導向上方的出風口,也可以在塔體內設置導風結構。
實施例3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實施例中的換熱盤管5為螺旋盤管,該螺旋盤管可增大換熱面積,從而提高換熱效果。進一步的,換熱盤管5還可以採用導熱效果顯著的脫磷紫銅管制成,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材料製作。
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於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